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為新登縣畫龍鄉石橋灣、嚴家山、百丈嶺自然村和橫山鄉黃泥塘、花嶺頭自然村,1953年劃入於潛縣藻溪鄉嚴家村,1956年為嚴家高級社,1958年為昌化縣天目公社藻溪管理區嚴家生產隊,1961年為臨安縣藻溪公社嚴家生產大隊,1984年為藻溪鄉嚴家村,1989年屬藻溪鎮。 2007年村規模調整,嚴家村規模不變,轄10個自然村。 2011年1月為天目山鎮嚴家村。 |
南宋咸淳間(1265~1274)屬於潛縣豐國鄉,明初屬豐國前鄉,清嘉慶十七年(1812)藻溪莊屬豐國前鄉。 民國21年(1932)屬藻溪鎮,民國36年(1947)屬藻溪鄉至解放。 1950年為藻溪鄉藻溪村,1958年為昌化縣天目公社藻溪管理區董家、藻溪生產隊,1961年為臨安縣藻溪公社董家、藻溪、新寺生產大隊,1984年為藻溪鄉董家、藻溪、新寺村,1989年屬藻溪鎮。 2007年村規模調整,三村合并為藻溪村,轄3個自然村。 2011年1月為天目山鎮藻溪村。 |
南宋咸淳間(1265~1274)屬於潛縣豐國鄉,明初屬豐國前鄉,清嘉慶十七年(1812)長村、綠槐莊屬豐國前鄉。 民國初屬藻溪鄉,民國21年(1932)長村、樂槐屬長槐鄉,民國24年(1935)屬藻溪鄉,民國36年(1947)屬豐前鄉至解放。 1950年為藻溪鄉長槐村,1958年為昌化縣天目公社藻溪管理區長村、六海生產隊,1961年為臨安縣藻溪公社長村、六海生產大隊,1984年為藻溪鄉長村、六海村,1989年屬藻溪鎮。 2007年村規模調整,兩村合并為長六村,轄6個自然村。 2011年1月為天目山鎮長六村。 |
清康熙、光緒《於潛縣志》載有閩里、閩塢莊地名。 南宋咸淳間(1265~1274)屬於潛縣豐國鄉,明初屬豐國前鄉,清嘉慶十七年(1812)閩塢、凌家莊屬豐國前鄉。 民國初屬藻溪鄉,民國21年(1932)閩川莊屬長槐鄉,民國24年(1935)屬藻溪鄉,民國36年(1947)屬豐前鄉至解放。 1950年為藻溪鄉董家村,1956年為董家高級社,1958年為昌化縣天目公社藻溪管理區凌家、閩塢生產隊,1961年為臨安縣藻溪公社閩塢、凌家生產大隊,1984年為藻溪鄉閩塢、凌家、百畝村,1989年屬藻溪鎮。 2007年村規模調整,三村合并為閩塢村,轄5個自然村。 2011年1月為天目山鎮閩塢村。 獲評杭州市級文明村、2010年臨安市“綠色家園、富麗山村”建設精品村、2011年杭州市美麗鄉村建設精品村。 |
清康熙、光緒《於潛縣志》載有周冕地名。 清光緒《於潛縣志》載有落云山和落云石地名。 南宋咸淳間(1265~1274)落云里屬於潛縣豐國鄉,明初屬豐國前鄉,清嘉慶十七年(1812)周冕、落云莊屬豐國前鄉。 民國初期屬藻溪鄉,民國21年(1932)屬藻溪鎮,民國36年(1947)屬豐前鄉至解放。 1950年為藻溪鄉周云村,1958年為昌化縣天目公社藻溪管理區周冕、六云生產隊,1961年為臨安縣藻溪公社周冕、落云生產大隊,1984年為藻溪鄉周冕、落云村,1989年屬藻溪鎮。 2007年村規模調整,兩村合并為周云村,轄7個自然村。 2011年1月為天目山鎮周云村。 |
