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鹿寨縣各街道鄉鎮情況介紹

鹿寨縣各街道鄉鎮情況介紹

作為自治區鄉鎮之星的鹿寨鎮,位于洛清江畔,是民國時期廣西四大名鎮之一,是鹿寨縣委、縣政府所在地,為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自古以來都是桂中、桂東的交通要沖和物流集散地,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便利的交通條件:西距西南重要工業城市柳州僅30公里,北距舉世聞名的旅游名城桂林市120公里,桂海高速公路、湘桂鐵路、平鹿二級公路、323國道和洛清江貫穿境內,鐵路、公路、水路四通八達。該鎮轄區總面積438平方公里,人口約13萬人,下轄16個行政村、4個社區。城區有綜合批發市場、集貿市場、商品小區、工業園區、娛樂廣場等市政設施和生活服務設施。歷有桂中商賈之地之稱,居民素有經商傳統,第三產業發展迅猛,市場繁榮。“十五”期間,鹿寨鎮緊緊圍繞縣委“工業強縣”戰略,按照“強工業、建城鎮、興農業、活三產”的經濟發展思路,大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進程。通過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有效利用外資,有力促進鎮內企業發展,現已逐漸形成建材、化工、包裝、機械鑄造、農產品加工業綜合發展的良好態勢。縣、鎮的一批工業、城建重點項目建設進展迅速,縣中心工業園區和城南開發區已初具規模,縣城的綠化、亮化、美化、硬化設施進一步完善,人居環境進一步改善,2005年榮獲自治區第五屆“南珠杯”殊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日趨合理,形成桑蠶、水果、甘蔗、蔬菜種植的農業主導產業,畜牧養殖產業逐漸形成規模。據統計,2005年全鎮生產總值完成16.24億元,工業總產值8.19億元,固定資產投入7.82億元,財稅收入完成1.5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81.4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5‰以內。此外,科教、衛生、社會、穩定及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社會各項事業健康、協調、快速發展。2005年,該鎮在各項工作上的創新與發展得到了上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贊譽,獲得了柳州市安全生產鄉鎮、鹿寨縣2005年度“三個文明”建設先進單位、抗洪救災先進集體、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先進鎮等榮譽稱號。
中渡鎮位于鹿寨縣西北角,方圓374平方公里,境內奇山秀水,民風淳樸。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歷史文化古鎮,早在三國時就已建縣,有“文化古鎮,旅游鄉鎮”之美稱。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境內有以香橋巖國家地質公園為中心的九龍洞、響水瀑布、鷹山、洛江古榕等自然風光,以一方保障、香橋石刻、武廟等為代表的洛江文化,在區內外享有盛名。改革開放以來,中渡的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綜合實力不斷增強,2005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2.5億元,財政收入351.53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6500元和2656元。產業特色比較明顯。在工業方面,以水泥、煉鐵、農機、釀酒、選礦為主的英山水泥廠,中渡煉鐵廠,馬安農機修造廠,陽陽酒業有限公司,響水鐵礦、鹿寨金金礦粉廠、中渡廠石墨村酸菜等初步形成規模,產品暢銷區內外。在農業方面,全鎮形成以桑蠶、甘蔗、西紅柿、沙田柚、沙塘蜜桔、芥菜、蓮藕、茨菇、水產、畜牧等產業和一大批龍頭產品,是桂中有名的“西紅柿之鄉”。在旅游方面,香橋巖地質公園,中渡古城,一方保障等一批旅游項目,形成了以生態旅游,文化游,農家樂為重點的發展格局。這是一塊文人倍出的地方,文化名人韋曉萍、潘文經生于斯,長于斯。美麗的自然風光,淳樸的鄉土人情,深厚的文化底蘊,構成了中渡一幅完美的畫卷。
