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為懸瓠城。元至元三十年(1293),元世祖忽必烈命截斷汝河,下游水患緩解,人民生活得以安寧,遂改蔡州為汝寧府,“汝寧”二字,由此而來。街道因此得名。 |
域內宿鴨湖總干渠上建有3道閘門,稱三閘門。街道因此得名。 |
因地勢低洼,舊時河流經此域,泄洪緩慢,坡水積存,多野鴨水鳥棲息,稱宿鴨湖,1958年建水庫。街道因此得名。 |
清初村建黃土崗上,得名黃崗鎮。清末王姓在此開店,改稱王崗。鎮政府駐王崗,故名。 |
北魏稱馬香城。元演為馬鄉站。明代稱馬鄉屯,有南馬鄉、北馬鄉之分,簡稱馬鄉。2007年4月,因為梁祝愛情故事發源地,更名為梁祝鎮。 |
明代,該村西門有座火神廟,因火神廟失火,人稱火燒店,后演化成和孝店,簡稱和孝。鎮人民政府駐和孝,故名。 |
宋崇寧元年(1102),官民集資建老君廟。明洪武元年(1368)成村,村以廟名。鎮政府駐老君廟,因此得名。 |
西漢末年赤眉起義軍擁皇族劉盆子為帝,曾在此駐扎,后人以此稱劉盆店,后演變為留盆。鎮政府駐留盆,因此得名。 |
據《后漢書·獨行列傳》記載,邑人張邵與山東金鄉人范式結為生死之交,義感鄉鄰,后人以范式家鄉金鄉之名,稱張邵故里為金鄉鎮。明代始設遞鋪,村名金鄉鋪,簡稱金鋪。 |
明初,為汝寧守御千戶所屯田地,稱官莊屯。清順治十六年(1659)軍屯改民莊,由附近前羅莊、后羅莊、前藺莊、后藺莊、潘莊、北官莊、吳莊7個村合稱官莊。因此設官莊鄉。2009年撤鄉建鎮,因與泌陽縣的官莊鄉重名,以方位區分,改稱現名。 |
明初,伍、紀兩姓始居,村名伍紀屯。清末興集,取常年興旺之意,又名常興店,后簡稱常興。鎮人民政府原駐常興,因此得名。 |
明代有一羅姓在此開小飯店,得名羅家店,后繁衍成村,簡稱羅店。鎮政府駐羅店,因此得名。 |
始名寒莊,明初村民韓信在此建橋,為表其功,改名韓莊。鎮政府駐韓莊,故名。 |
鎮內小河上曾建有3座小橋,明初為汝寧守御千戶所屯田地之一,稱三橋屯。清稱三橋店,順治十六年(1659)由軍屯改民莊,簡稱三橋。鎮政府駐三橋,因此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