南宋咸淳間(1265~1274)屬於潛縣豐國鄉,明初屬豐國前鄉,清嘉慶十七年(1812)方泉莊屬豐國前鄉。 民國21年(1932)方泉、橫塘鋪屬方塘鄉,民國36年(1947)屬豐前鄉至解放。 1950年為橫塘鄉橫塘村,1958年為昌化縣天目公社藻溪管理區橫塘、鋪上生產隊,1961年為臨安縣藻溪公社橫塘、鋪上生產大隊,1963年為橫塘公社方塘、鋪上、麻泥大隊,1984年為橫塘鄉方塘、鋪上、麻泥村,1992年屬藻溪鎮。 2007年村規模調整,三村合并為橫塘村,轄8個自然村。 2011年1月為天目山鎮橫塘村。 |
南宋咸淳間(1-265-1274)屬於潛縣豐國鄉,明初屬豐國前鄉,清嘉慶十七年(1-812)杲村莊屬杲村鄉。 民國初稱藻溪鄉,民國21年(1932)杲村、宋家頭屬杲村鄉,民國24年(1935)屬藻溪鄉,民國36年(1947)屬豐前鄉至解放。 1950年為橫塘鄉杲村村,1958年為昌化縣天目公社藻溪管理區杲村生產隊,1961年為臨安縣藻溪公社杲村生產大隊,1963年為橫塘公社郜家、杲村、宋家、蔡山大隊,1984年為橫塘鄉郜家、杲村、宋家、蔡山村,1992年屬藻溪鎮。 2007年村規模調整時,由郜家、杲村、宋家、蔡山村合并為杲村村,轄16個自然村。 2011年1月為天目山鎮杲村村。 |
南宋咸淳間(1265~1274)屬於潛縣豐國鄉,明初屬豐國前鄉,清嘉慶十七年(1812)亭口莊屬豐國前鄉。 民國21年(1932)麻車頭、亭口屬亭口鄉,民國24年(1935)屬藻溪鄉,民國36年(1947)屬豐前鄉至解放。 1950年為橫塘鄉亭口村,1958年為昌化縣天目公社藻溪管理區亭口生產隊,1961年為臨安縣藻溪公社亭口生產大隊,1963年為橫塘公社亭口大隊,1984年為橫塘鄉亭口村,1992年為藻溪鎮亭口、下徐、新坑橋村。 2007年村規模調整,三村合并為亭口村,轄7個自然村。 2011年1月為天目山鎮亭口村。 |
南宋咸淳間(1265~1274)屬於潛縣豐國鄉,明初屬豐國前鄉,清嘉慶十七年(1812)對石、朱直、松塘莊屬豐國后鄉。 民國初屬藻溪鄉,民國21年(1932)對石、朱直、松塘屬石浦鄉,民國24年(1935)屬石鏡鄉,民國36年(1947)屬潛東鄉至解放。 1950年為對石鄉對石、松溪村,1958年為昌化縣天目公社對石管理區對石(紅華)生產隊,1961年為臨安縣對石公社對石、長亭、朱直、松溪生產大隊,1984年為對石鄉對石、長亭、朱直、松溪村,1992年屬藻溪鎮。 2007年村規模調整,四村合并為對石村,轄20個自然村。 2011年1月為天目山鎮對石村。 |
南宋咸淳間(1265~1274)屬於潛縣豐國鄉,明初屬豐國后鄉,清嘉慶十七年(1812)平越、桂芳莊屬豐國后鄉。 民國初屬藻溪鄉,民國21年(1932)桂芳橋、平越塢屬花石鄉,民國24年(1935)屬石鏡鄉,民國36年(1947)屬潛東鄉至解放。 1950年為肇村鄉平越、桂芳橋村,1958年為昌化縣天目公社對石管理區平越、桂芳生產隊,1961年為臨安縣藻溪公社平越、桂芳生產大隊,1963年為對石公社平越、桂芳大隊,1984年為對石鄉平越、桂芳村,1992年屬藻溪鎮。 2007年村規模調整,兩村合并為桂芳橋村,轄5個自然村。 2011年1月為天目山鎮桂芳橋村。 獲評杭州市級文明村。 |
