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3月設立城關鎮。 1958年10月設立城關人民公社。 1965年12月設立縣轄城關鎮。 1994年3月設立副縣級標準建制鎮,2015年7月省民政廳皖民地函【2015】237號,撤銷城關鎮,設立城關街道、邢塘街道、田橋街道。 |
1949年3月建邢塘鄉,1950年改設邢塘區,1961年為邢塘公社,1983年改稱邢塘鄉,1992年撤區并鄉,由齊莊、邢塘二鄉組建邢塘鎮。 2005年撤銷邢塘鎮,將邢塘鎮的臨東、程灣、胡馬莊、戴橋、金莊、樊郭莊、大閻莊、邢塘、前李莊9個村民委員會劃入城關鎮;又將邢塘鎮的劉樓、油坊莊、韓莊、齊莊、于老莊、大李、房莊7個村民委員會,劃入牛莊鄉。 2015年7月省民政廳皖民地函【2015】237號,撤銷城關鎮,設立(城關街道、田橋街道)邢塘街道至今。 |
1948年建田橋鄉,1962年設田橋人民公社,1969年分別并入韋寨公社和邢塘公社。 1978年復置田橋公社,1983年改稱田橋鄉,1992年撤區并鄉與李老莊鄉合并。 2015年7月省民政廳皖民地函【2015】237號,撤銷城關鎮,設立城關街道、邢塘街道、田橋街道。 |
2016年7月20日,設立城東街道,屬臨泉縣。 |
原屬城關鎮,2015年7月8日設立城關街道。 2016年10月25日設立城南街道,將城關街道的萬和、臨新、大閆和新城等4個社區劃入城南街道,城南街道辦事處駐新城社區。 |
1949年3月設楊橋區,屬臨泉縣;1958年8月改為楊橋人民公社,1961年9月改為楊橋人民公社,1979年8月改為楊橋區,1992年3月撤區設鎮,劉大、羅莊、七里橋3鄉并入。 |
古名鲖陽,春秋時屬楚國,西漢設鲖陽縣。 南北朝時兩次設郡。 1935年臨泉建縣,定名鲖城鎮,屬臨泉縣第一區。 1958年9月設立人民公社。 1981年改為鲖城區。 1992年2月撤區設鎮。 2016年10月25日省民政廳民地函【2016】517號《關于臨泉縣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函》,撤銷龐營鄉,劃歸鲖城鎮管轄。 |
秋時,楚平王曾在此建立禹陰城(又名汝陰城)。 1949年,屬何樓區。 1962年3月,設立譚棚公社。 1983年4月,成立譚棚鄉。 1992年3月撤楊橋區合并陳營鄉、王寨鄉、譚棚鄉后建譚棚鎮,沿用至今。 |
1947年10月設老集區,1958年3月改為老集人民公社,1983年7月改為鄉,1992年3月由老集鄉、李湖鄉組建為老集鎮,沿用至今。 |
民國屬阜陽西南鎮,后改為阜陽第七區署駐地。 1935年3月阜陽設置臨泉縣后,改為第三區滑集鎮。 1947年10月設滑集區,1958年4月后改為大公社,1979年10月重新設置區及鄉,1992年3月撤區設鎮。 2016年10月25日,,撤銷謝集鄉,整建制劃歸滑集鎮管轄。 |
1949年3月屬臨泉縣滑集區,1950年8月設呂寨區,1961年9月設呂寨人民公社,1979年8月改設呂寨區,1983年改鄉,1992年3月撤區并鄉與五岳鄉組建設立呂寨鎮,沿用至今。 |
1949年設鄉,1958年9月設立單橋人民公社。 1979年8月設立單橋鄉屬長官區。 1992年3月撤區并鄉(由郭寨鄉、單橋鄉合并為單橋鄉)。 1999年9月改為單橋鎮(鄉改鎮),沿用至今。 |
1958年10月建立長官人民公社。 1979年8月撤公社建長官區。 1983年復置長官人民公社。 1992年3月撤區并鄉與鐵佛、五里、花蘭3鄉合并設立長官鎮,沿用至今。 |
明代歸潁州府,清代屬阜陽縣,1935年臨泉建縣后歸臨泉縣,1947年解放建區。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指揮部在宋集劉寨駐扎。 1949年設區轄鎮,1952年改鄉,1958年10月成立宋集人民公社,1961年9月宋集人民公社改為宋集區,1969年3月又改為公社,1979年8月再改為區,1992年2月撤區設鎮,沿用至今。 |
1949年設張集鄉。 1961年9月成立張集人民公社。 隸屬宋集區。 1969年3月劃為臨泉縣張集公社。 1985年4月為臨泉縣張集區,轄張集、陳集、閆樓、馬樓4個鄉。 1992年3月撤區并鄉,時張集鄉與馬樓鄉合并為張新鎮,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