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成立公社,屬加益公社扶合大隊。 1961年從加益分出扶合、旗山公社,隸屬扶合公社。 1987年成立扶合居民委員會。 2015年10月跟隨扶合鎮改稱龍灣鎮而改稱為龍灣社區居民委員會,且沿用至今。 |
1958年成立公社,屬加益公社,設上賴大隊。 1961年從加益分出旗山公社,屬旗山公社轄,隊名依舊。 1963年旗山公社并入扶合公社,仍設上賴大隊。 1983年撤大隊設立上賴鄉,隸屬扶合區,1986年撤鄉改設上賴村民委員會,1989年撤村民委員會改設上賴管理區。 1999年撤管理區復稱上賴村委會。 宋元時期屬縣鄉里。 明代屬三都圖。 清朝時期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屬羅定直隸州三都鎮南鄉(至公元1914年隸屬同此)。 1914-1931年屬西寧(郁南)縣第八區;1931-1937年屬郁南縣第八區;1937-1949年屬郁南縣八區(期間1948年第八區易名鎮南鄉);1950(4月)-1958.2屬郁南縣七區(期間1957年劃歸羅定縣);1958.2-1958.9屬羅定縣加益鄉;1958.9-1958.11屬羅定縣加益人民公社;1958.11-1959.1屬由羅定、郁南合并而成的羅南縣加益人民公社;1959.1-1959.11屬由羅南縣改稱的羅定縣加益人民公社;1959.11-1961.4屬由羅南縣改稱的羅定縣加益人民公社;1961.4-1961.6屬恢復羅定、郁南兩縣建制后的羅定縣加益人民公社;1961.6-1963.12屬羅定縣(從加益公社分出的)旗山人民公社;1963.12-1974.7屬羅定縣扶合人民公社;1974.7-1983.7屬羅定縣扶合人民公社;1983.8-1986.11屬羅定縣扶合區;1986.11-1992.11屬羅定縣扶合鄉;1992.11-1998.8屬羅定縣(市)扶合鎮;1998.8-2005.10屬羅定市扶合鎮;2005年10月(扶合鎮改名龍灣鎮)至現在屬羅定市龍灣鎮。 |
李氏始祖公于公元年自省市縣鎮村遷到當時的下賴村落戶,形成本村委最早的村落。 之后,梁、歐等姓陸續遷來落戶,現有李、梁、歐、幸、陳、吳、張、潘、王、許、譚等共11姓,最大姓李,占33%。 1958年成立公社時設旗垌大隊,屬加益公社。 1961年從加益分出的旗山公社駐地在榕木村,旗垌大隊屬其管轄。 1963年旗山公社并入扶合公社,旗垌歸其管轄。 1983年撤大隊設立旗垌鄉,隸屬扶合區。 1986年撤鄉改設旗垌村委會。 1992年撤村委會改設旗垌管理區。 1999年復稱村委會。 1993年被評劃為革命老區。 宋元時期屬縣鄉里。 明代屬三都圖。 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屬羅定直隸州三都鎮南鄉(至公元1914年隸屬同此)。 1914-1931年屬西寧(郁南)縣第八區;1931-1937年屬郁南縣第八區;1937-1949年屬郁南縣第八區(期間1948年第八區易名鎮南鄉);1950(4月)-1958.2屬郁南縣七區(期間1957年劃歸羅定縣);1958.2-1958.9屬羅定縣加益鄉;1958.9-1958.11屬羅定縣加益人民公社;1958.11-1959.1屬由羅定、郁南合并而成的羅南縣加益人民公社;1959.1-1959.11屬由羅南縣改稱的羅定縣加益人民公社;1959.11-1961.4屬由羅南縣改稱的羅定縣加益人民公社;1961.4-1961.6屬恢復羅定、郁南兩縣建制后的羅定縣加益人民公社;1961.6-1963.12屬羅定縣(從加益公社分出的)旗山人民公社;1963.12-1974.7屬羅定縣扶合人民公社;1974.7-1983.7屬羅定縣扶合人民公社;1983.8-1986.11屬羅定縣扶合區;1986.11-1992.11屬羅定縣扶合鄉;1992.11-1998.8屬羅定縣(市)扶合鎮;1998.8-2005.10屬羅定市扶合鎮;2005年10月(扶合鎮改名龍灣鎮)至現在屬羅定市龍灣鎮。 |
