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廠鋪社區位于鐵廠鎮場鎮上,所轄幅員面積3.5平方公里,現有4個村民小組,全居民總戶數400戶,【其中一戶為小集體戶】、人口1169余人,黨員人數43人【包括第一書記】,低保戶48戶。鐵廠鋪社區三委班子健全,能夠按時有效的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及黨委政府的方針、政策。社區重點;一、以黨建工作為抓手,凝心聚力。二、創新品牌,黨建與社區發展,相融互動。三、三社聯動、黨建與民生保障,同頻共振。四、依法治居,社區法制化進程,同步推進。五、打造優美場鎮。根據社區實際情況樹立科學發展觀,各項措施穩步推進,發展趨勢良好。 |
大豐村位于榮縣縣城以西10公里位置,地處鐵廠鎮場鎮周圍,鎮政府所在地。幅員面積4.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約1170畝,現有8個村民小組,全村總戶數481戶,人口1349人,黨員人數55人。農業生產以傳統的種養業為主,近年以黑山羊、肉牛養殖發展較快。目前,本村現有個體私營企業13家。特色是花椒種植。現有村道8公里,便民道路6.35公里,山坪塘40余口,提灌站4個。 |
該村位于大山溝中,故名。1950年為鐵廠鄉二大隊,1984年更名為大溝村,1995年撤銷鐵廠鄉為鐵廠鎮,沿用至今。 大溝村位于榮縣西部距縣城10公里,所轄幅員面積5.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約7357畝,現有9個村民小組,全村總戶數465戶,人口1176人,黨員人數38人。目前,本村現有產業主要是核桃。特色是孔雀,具有樂高速,小井溝干渠,成宜高速風景區。 |
茨芭坳村位于榮縣西北方,所轄幅員面積4.7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約1375畝,現有10個村民小組,全村總戶數486戶,人口1686人,黨員人數38人。目前,本村現有產業主要是水果種植為主。特色是開春第一果櫻桃。近幾年發展情況:一、茨芭坳村從2014年結合本村優勢,以櫻桃種植為基礎,努力加大種植力度,從2014年的250畝發展至今已達到了820畝櫻桃種植,掛果量達到了600畝左右。二、茨芭坳村在櫻桃發展情況勢頭較好的情況下,鼓勵群眾發展嫁接的水果樹,現種植的水果有水蜜桃150畝(已掛果投產)、李子(早期本地苗510畝已投產,村引進新品種苗150畝,共計660畝),農戶散種得有葡萄30余畝、花椒120畝、梨子20余畝,還有純生態水面養殖各類魚業280余畝。三、茨芭坳村在最近幾年努力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從2014年至今全村共計種植各項水果樹1650畝,引進優質水果苗進行嫁接,采用科學栽種技術,打造純生態種植大村,改善農村生活條件,全村的目標將是要打造出一個純生態水果產業鏈。 |
一、基本情況與區位優勢:白石鋪村位于榮縣西偏北方向,所轄幅員面積3.4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900畝,林地500畝,荒地300畝,現有10個村民小組,全村總戶數406戶,人口1293人,黨員人數43人。目前,本村現有產業主要是皮球桃和土陶。特色是皮球桃,具有桃林觀光帶。二、白石鋪村近幾年發展情況:1、全縣規模大型土陶企業(年產值3000萬元以上的)明峰陶業座落于我村5、7組,年產1000萬元土陶企業1個,年產500萬元土陶企業1個,是建設土陶小鎮重點村。2、白石鋪村沿白禮路、順青路栽種皮球桃樹200余畝,沿小井溝干渠栽種早、中、晚熟李子樹250畝已初具規模,村南石塔河尾部3、8組已栽有柑橘樹100畝。 |
三臺村位于榮縣鐵廠鎮西部,所轄幅員面積7.9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約1200畝,現有13個村民小組,全村總戶數566戶,人口1660人,黨員人數55人。目前,本村現有產業主要是油茶、茶葉、水果、藥材。特色是油茶、茶葉、水果,具有榮縣五大景點之一的“榮隱山”風景區。 近幾年發展情況: 1、引進榮縣明建林木種植有限公司發展林木規模化種植1200余畝,初步規劃以種植經營油茶為主。 2、引進飼料生產公司與個人發展生豬規模化養殖企業3家,主要以養殖套種水果(脆紅李、豐水梨、黃金梨)、茶葉、砂仁等種植業循環生態發展。 3、新發展種養殖家庭農場12個,主要以生豬養殖配套水果(脆紅李、豐水梨、黃金梨)、砂仁種植,黑山羊養殖配套茶葉、砂仁種植。 |
黑觀音村位于榮縣西北方向,離鐵廠鎮5公里,離縣城15公里,12個村民小組人口688人,在家人口380人,其中在家60歲以下勞動力86人,黨員41(預備黨員1人)貧困戶49戶152人,幅員面積7.21平方公里。耕地1250余畝。其中載柜桉地360畝,設計到組別,(1.2.3.4.6.7.8.組.其他組設計到柜桉少數)。荒蕪地150畝左右(全村每個組都有)。茶葉地650畝幼年茶在內主要(8.10.11.12組)。林地5500余畝(每個都有)黑觀音村毗鄰世界地質公園石筍溝公園、高石梯省級森林公園、長山花龍溝“小竹海”、20萬畝茶產業園核心基地—山王村茶業基地,具備天然的生態優勢、優越的交通區位優勢、獨特的農業產業優勢。 基礎設施 村道路水泥硬化路13.1公里,組道泥土路10公里左右,便民道路4500米,已完善石河堰4口,山坪塘22口,蓄水池11口,有小型水庫2座共40畝,2座飲用水提灌站,飲用水管網覆蓋全村。 三、可行性分析 (一)優勢 1.交通區位優勢。成宜高速公路貫穿全村,在黑觀音村2組,4組之間有互通立交,連接省道S308線(井榮路)。成宜高速建成后,該村與成都的距離縮短至130公里、與宜賓的距離縮短至88公里、與自貢的距離縮短至36公里。該村現有村道31.1公里,已硬化13.1公里,交通基礎較好。 2.自然環境優勢。該村海拔高度500米-850米,年均氣溫低于全縣平均溫度3℃-5℃,年降雨量高于全縣平均降雨量100毫米,云霧天氣較多。森林覆蓋率50%,沙溪河源頭溪流7.1公里。 3.產業發展基礎。現有茶葉種植面積650余畝、藥材梔子種植面積500余畝、核桃種植300余畝、砂仁種植60余畝,黑山羊養殖存欄500余只、林下生態養殖小家禽5000余只,土陶企業1個,年產值300余萬,從業人數3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