位于連江縣城關,古稱溫麻屯,是連江縣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轄七街四村,城區面積8平方公里,耕地2303畝,人口4.79萬。距省會福州48公里,104國道、同三高速公路和籌建中的福溫鐵路貫穿境內。已形成以商貿業、房地產業、食品加工、工藝品等為主的支柱產業。“三縱四橫”主干道路網基本形成,新開辟了百鳳、丹鳳、江濱等高檔住宅新區,實施“亮、潔、綠”工程,縣城綜合環境質量明顯提高。 2003年,完……。 |
地處連江縣閩江入海口北岸,西與馬尾開發區接壤,南隔閩江口與瑯岐經濟開發區對峙,北靠連江縣城關。同三高速公路在該鎮設有互通口,全鎮總面積64平方公里,轄28個村(居),人口5.83萬,是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福州市20個商貿旺鎮之一,也是省臺輪停泊點、對臺貿易點、連江縣經濟強鎮和著名僑鄉。 2003年,完成工農業總產值10.76億元,比增21.5%;其中,工業產值6.67億元,農業產值4.09億元,……。 |
敖江投資區位于連江縣城郊結合部,是縣城規劃工業園區。2001年被中國食品協會冠名為中國(福州)食品工業園;2001年被命名為福建省鄉鎮企業省級工業園區,園區規劃用地面積13平方公里,現已開發5平方公里,經過幾年的發展,目前園區已形成了以食品、鞋業、機電、制造等支柱的產業項目集聚和人口集聚;園區內落地項目80多家,產業工人超2萬人;是連江縣工業發展的重要“平臺”,是投資者理想的投資樂園。.……。 |
位于連江縣西北部,地處敖江上游,西南與省會福州北郊相鄰,距福州33公里,離連江縣城20公里,省道福飛公路縱貫全境。轄區面積156平方公里,山地面積1.47萬畝,耕地面積1.43萬畝,森林面積1萬公頃。轄11個行政村,其中畬族行政村2個,全鄉人口1.86萬。境內擁有豐富的地熱資源,自然環境優美,可供沐浴、醫療保健、淡水養殖、農作物栽培,已建成了“福州溫泉高爾夫球場”,旅游開發潛力大。 2003年,……。 |
位于連江縣東北部,北部羅源灣,是羅源灣的一個中心集鎮,轄15個行政村,總人口4.3萬,鎮區面積40.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52萬畝。該鎮網箱養魚及紫菜、牡蠣、海帶、縊蟶、泥蚶等淺海養殖發達,馬鼻蜜桔名聞遐爾。 2003年,完成工農業總產值3.55億元,比增15.0%,其中工業產值1.04億元,農業產值2.51億元,財政收入501.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608元。.……。 |
地處敖江南岸,與鳳城鎮隔江相望,是連江縣城的“南大門”,也是連江城鄉結合部。轄區面積79平方公里,耕地8992畝,造林面積8萬畝,全鄉轄15個行政村,人口2.84萬,規劃中的福溫鐵路在該鄉設有編組站。 2003年,完成工農業總產值3.01億元,比增10.5%,其中工業總產值2.63億元;農業總產值3764萬元;財政收入276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231元。.……。 |
位于閩江、敖江交匯處,靠山面海,全鎮面積18.96平方公里,轄有7個村(居),人口3.81萬。是海洋漁業重鎮,擁有淺海面積8.63萬畝,灘涂可養面積1.60萬畝,墾內養殖面積2500畝。花蛤、縊蟶、紫菜等水產品久負盛名 ,產量居全縣之冠。水產品加工企業較多,其中百洋、旭隆兩家是連江縣目前規模較大的水產品加工出口重點企業,產品系列獲獎多,遠銷日本、東南亞地區。 2003年,完成工農業總產值9.15……。 |
位于連江縣西北部,與羅源縣交界,104國道貫穿全鎮,同三高速公路在該鎮設有互通口,是連江山區商品貿易集散地,也是福州市次中心鎮和福州市20個“商貿旺鎮”之一,設立的丹陽民營工業區是連江縣四大工業園區之一。鎮區面積103平方公里,轄18個村(居)、62個自然村,人口2.75萬人。 2003年,完成工農業總產值2.39億元,比增14.4%;其中工業產值1.34億元;農業產值1.05億元,財政收入45……。 |
