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司鎮地處余杭區東南端,南臨江干區九堡鎮,東靠下沙經濟開發區、海寧市,北與余杭南苑街道相連,境內有華東地區最大的鐵路編組站和杭州筧橋機場、滬杭高速公路、杭州繞城公路、01省道等。交通便捷,經濟繁榮,人流量大,素有“活水碼頭”之美稱。全鎮區域面積30.12平方公里,轄12個行政村,1個社區,總人口3.82萬人。2005年,喬司綜合經濟實力明顯提升。堅持立足實際,不斷加快工業經濟發展步伐,鞏固農業基礎……。 |
南苑街道下轄13個建制村,146個村民小組,5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48064人,區域面積28平方千米。全年完成工農業總產值28.389億元,農民人均收入10750元,財政總收入1.59億元。實現農業總產值1.919億元,增長5.35%。蔬菜、花卉、甲魚三大基地建設穩步推進,有蔬菜基地56.7公頃,鮮花種植面積6.7公頃,年產鮮切花250多萬支;特種水產養殖面積60公頃,年產甲魚3500噸。工業……。 |
古老的京杭大運河,由北向南逶迤而來,象一條絢麗多彩的緞帶維系著南北大地。古鎮塘棲,就座落于這京杭大運河的南端。如果把浙江諸多名鎮比作顆顆璀璨的明珠,塘棲便是鑲嵌在古運河畔分外奪目而耀眼的一顆明珠,其獨特的水上街市風貌和濃郁的歷史文化氣息,無可替代。著名文學大師豐子愷先生曾對她作出如此評價:“江南佳麗地,塘棲水鄉是代表之一。”塘棲,地處杭嘉湖平原南端,是浙北重鎮、江南水鄉名鎮、杭州市六大組團之一的中……。 |
2008年年初,臨平街道、東湖街道實行合署辦公。街道地處杭州市余杭區東北,東面與海寧市、桐鄉市接壤,是余杭區乃至杭州市的東大門,是余杭區政府所在地。整個轄區面積49.3平方公里,下轄23個社區,14個村,其中日常管理20個社區,托管17個社區。街道所轄20個社區(其中8個為撤村建居社區),2010年末總戶數38462戶,戶籍總人口5507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5070人,區域總面積14.8平方公……。 |
崇賢鎮位于杭州市北郊,東臨320國道,西貼京杭大運河,距杭州市中心12公里,杭州繞城公路穿鎮而過,水陸交通便捷。全鎮地域面積38.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9萬人,轄11個村,1個居委會。崇賢資源豐富、物產富饒。特產茭白、蓮藕、茹菇、蛋制品等。目前已形成杭州地區最大規模的禽蛋生產基地,培育出“三家村”藕粉、“順風祥”蛋制品等省市優質農產品,并率先在全區建立起水生作物專業合作社和禽蛋專業合作社。200……。 |
星橋歷史悠久,宋時即有集,清初為星橋市,而今是杭州三大副城之一的臨平城的新建城區。從星橋出土的新石器遺存證實,早在距今四五千年的良渚文化時期,星橋先民已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晉時,星橋一帶為臨平湖,與杭州西湖同為海跡湖,星橋的桐扣山為臨平湖的湖岸,星橋因境內有橫跨上塘河的五云星橋而得名。星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分屬忠義、皋城兩鄉。1951年6月忠義鄉改稱星橋鄉。1956年4月,星橋、皋城、橫山……。 |
余杭區運河鎮地處杭嘉湖平原的西南部,位于余杭區東北部,境內大運河貫穿東西。全鎮總面積40.42平方公里,轄22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總人口4.61萬人,長住外來人口達2.5萬人。運河鎮成立于2001年8月,由原亭趾、博陸、五杭三鎮合并而成,三鎮歷史悠久,物產豐富,經濟發達。運河鎮歷史上,文化淵遠,人才輩出,明有鐘化民、清有沈近思、近代有姚虞琴、現代沈虎根等人士。現在的運河鎮,風景秀麗,文化繁榮,建……。 |
東湖街道于2001年8月20日撤鎮建立,轄9個村(紅豐、橫塘兩村由開發區托管),63個村民小組,6個社區,總人口33437人,其中非農人口28418人,轄區面積14.3平方公里。東湖街道地處余杭臨平城區,地理位置優越,基礎設施完善,東與海寧市許村鎮交界,西與臨平街道相接,北臨運河鎮。滬杭鐵路、320國道穿境而過。余杭經濟開發區坐落于東湖街道。-街道簡介東湖街道,成立于2001年8月,是由余杭主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