南宋咸淳間(1265-1274)趙村屬於潛縣豐國鄉,明初屬豐國后鄉,清嘉慶十七年(1-812)趙村莊屬豐國后鄉。 民國初屬藻溪鄉,民國21年(1932)上肇、下肇村屬花石鄉,民國24年(1935)屬石鏡鄉,民國36年(1947)屬潛東鄉至解放。 1950年屬肇村鄉,1958年為昌化縣天目公社對石管理區上肇、下肇生產隊,1961年為臨安縣藻溪公社上肇、下肇生產大隊,1963年為對石公社上肇、下肇大隊,1984年為對石鄉上肇、下肇村,1992年屬藻溪鎮。 2007年村規模調整,兩村合并為肇村村,轄4個自然村。 2011年1月為天目山鎮肇村村。 |
南宋咸淳間(1265~1274)屬於潛縣豐國鄉,明初屬豐國后鄉,清嘉慶十七年(1812)九里莊屬豐國后鄉。 民國初屬藻溪鄉,民國21年(1932)九里、朱坊屬九里鄉,民國24年(1935)屬石鏡鄉,民國36年(1947)屬潛東鄉至解放。 1950年為對石鄉九里村,1958年為昌化縣天目公社對石管理區九里生產隊,1961年為臨安縣對石公社九里、頂山生產大隊,1984年為對石鄉九里、頂山村,1989年屬藻溪鎮。 2007年村規模調整,兩村合并為九里村,轄13個自然村。 2011年1月為天目山鎮九里村。 |
南宋咸淳間(1265-1274)屬於潛縣嘉德鄉,清嘉慶十七年(1-812)沈村、白鶴莊屬嘉德后鄉。 民國初屬藻溪鄉,民國21年(1932)屬徐勇鄉,民國36年(1947)屬嘉厚鄉至解放,1950年為白鶴鄉白鶴、過溪村,1958年為昌化縣天目公社天目管理區白鶴生產隊,1961年為臨安縣西天目公社白鶴、沈村生產大隊,1984年為西天目鄉白鶴、沈村村,1988年為西天目鄉白鶴、沈村、過溪村。 2007年村規模調整,三村合并為白鶴村,轄6個自然村。 2011年1月為天目山鎮白鶴村。 |
清光緒《於潛縣志》載有武山莊地名。 南宋咸淳間(1265~1274)屬於潛縣嘉德鄉,清嘉慶十七年(1812)武山莊屬嘉德后鄉。 民國21年(1932)屬五瑞鄉,民國36年(1947)屬嘉厚鄉至解放。 1950年為龍嶺鄉武村村,1958年為昌化縣天目公社天目管理區武山生產隊,1961年為臨安縣西天目公社老庵、武山、吳家生產大隊,1984年為西天目鄉老庵、武山、吳家村。 2007年村規模調整,三村合并為武山村,轄11個自然村。 2011年1月屬天目山鎮。 |
南宋咸淳間(1265~1274)屬於潛縣嘉德鄉,清嘉慶十七年(1812)坦上莊屬嘉德前鄉。 民國初屬藻溪鄉,民國21年(1932年)坦上、九思塢屬棲霞鄉,民國36年(1947)屬嘉前鄉至解放。 1950年為門口鄉九思、坦上村,1955年為九思低級社,1956年為九思高級社,1958年為昌化縣天目公社告嶺管理區九思、坦上生產隊,1961年為臨安縣西天目公社九思、坦上生產大隊,1984年為西天目鄉九思、坦上村。 2007年村規模調整,兩村合并為九獅村,轄7個自然村。 2011年1月為天目山鎮九獅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