寨沙鎮位于柳州市東部,距柳州市69公里,距鹿寨縣城30公里,東毗荔蒲、金秀兩縣,西鄰鹿寨鎮、南連四排鄉、北接拉溝鄉,323國道穿境而過,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是“兩鄉一鎮”(即四排鄉、拉溝鄉、寨沙鎮)的商貿中心。2005年6月撤鄉并鎮后,該鎮面積485平方公里,人口6.8萬人,轄22個村民委、1個社區,216個自然屯、7個街道、1個漁業社,鎮黨委下轄57個黨(總)支部,黨員1896人。共有耕地9.64萬畝,其中水田4.9萬畝,是全縣地域最廣,村委數最多的一個鄉鎮。寨沙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牧、桑、林、果、菜”五大主導產業,堅持“調特、調優、調稀”的原則,狠抓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有桑蠶、頭菜、淮山、馬蹄、茨菇、黃桅子等優質農業產品,其中寨沙頭菜、寨沙淮山和和尚崗茶油、和尚崗茶葉名揚區內外,暢銷港澳及東南亞地區,其中寨沙茨菇在上海農業博覽會中榮獲金獎。該鎮是聞名區內外的“桑蠶之鄉”和“黃桅子之鄉”。寨沙鎮資源豐富,淮山種植面積0.85萬畝,年產量1.3萬噸,頭菜0.45萬畝,年產1.35萬噸,桑園面積3.42萬畝,年產鮮繭0.51萬噸;境內森林覆蓋率62%,成材林占25%,木材儲備十分豐富;和尚江流域有豐富的原始水源林,與荔浦縣蒲蘆度假區相連,處于桂林大旅游圈內。豐富的資源適宜興辦桑蠶、淮山、馬蹄、茨菇、頭菜、木材、黃桅子色素等農產品加工企業和開發和尚江生態旅游資源。寨沙鎮緊緊圍繞“124”工作思路即:“用三到五年時間力爭把寨沙建成柳州市東部重鎮”的目標,大力實施工業帶動戰略和項目帶動戰略,認真做好“興工、靚城、穩農、活商”四篇文章,全力建設一個平安寨沙、生態寨沙、富裕寨沙、文化寨沙和和諧寨沙。
一、基本情況平山鎮位于鹿寨縣城西北部42公里處,距柳州市65公里,東靠中渡鎮,南連雒容鎮,西界柳城縣東泉鎮,北與融安縣橋板鄉比鄰,是自治區授予的革命老區之一。全鎮下轄10個村民委、1個社區,118個自然屯,181個村民小組,總戶數8081戶,人口4.2萬人,總面積22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06萬畝。全鎮地處四十八弄腹地,群山環抱,景色如畫,為喀斯特地貌,地勢平坦,面積寬廣,土地肥沃,年平均溫度19.5℃,降雨量1590毫米,全年無霜期348天,晝夜溫差大,具有明顯的區域小氣候特點,適合甘蔗、水果、水稻、蔬菜及各種農作物生長。二、資源情況1、境內公路縱橫、蔗路相通,集鎮通柏油路,村村通公路,有鐵路一條橫穿屯秋村、榨油村、中村村直達柳州;通訊發達,村村通電話、廣播電視,移動信號覆蓋全鎮;鎮區內政府機關、農業部門、中小學、郵電、供電、自來水廠、商貿、市場等設施一應俱全。2、境內蘊藏有大量的鐵礦、方解石、白云石等礦產資源,勘探量約達15910億噸,自治區直屬屯秋鐵礦場在本鎮境內。3、境內石山林立,婀娜多姿,風景優美。土地寬廣、肥沃,地勢平坦,地下水資源豐富,晝夜溫差大,具獨特小氣候,盛產甘蔗、水果、蔬菜、生豬、山羊等農牧產品。