邱氏始祖梅軒公于公元年自省市縣鎮村委村遷到村落戶,形成本村委最早的村落。 之后,譚、藍等姓陸續遷來落戶,現有邱、譚、藍、吳、黃、廖、李、覃等共8姓,最大姓邱,占31%。 1958年公社化后榕木生產大隊屬加益公社。 1961年從加益公社分出成立旗山公社,轄榕木大隊,并以榕木大隊為該公社駐地。 1963年旗山與扶合公社合并稱扶合公社,轄榕木大隊。 1983年撤大隊設榕木鄉,隸屬扶合區。 1986年撤鄉改設榕木村委會。 1989年撤村委會改設榕木管理區。 1999年復稱村委會。 1993年被評劃為革命老區。 宋元時期屬縣鄉里。 明代屬三都圖。 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屬羅定直隸州三都鎮南鄉(至公元1914年隸屬同此)。 1914-1931年屬西寧(郁南)縣第八區;1931-1937年屬郁南縣第八區;1937-1949年屬郁南縣八區(期間1948年第八區易名鎮南鄉);1950(4月)-1958.2屬郁南縣七區(期間1957年劃歸羅定縣);1958.2-1958.9屬羅定縣加益鄉;1958.9-1958.11屬羅定縣加益人民公社;1958.11-1959.1屬由羅定、郁南合并而成的羅南縣加益人民公社;1959.1-1959.11屬由羅南縣改稱的羅定縣加益人民公社;1959.11-1961.4屬由羅南縣改稱的羅定縣加益人民公社;1961.4-1961.6屬恢復羅定、郁南兩縣建制后的羅定縣加益人民公社;1961.6-1963.12屬羅定縣(從加益公社分出的)旗山人民公社;1963.12-1974.7屬羅定縣扶合人民公社;1974.7-1983.7屬羅定縣扶合人民公社;1983.8-1986.11屬羅定縣扶合區;1986.11-1992.11屬羅定縣扶合鄉;1992.11-1998.8屬羅定縣(市)扶合鎮;1998.8-2005.10屬羅定市扶合鎮;2005年10月(扶合鎮改名龍灣鎮)至現在屬羅定市龍灣鎮。 |
譚氏始祖公于公元年自省市縣鎮村遷到村落戶,形成本村委最早的村落。 之后,吳、李等姓陸續遷來落戶。 現有譚、吳、李、陳、張、梁等共6姓,最大姓譚,占82%。 1958年成立公社時,屬加益管轄,設永樂大隊。 1961年從加益分出旗山公社,仍設永樂大隊,1963年旗山公社并入扶合公社,永樂改為紅旗大隊,隸屬扶合公社。 1983年撤大隊設立永樂鄉,隸屬扶合區。 1986年撤鄉改設永樂村委會。 1992年撤村委會改設永樂管理區。 1999年復稱村委會。 2005年10月扶合鎮改名龍灣鎮,永樂村委會屬龍灣鎮。 1993年被評劃為革命老區。 宋元時期屬縣鄉里。 明代屬三都圖。 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屬羅定直隸州三都鎮南鄉(至公元1914年隸屬同此)。 1914-1931年屬西寧(郁南)縣第八區;1931-1937年屬郁南縣第八區;1937-1949年屬郁南縣八區(期間1948年第八區易名鎮南鄉);1950(4月)-1958.2屬郁南縣七區(期間1957年劃歸羅定縣);1958.2-1958.9屬羅定縣加益鄉;1958.9-1958.11屬羅定縣加益人民公社;1958.11-1959.1屬由羅定、郁南合并而成的羅南縣加益人民公社;1959.1-1959.11屬由羅南縣改稱的羅定縣加益人民公社;1959.11-1961.4屬由羅南縣改稱