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省農業農村廳、省委宣傳部、省司法廳、省鄉村振興局《關于開展第三批鄉村治理示范村鎮創建工作的通知》(陜農函〔2023〕412號)要求,我廳依據鄉村治理示范村鎮創建標準,在各地創建推薦基礎上,會同省委宣傳部、省司法廳、省鄉村振興局,擬定西安市周至縣馬召鎮等18個鎮為第三批全省鄉村治理示范鎮,西安市長安區太乙宮街道四皓村等36個村為第三批全省鄉村治理示范村。 |
四皓,又稱商山四皓,是指秦末漢初的四位隱居學者,他們是東園公、甪里先生、綺里季和夏黃公。這四位學者因長期隱居商山(今陜西省丹鳳縣境內)而聞名,當時他們都已年邁,須眉皓白,因此被稱為“商山四皓”。他們信奉黃老之學,不愿意出仕做官,而是選擇隱居生活。在漢高祖時期,呂后為了保護太子劉盈,使用了張良的計策,邀請這四位學者出山輔佐太子,從而使得太子獲得了更多的支持和尊重。后來,高祖劉邦看到太子羽翼已……。 |
康橋村西距閻良城中心10公里,東距關山村8公里,北依荊原,南臨石川河,閻關公路、周相公路交會于此,交通十分便利。下轄康橋、北溝兩個自然村,9個村民小組,村委會設在北新街。據康熙《臨潼縣志》載:“康橋 ,在縣北八十里。武功康狀元海不阿劉瑾,與崆峒李夢陽齊名。峒為瑾陷,逮理,有對山救我之語,海委曲救之。歸里時,潼令有世講,為橋于漆水上渡之,故名。”該村因處康橋之側,故名康橋村。從出土的墓志可以證實,該……。 |
2016年將新興村、歇駕寺村合并,村名呂段新村,2018年將呂段新村更名為歇駕新村,名稱一直沿用至今。歇駕新村……。 |
因其位于茵香河附近,故名。2016年12月2日撤村并村將廟溝村與沙家灣村合并為茵香河村。茵香河村……。 |
以“永久享利”的美好寓意而得名永利村,村委會因駐地永利村,故而得名。明洪武年間姓李、姓朱、姓來、姓寧移民于此建村。村名先后為李家堡、李家原、永利村。文革期間改名為永紅大隊,文革后期又恢復原名。自然村有李家原、朱家崖、寧家場、來家窯的地名。1984年,經寶雞縣政府審批,改設永利村村民委員會。2015年12月21日,因行政村撤并,經寶雞市金臺區人民政府審批馬家原村并入永利村。永利村……。 |
據傳,明萬歷年間以村中姜太公廟得名,故命村名太公廟村。1949年建陽平區楊家溝鄉太公廟村;1958年成立楊家溝人民公社太公廟大隊;1967年更名為八一大隊,1970年恢復原名太公廟大隊。1984年更名為楊家溝鄉太公廟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撤鄉并鎮,劃歸虢鎮管轄,2011年撤鎮設街道辦,劃歸東關街道管轄,自更名為太公廟村村民委員以來,名稱一直沿用至今。村民委員會駐地太公廟村。太公廟村……。 |
席家店社區是陜西省咸陽市彬州市韓家鎮下轄的社區,城鄉分類代碼為123,為特殊區域。區劃代碼為610482108001。 |
聶村村是陜西省咸陽市武功縣武功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610431102225。 |
豆家灣村是陜西省咸陽市彬州市義門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610482106232。 |
宇家山村簡介 宇家山村位于亭口鎮南部坡咀地帶,距亭口鎮政府3.5公里,是亭口鎮的一個小村,全村141戶,566人,共有耕地1402畝,人均耕地3.1畝,全村以種養業為主,糧食主產小麥、玉米、豆類、經濟作物以蘋果、柿子和其它雜果為主,蘋果面積240畝,柿子和其它雜果240畝,養殖業以養牛、養羊為主。 ……。 |
馬咀村位于銅川市耀州區石柱鎮西部邊緣,毗鄰錦陽湖國家水利風景區,是一個天然氧吧,延西高速錦陽湖出口緊鄰村口,交通十分便利,全村93戶,372人。2014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為15666元。馬咀村先后榮獲全國文明村,國家級攝影基地;國家級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國人口計生基層群眾自治示范村等榮譽,也是銅川市節能減排綜合示范村和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是一處集田園都市、親子體驗、婚禮拍攝、涂鴉文化、8D影院為一……。 |
1954年設初級社,1956年設高級社,1958年成立羅寨大隊,屬銅川市黃堡人民公社(大公社),1961年5月改設黃堡公社(小公社),1978年屬郊區工作委員會,1984年更名為羅寨村村民委員會,屬郊區黃堡鄉。1987年9月屬城區黃堡鎮,2000年屬王益區黃堡鎮。羅寨村……。 |
1958年成立郭家莊大隊,1984年改為郭家莊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郭家莊村……。 |
位于高塘鎮南方故名。1940年屬豐鎮鄉,1949年屬第六區,1956年屬高塘區,1957年屬高塘鄉,1958年為高塘公社南堡大隊,1967年文革中為紅衛大隊,1972年恢復為南堡大隊,1984年為高塘鎮南堡村委會,2014年撤吉河村委會并入南堡村村民委員會,至今未變。南堡村……。 |
1958年公社化時,設立惠劉、高堂大隊,1966至1976年“文革”時改稱惠劉、高堂大隊革委會;1977至1983年稱惠劉、高堂大隊管委會;1984年政社分設,易名惠劉、高堂村村民委員會,2015年撤村并村時,惠劉村村民委員會與高堂村村民委員會合并,稱惠高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惠高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