三、經濟發展狀況這些年來,全鎮廣大干部群眾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踐行“-”重要思想,全面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工作全局,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財政增長”為工作目標,根據鎮黨委提出的工作思路(堅持與時俱進,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干部隊伍;做到兩個確保:確保計劃生育達標,確保社會穩定;推進三化進程:農業產業化、工業化、城鎮化;實現兩個目標:農民增收、財政增長),團結拼搏,開拓創新,扎實工作,較好地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經濟保持較快發展,經濟運行質量良好,各項社會事業進一步發展,群眾生活繼續改善,各民族團結進步,社會穩定。
黃冕鎮位于鹿寨縣城東北部30公里處,屬丘陵半山區,土地肥沃,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250C。全鄉總面積437平方公里,下轄11個村民委,135個自然屯,總人數3.2萬人,其中農業人中2.9萬人。耕地面積50654畝,其中水田32700畝,旱地17954畝,主要經濟作物是桑蠶、水果、蔬菜、黃桅子,盛產木材、松脂、香菇、木耳、八角等。水陸交通便利,洛清江、湘桂鐵路、桂海高速公路穿鄉而過,柳城上雷至鹿寨黃冕二級公路正在籌建之中,距世界旅游名城桂林74公里,距廣西重工業城市柳州僅63公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便利的交通條件,為黃冕經濟發展奠定基礎。2005年全鄉完成國內生產總值24100萬元(按當時價計算),財政收入300.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214萬元。近年來,鄉黨委、政府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縣委“興工、靚城、穩農、活商、旺旅游”工作思路,結合本鄉實際,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積極引導農民以市場為導向,發展桑蠶、水果、速生桉等特效農業,促進全鄉經濟發展。2006年再次掀起種桑熱潮,目前全鄉桑園面積已達3.3萬畝,實現“人均一畝桑”目標,成為名副其實的“桑蠶之鄉”。2006年預計可年產鮮繭5200噸,產值10400萬元,實現人均桑蠶單項收入2680元。鄉黨委、政府在抓好產業結構調整的同時,積極引進外資發展以蠶繭加工為主的民營企業,2001年成功引進外資對原鄉繅絲廠進行技改擴建,并不斷發展壯大,2003年成立了廣西鹿寨洛江繭絲綢有限責任公司,現該公司已有員工近800名,擁有14組自動繅生產線共5600緒,年可消耗干繭1480噸,產白廠絲450噸,質量全部達4-以上,年產值8100萬元以上。黃冕礦產、水力、電力、森林資源豐富。礦產資源有重晶石、錳礦、金礦;黃冕水電站裝機容量2300KW,里定電站裝機容量1100KW,正在建設中的古賞電站裝機容量12000KW,即將興建的西岸電站裝機容量也達18000KW。森林資源豐富,有林面積1.7萬公頃,活立木儲量19萬立方米。同時新區第一、二期開發已成功進行,基礎設施正日趨完善,第三期開發已于2005年11月上旬全面啟動,輕工業小區也正在規劃籌備中。。
清同治年間屬修仁縣轄,以地域劃分十個排,以順序排列其四,遂名四排。解放前為修仁縣第三區。解放初(1949-1950年)修仁縣第二區。1951年劃歸鹿寨為第十區,1858年成立四排公社,1962年中平、吉云兩個公社并入為四排區,1966年恢復公社,1983年改為區,1987年5月,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復,設為四排鄉至今。轄16個村民委118個自然屯,408個村民小組10024戶,4萬6千多人口。以壯、漢族為主。全鄉總面積356平方公里,地處半山區,屬丘陵地區,東北高,西南低,呈不規則長方形,耕地面積81438畝,其中水田53356畝,旱地14460畝。林地16萬畝。鄉內323國道橫貫而過,主要河流有白合河,從頭排鎮入境,流經三排、思民、四排、白合、德占五個村民委,向北流入寨沙鎮匯入石榴河,全長12公里。