的羅定縣加益人民公社;1961.4-1961.6屬恢復羅定、郁南兩縣建制后的羅定縣加益人民公社;1961.6-1963.12屬羅定縣(從加益公社分出的)旗山人民公社;1963.12-1974.7屬羅定縣扶合人民公社;1974.7-1983.7屬羅定縣扶合人民公社;1983.8-1986.11屬羅定縣扶合區;1986.11-1992.11屬羅定縣扶合鄉;1992.11-1998.8屬羅定縣(市)扶合鎮;1998.8-2005.10屬羅定市扶合鎮;2005年10月(扶合鎮改名龍灣鎮)至現在屬羅定市龍灣鎮。 |
譚氏始祖日長公于公元1767年自本鎮榕木村遷到雙合村落戶,形成本村委最早的村落。 之后,吳、邱等姓氏陸續來到落戶,現有譚、吳、邱、梁、李、潘、王、肖、鐘、黃、陳等共11姓,最大姓譚,占53%。 1958年公社化后隸屬加益公社,設雙合生產大隊,1961年屬從加益分設的旗山公社。 1963年旗山公社并入扶合公社,仍稱雙合大隊。 1983年撤大隊設立雙合鄉,隸屬扶合區。 1986年撤鄉設立雙合村委會。 1989年撤村委會改設雙合管理區。 1999年復稱村委會。 宋元時期屬縣鄉里。 明代屬三都圖。 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屬羅定直隸州三都鎮南鄉(至公元1914年隸屬同此)。 1914-1931年屬西寧(郁南)縣第八區;1931-1937年屬郁南縣第八區;1937-1949年屬郁南縣八區(期間1948年第八區易名鎮南鄉);1950(4月)-1958.2屬郁南縣七區(期間1957年劃歸羅定縣);1958.2-1958.9屬羅定縣加益鄉;1958.9-1958.11屬羅定縣加益人民公社;1958.11-1959.1屬由羅定、郁南合并而成的羅南縣加益人民公社;1959.1-1959.11屬由羅南縣改稱的羅定縣加益人民公社;1959.11-1961.4屬由羅南縣改稱的羅定縣加益人民公社;1961.4-1961.6屬恢復羅定、郁南兩縣建制后的羅定縣加益人民公社;1961.6-1963.12屬羅定縣(從加益公社分出的)旗山人民公社;1963.12-1974.7屬羅定縣扶合人民公社;1974.7-1983.7屬羅定縣扶合人民公社;1983.8-1986.11屬羅定縣扶合區;1986.11-1992.11屬羅定縣扶合鄉;1992.11-1998.8屬羅定縣(市)扶合鎮;1998.8-2005.10屬羅定市扶合鎮;2005年10月(扶合鎮改名龍灣鎮)至現在屬羅定市龍灣鎮。 |
藍氏始祖公于公元年自省市縣鎮村委村遷到村落戶,形成本村委最早的村落。 之后,李、肖等姓氏陸續來到落戶,現有藍、李、肖、許、陳、黃等共6姓,最大姓藍,占60%。 1958年公社化時設扶合生產大隊,屬加益公社。 1961年從加益公社分出成立扶合公社,同時設立中安大隊。 1983年撤大隊設立扶合鄉,隸屬扶合區。 1986年撤鄉設扶合村委會,因與鎮級名稱相同,同年改稱中安。 1989年撤村委會改設中安管理區。 1999年復稱村委會。 宋元時期屬縣鄉里。 明代屬三都圖。 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屬羅定直隸州三都鎮南鄉(至公元1914年隸屬同此)。 