位于連江縣敖江入海處北岸,于東岱鎮隔江相望,距縣城7公里,距104國道8公里,省道連黃公路貫穿全境,正在修建中的福溫鐵路橫穿境內。鎮區面積45平方公里,海岸線13公里,淺海灘涂3000多畝,耕地面積13000畝。轄14個行政村,3.98萬人。境內人文資源豐富,明軍事家、古音韻家陳第之墓為省級文化保護單位,36個宋朝碗窯遺址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3年,完成工農業總產值7.51億元,比增14.……。 |
位于連江縣東北部,地處羅源灣南岸,與可門灣相毗鄰,全省最大的人造平原——大官坂墾區座落在境內。轄區面積41平方公里,轄有16個行政村,人口3.1萬人。 2003年,完成工農業總產值2.22億元,比增12.7%,其中工業產值9906萬元,農業產值1.22億元,財政收入19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498元。.……。 |
地處連江縣黃岐半島最末端,三面瀕臨東海,陸地面積7.7平方公里,與馬祖列島僅隔4.96公里,是一個以海洋捕撈、海水養殖、水產品貿易以及水產品加工四大產業為支柱的純漁業重鎮。鎮區內港灣眾多,有沃口13個,大小島嶼7個,共有大小漁船800多艘。轄8個行政村,人口2.7萬,其中4個村跨入億元村行列,是首批省級“明星鄉鎮”、“省漁業十強鎮”、“省漁區綜合改革試驗區”。 2003年,完成工農業總產值14.……。 |
地處連江縣黃岐半島南面突出部,東與馬祖列島隔海相望,西倚閩江口和敖江口,北靠大官坂墾區,南臨臺灣海峽,距縣城35平方公里,陸地面積32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35平方公里,大小島嶼43個。轄有11村,人口2.90萬,是一個以海水養殖、近內海捕撈、水產品加工為主的漁業鄉鎮。轄區內定海村系省歷史文化名村,官塢村被省科技廳和海洋與漁業局辟為“黃岐半島海洋科技綜合開發試驗區”。 2003年,完成工農業總產值……。 |
位于連江縣東北部沿海突出部,處于黃岐半島的中心地帶,依山傍海,與馬祖列島隔海相望,最近處僅距離8000米,是祖國大陸離馬祖島最近的地區。全鎮轄區面積13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60%,南北兩側海岸線長達21公里。轄有4街7個村,人口2.48萬,為福州市20個“商貿旺鎮”之一,是黃岐半島六個鄉鎮工農業產品的集散地。建有國家一級漁港,設有福建省臺輪停泊點、對臺小額貿易點和對臺漁工輸出點,是馬祖列島主要副……。 |
位于連江縣東南部,敖江入海口南岸,距連江縣城15公里,距省會福州60公里,資源豐富,是首批跨入小康行列的鄉鎮之一。轄1個居委會,8個村委會,22個自然村,人口3.57萬。 2003年,完成工農業總產值達8.35億元,比增12.7%,其中工業產值6.16億元;農業產值2.19億元;財政收入983萬元,比增14%;農民人均純收入4798元。.……。 |
位于連江縣東部沿海,地處黃岐半島內沿,北臨羅源灣。轄有8個行政村,總人口2.75萬人。全鎮面積2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72萬畝,海域面積1.05萬畝,灘涂面積4252畝。所轄的8個村環抱著面積達4.3萬多畝的養殖基地——連江縣大官坂墾區的東區,已初步建立了網箱養殖、池塘養殖、淡水養殖、水產育苗、水產品加工五大產業化生產基地,是連江縣水產重鎮。 2003年,完成工農業總產值3.97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