境內主要山脈有豬肝吊膽,海撥572米;古海嶺401米。水利工程有二排河干渠,從東往西依山而流,全長18公里,可灌溉三排、思民、四排三個村民委農田7279畝。境內小1型水庫3座,小2型水庫23座,山塘水庫157座,總庫容量1450萬立方米,可灌溉水田12500畝,電灌站3個,正常使用1個,機灌2500畝,有效灌溉15000畝。在白合河庭秀屯河段,自治區建有水文站,為水利電力及國民經濟建設提供資料。農業主種水稻,年產稻谷26210萬噸,經濟作物有甘蔗、桑蠶、水果、苦瓜、淮山、西瓜等。2005年,全鄉有蔗面積22311畝;桑蠶12000畝;年種商品蔬菜18000畝;水果11000畝,以板栗、蜜桃、桃形李、三華李、椪柑、無核蜜橙為主,其中柑橙類水果尤其出名,四排椪柑曾獲第二屆、第三屆全國農業博覽會金獎和優質產品獎,并定為名牌產品。四排無核蜜橙是全國獨有,由四排果農廖厚安培育,2005年獲柳州市優質果品稱號,被列為鹿寨縣重點推廣品種。建有工業園區,有隆達木衣架廠、同樂金屬鑄造廠進駐園區并投產,有釀酒廠、大米加工廠、木材加工廠,重晶石礦等一批小型企業。。
江口鄉位于鹿寨縣西南部,地處古老的柳江河與風光旖旎的洛清江的交匯處,地域總面積168平方公里。東面與江河下游的本縣導江鄉接壤,南面與柳江縣白沙鄉隔河(柳江)相望,西與柳州市陽和工業開發區相鄰,北接本縣雒容鎮。交通條件相對發達,陸路距廣西工業重鎮柳州市區僅17公里,經導江鄉境內鹿導公路18公里可達鹿寨縣城;水路可直達梧州、廣州,目前建有五百噸貨運碼頭一個。2005年,全鄉耕地面積1221公頃,其中水田877.3公頃,旱地333.7公頃。下轄6個村民委員會,人口總戶數5087戶,人口1.75萬。年末,完成國內生產總值(現價)10415萬元,同比增長15.6%,其中農業總產值完成6950萬元,同比增長6.41%,工業總產值完成3000萬元,占任務的102%,全鄉固定資產總投資66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787元,農民人均增收344元。2005年鄉鎮、民營企業收入1120萬元。財政收入完成143萬元,實現全鄉農民減稅57611元;新建沼氣池381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2857戶,9490人,占全鄉64.4%。全鄉境內山清水秀,樹多林茂,空氣清新,氣候宜人,非常適宜開發適合建成休閑度假山莊、觀光農莊。目前已引進建成了葫蘆娃山莊、大風車農莊等項目6個,引資總額4016萬元;其中引進投資2500萬元的山岔灣度假山莊已建有高檔賓館、度假木樓、沙灘排球場、籃球場、羽毛球場等,吸引了柳州市區內外許多游客。目前全鄉有中學1所,在校學生636人,教職工42人;小學10所,在校生984人,教職工82人;衛生院1所,醫務人員14人,村級合作醫療衛生所6所,醫務人員6人。2005年,榮獲柳州市“創建平安柳州活動平安單位”稱號和鹿寨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鄉鎮”稱號,鹿寨縣“三個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稱號,鹿寨縣“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先進鄉”稱號。
導江鄉位于鹿寨縣境南部,南臨柳江縣,東南與象州縣水晶鄉、運江鎮接壤,東部毗鄰四排鄉,西接江口鄉、雒容鎮。導江鄉原屬江口鄉管轄,1987年經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設鄉,下轄導江、古懂、溫村、佛子、石排、黃坭、長垌等7個村民委71個自然屯132個村民小組,總面積175平方公里。全鄉總人口16205人,3774戶,其中農業人口15588人,3598戶。導江鄉屬半山區半丘陵地帶,以水稻壤、紅土壤為主,耕地面積4萬畝,其中,水田14650畝,旱地25350畝。境內有兩條河流,其中柳江河自西向東流過本鄉邊界,過境長13公里,上達柳州、貴州等地,下達梧州、廣州等地。小河發源于四排鄉江南村,過境長20公里,呈東南—西南匯入柳江河。