1914-1931年屬西寧(郁南)縣第八區;1931-1937年屬郁南縣第八區;1937-1949年屬郁南縣八區(期間1948年第八區易名鎮南鄉);1950(4月)-1958.2屬郁南縣七區(期間1957年劃歸羅定縣);1958.2-1958.9屬羅定縣加益鄉;1958.9-1958.11屬羅定縣加益人民公社;1958.11-1959.1屬由羅定、郁南合并而成的羅南縣加益人民公社;1959.1-1959.11屬由羅南縣改稱的羅定縣加益人民公社;1959.11-1961.4屬由羅南縣改稱的羅定縣加益人民公社;1961.4-1961.6屬恢復羅定、郁南兩縣建制后的羅定縣加益人民公社,1961.6-1963.12屬羅定縣(從加益公社分出的)扶合人民公社;1963.12-1974.7屬羅定縣扶合人民公社;1974.7-1983.7屬羅定縣扶合人民公社;1983.8-1986.11屬羅定縣扶合區;1986.11-1992.11屬羅定縣扶合鄉;1992.11-1998.8屬羅定縣(市)扶合鎮;1998.8-2005.10屬羅定市扶合鎮;2005年10月(扶合鎮改名龍灣鎮)至現在屬羅定市龍灣鎮。 |
現有藍、肖、尹、巫、張、李、陳等共7姓,最大姓肖,占55%。 1958年公社化后屬于加益公社扶合生產大隊。 1961年從加益分設的扶合公社設立大石大隊。 1983年撤大隊設大石鄉,隸屬扶合區。 1986年撤鄉改設大石村委會。 1989年撤村委會改設大石管理區。 1999年復稱村委會。 宋元時期屬縣鄉里。 明代屬三都圖。 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屬羅定直隸州三都鎮南鄉(至公元1914年隸屬同此)。 1914-1931年屬西寧(郁南)縣第八區;1931-1937年屬郁南縣第八區;1937-1949年屬郁南縣八區(期間1948年第八區易名鎮南鄉);1950(4月)-1958.2屬郁南縣七區(期間1957年劃歸羅定縣);1958.2-1958.9屬羅定縣加益鄉;1958.9-1958.11屬羅定縣加益人民公社;1958.11-1959.1屬由羅定、郁南合并而成的羅南縣加益人民公社;1959.1-1959.11屬由羅南縣改稱的羅定縣加益人民公社;1959.11-1961.4屬由羅南縣改稱的羅定縣加益人民公社;1961.4-1961.6屬恢復羅定、郁南兩縣建制后的羅定縣加益人民公社;1961.6-1963.12屬羅定縣(從加益公社分出的)扶合人民公社;1963.12-1974.7屬羅定縣扶合人民公社;1974.7-1983.7屬羅定縣扶合人民公社;1983.8-1986.11屬羅定縣扶合區;1986.11-1992.11屬羅定縣扶合鄉;1992.11-1998.8屬羅定縣(市)扶合鎮;1998.8-2005.10屬羅定市扶合鎮;2005年10月(扶合鎮改名龍灣鎮)至現在屬羅定市龍灣鎮。 |
現有王、吳、藍、張、李、沈、肖、覃、許、邱、陸、陳、黃等共13姓,最大姓藍,占27%。 1958年成立公社,屬加益公社扶合大隊。 1961年從加益分出扶合、旗山公社,從扶合大隊分出垌旺大隊,隸屬扶合公社。 1983年撤銷大隊設立垌旺鄉,隸屬扶合區。 1986年撤鄉改設垌旺村委會。 1989年撤村委會改設垌旺管理區。 1999年復稱村委會。 宋元時期屬縣鄉里。 明代屬三都圖。 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屬羅定直隸州三都鎮南鄉(至公元1914年隸屬同此)。 1914-1931年屬西寧(郁南)縣第八區;1931-1937年屬郁南縣第八區;1937-1949年屬郁南縣八區(期間1948年第八區易名鎮南鄉);1950(4月)-1958.2屬郁南縣七區(期間1957年劃歸羅定縣);1958.2-1958.9屬羅定縣加益鄉;1958.9-1958.11屬羅定縣加益人民公社;1958.11-1959.1屬由羅定、郁南合并而成的羅南縣加益人民公社;1959.1-1959.11屬由羅南縣改稱的羅定縣加益人民公社;1959.11-1961.4屬由羅南縣改稱的羅定縣加益人民公社;1961.4-1961.6屬恢復羅定、郁南兩縣建制后的羅定縣加益人民公社;1961.6-1963.12屬羅定縣(從加益公社分出的)扶合人民公社;1963.12-1974.7屬羅定縣扶合人民公社;1974.7-1983.7屬羅定縣扶合人民公社;1983.8-1986.11屬羅定縣扶合區;1986.11-1992.11屬羅定縣扶合鄉;1992.11-1998.8屬羅定縣(市)扶合鎮;1998.8-2005.10屬羅定市扶合鎮;2005年10月(扶合鎮改名龍灣鎮)至現在屬羅定市龍灣鎮。 |