水利設施有龍母中型水庫,六利、必蒙、二旺三座小型水庫。境內有導江至鹿寨柏油路、有導江至雒容、導江至運江、導江至江南等多條四級公路。長垌村民委:共有10個自然屯18個村民小組,農業人口2340人535戶,在校小學生150人。耕地面積8843畝,其中水田2686畝,旱地6157畝。以甘蔗為農業支柱產業,有蔗面積3266畝。黃坭村民委:共有13個自然屯26個村民小組,農業人口3023人700戶,在校小學生280人。耕地面積6919畝,其中水田3288畝,旱地3631畝,是導江鄉的主要產糧區。導江村民委:共有10個自然屯22個村民小組,總戶數775戶,人口2961人,其中農業人口2350人599戶,在校小學生261人。耕地面積4549畝,其中水田1240畝,旱地3309畝。古懂村民委:共有12個自然屯22個村民小組,農業人口2771人634戶,在校小學生419人。耕地面積6649畝,其中水田1694畝,旱地49557畝。以甘蔗為農業支柱產業,有蔗面積2109畝。佛子村民委:共有7個自然屯17個村民小組,農業人口1816人435戶,在校小學生130人。耕地面積4237畝,其中水田2231畝,旱地2006畝。溫村村民委:共有4個自然屯13個村民小組,農業人口1604人340戶,在校小學生195人,該村中心小學已撤并石排小學。耕地面積4237畝,其中水田1964畝,旱地2237畝。石排村民委:共有9個自然屯14個村民小組,農業人口1684人355戶,在校小學生152人。耕地面積3450畝,其中水田1368畝,旱地2082畝。
鹿寨縣拉溝鄉位于鹿寨縣東北部,距縣城45公里,北跟永福、荔浦兩縣交界,全鄉轄拉溝、民主、背塘、木龍、六章、關江、大坪7個村民委,62個自然屯,全鄉2540戶,總人口10513人,主要居住的是漢、壯、瑤三個民族的村民。其中瑤族3785人,占全鄉總人口的36%,瑤族群眾主要居住在大坪、關江、木龍、六章四個村民委。拉溝屬林業鄉,屬自治區鳥類自然保護區和生態公益林保護區,境內森林、礦產資源豐富,盛產羅漢果、香菇、八角、木耳、竹筍、蜂蜜等土特產品。全鄉總面積247平方公里,其中林地21942公頃,森林覆蓋率88.83%。全鄉耕地面積816公頃,其中水田6945畝,旱地6799畝,人均水田0.66畝,人均旱地0.65畝。近年來,按照“近抓桑蠶、羅漢果,中抓雜交竹、尾葉桉,遠抓八角林”的農村經濟發展思路,大力發展以民主、背塘、六章、拉溝、木龍為主的種桑養蠶產業,抓好桑蠶生產示范點,積極推廣“省力化蠶臺”,現已改擴建桑園達到1600畝,逐步實現桑園總面積3000畝,養蠶3800張,產鮮繭6000擔生產目標,加快推進了以種桑養蠶為主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同時,大力發展野山豬特種養殖和速生豐產的人造林業。拉溝鄉的集鎮建設突出“小而精、小而美、有特色”的規劃目標,重點抓好屠宰場、公廁的建設,人行道的鋪裝,集鎮標致性建筑的設計與安裝,整個集鎮的綠化、亮化、美化工作走上了新臺階,集鎮功能得到了進一步完善;另外,多方籌資新建和維修了多條村級道路,新建了多處人畜飲水工程,全鄉的農田水利設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進一步加強。同時,還認真抓好大洲河漂流這一旅游資源的開發工作,通過開發大洲河漂流,促進了全鄉經濟發展,現在“大洲河漂流”已在社會上產生了較好的廣告效應,從而提高了拉溝的社會知名度。另外,全鄉的科教文衛、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各項工作都得到了穩步發展。全鄉政治穩定、社會秩序井然,人民安居樂業。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欧美一级成在线人 | 中文字幕黑人在线免费 | 伊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不卡视频V二区三区 | 日本精品videos | 亚洲成V人片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