現有王、黃、余、農、張、甘、覃、譚、陳、韋等共10姓,最大姓黃,占47%。 1958年成立公社時屬加益公社金充大隊,1961年從加益析出扶合公社,下設棠棣大隊,1983年撤大隊設立棠棣鄉,隸屬扶合區。 1986年撤鄉改設棠棣村委會。 1986年撤鄉改設棠棣村委會。 1989年撤村委會改設棠棣管理區。 1999年復稱村委會。 宋元時期屬瀧水縣鄉里。 明代屬三都圖。 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屬羅定直隸州三都鎮南鄉(至公元1914年隸屬同此)。 1914-1931年屬西寧(郁南)縣第八區;1931-1937年屬郁南縣第八區;1937-1949年屬郁南縣八區(期間1948年第八區易名鎮南鄉);1950(4月)-1958.2屬郁南縣七區(期間1957年劃歸羅定縣);1958.2-1958.9屬羅定縣加益鄉;1958.9-1958.11屬羅定縣加益人民公社;1958.11-1959.1屬由羅定、郁南合并而成的羅南縣加益人民公社;1959.1-1959.11屬由羅南縣改稱的羅定縣加益人民公社;1959.11-1961.4屬由羅南縣改稱的羅定縣加益人民公社;1961.4-1961.6屬恢復羅定、郁南兩縣建制后的羅定縣加益人民公社;1961.6-1963.12屬羅定縣(從加益公社分出的)扶合人民公社;1963.12-1974.7屬羅定縣扶合人民公社;1974.7-1983.7屬羅定縣扶合人民公社;1983.8-1986.11屬羅定縣扶合區;1986.11-1992.11屬羅定縣扶合鄉;1992.11-1998.8屬羅定縣(市)扶合鎮;1998.8-2005.10屬羅定市扶合鎮;2005年10月(扶合鎮改名龍灣鎮)至現在屬羅定市龍灣鎮。 |
甘氏始祖甘福公于公元1549年自廣東省茂名市信宜市水口鎮雙山村委遷到金充村落戶,形成本村委最早的村落。 之后,黃氏始祖黃蓮公于公元1567年自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泗綸鎮青桐村委遷到金充村落戶,張氏始祖仕隆公于公元1615年自廣東省茂名市信宜市貴子鎮石子村委遷到金充村落戶,趙氏始祖云英公于公元1621年自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分界鎮遷到金充村落戶,譚氏始祖清雨公于公元1642年自廣東省茂名市信宜市大成鎮麗沙村委遷到金充村落戶,陳氏始祖揚文公于公元1715年自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羅鏡鎮遷到金充村落戶,李氏始祖芳瑞公于公元1760年自本鎮大石村遷到金充村落戶,周氏始祖經智公于公元1767年自本鎮南充周寨村遷到金充村落戶,覃氏始祖惠獻公于公元1767年自廣東省茂名市信宜市旺沙鎮遷到金充村落戶,呂氏始祖族響公于公元1767年自廣東省茂名市信宜市貴子鎮綠湖村委遷到金充村落戶,陸氏始祖近隆公于公元1817年自本鎮南充村遷到金充村落戶,梁氏始祖觀秀公于公元1917年自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遷到金充村落戶,黃氏始祖黃蓮公于公元1567年自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泗綸鎮青桐村委村遷到金充村落戶,現有李、陳、譚、黃、呂、周、張、甘、歐、覃、范、陸、趙、梁等共14姓,最大姓李,占31%。 1958年成立的加益公社設金充大隊。 1961年從加益分出的扶合公社轄金充大隊。 1983年撤大隊設立金充鄉,隸屬扶合區,1986年撤鄉改設金充村委會。 1989年撤村委會改設金充管理區。 1999年復稱村委會。 宋元時期屬縣鄉里。 明代屬三都圖。 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屬羅定直隸州三都鎮南鄉(至公元1914年隸屬同此)。 1914-1931年屬西寧(郁南)縣第八區;1931-1937年屬郁南縣第八區;1937-1949年屬郁南縣八區(期間1948年第八區易名鎮南鄉);1950(4月)-1958.2屬郁南縣七區(期間1957年劃歸羅定縣);1958.2-1958.9屬羅定縣加益鄉;1958.9-1958.11屬羅定縣加益人民公社;1958.11-1959.1屬由羅定、郁南合并而成的羅南縣加益人民公社;1959.1-1959.11屬由羅南縣改稱的羅定縣加益人民公社;1959.11-1961.4屬由羅南縣改稱的羅定縣加益人民公社;1961.4-1961.6屬恢復羅定、郁南兩縣建制后的羅定縣加益人民公社;1961.6-1963.12屬羅定縣(從加益公社分出的)扶合人民公社;1963.12-1974.7屬羅定縣扶合人民公社;1974.7-1983.7屬羅定縣扶合人民公社;1983.8-1986.11屬羅定縣扶合區;1986.11-1992.11屬羅定縣扶合鄉;1992.11-1998.8屬羅定縣(市)扶合鎮;1998.8-2005.10屬羅定市扶合鎮;2005年10月(扶合鎮改名龍灣鎮)至現在屬羅定市龍灣鎮。 |
現有余、何、周、岑、張、李、王、蒙、袁、呂、覃、陸、陳、韋、黃、等共15姓,最大姓余,占26%。 1958年成立的加益公社下設金充大隊,1961年從加益分出的扶合公社下轄的金充大隊也分設南充大隊,1983年撤大隊設立南充鄉,隸屬扶合區,1986年撤鄉改設南充村委會。 1989年撤村委會改設南充管理區。 1999年復稱村委會。 宋元時期屬縣鄉里。 明代屬三都圖。 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屬羅定直隸州三都鎮南鄉(至公元1914年隸屬同此)。 1914-1931年屬西寧(郁南)縣第八區;1931-1937年屬郁南縣第八區;1937-1949年屬郁南縣八區(期間1948年第八區易名鎮南鄉);1950(4月)-1958.2屬郁南縣七區(期間1957年劃歸羅定縣);1958.2-1958.9屬羅定縣加益鄉;1958.9-1958.11屬羅定縣加益人民公社;1958.11-1959.1屬由羅定、郁南合并而成的羅南縣加益人民公社;1959.1-1959.11屬由羅南縣改稱的羅定縣加益人民公社;1959.11-1961.4屬由羅南縣改稱的羅定縣加益人民公社;1961.4-1961.6屬恢復羅定、郁南兩縣建制后的羅定縣加益人民公社;1961.6-1963.12屬羅定縣(從加益公社分出的)扶合人民公社;1963.12-1974.7屬羅定縣扶合人民公社;1974.7-1983.7屬羅定縣扶合人民公社;1983.8-1986.11屬羅定縣扶合區;1986.11-1992.11屬羅定縣扶合鄉;1992.11-1998.8屬羅定縣(市)扶合鎮;1998.8-2005.10屬羅定市扶合鎮;2005年10月(扶合鎮改名龍灣鎮)至現在屬羅定市龍灣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