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2月,通縣解放,析縣城和城關地區4個鄉設通州市。 1950年6月,改為縣轄鎮,稱通州鎮。 1965年,通州鎮轄南城、北城、西城3街道、27居民委員會。 1990年,通州鎮轄東城、西城、南城、北城、北苑、新建、運河7街道、61居民委員會。 1997年10月,撤通州鎮,城區7街道合并為4街道,東城、南城2街道合并為中倉街道。 |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2月,通縣解放,析縣城和城關地區4個鄉設通州市。 1950年6月,改為縣轄鎮,稱通州鎮。 1965年,通州鎮轄南城、北城、西城3街道、27居委會。 1990年,通州鎮轄東城、西城、南城、北城、北苑、新建、運河7街道、61居委會。 1997年10月,撤通州鎮,城區7街道合并為4街道,北城、新建2街道合并為新華街道。 |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2月,通縣解放,析縣城和城關地區4個鄉設通州市。 1950年6月,改為縣轄鎮,稱通州鎮。 1965年,通州鎮轄南城、北城、西城3街道、27居委會。 1990年,通州鎮轄東城、西城、南城、北城、北苑、新建、運河7街道、61居委會。 1997年10月,撤通州鎮,城區7街道合并為4街道,北苑、西城2街道合并為北苑街道。 |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948年12月,通縣解放,析縣城和城關地區4個鄉設通州市。 1950年6月,改為縣轄鎮,稱通州鎮,1965年,通州鎮轄南城、北城、西城3街道、27居委會。 1990年,通州鎮轄東城、西城、南城、北城、北苑、新建、運河7街道、61居委會。 1997年10月,撤通州鎮,城區7街道合并為4街道,在運河街道基礎上組建玉橋街道。 |
2018年7月31日,通州區潞源街道黨工委、人大街工委和辦事處正式掛牌。 潞源街道是通州區立足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發展需要,在城市副中心范圍新成立的首個街道,標志著城市副中心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市精細化管理進入了新階段。 |
2018年析潞城鎮西部區域、中倉街道辦事處東部區域和永順鎮部分區域設立。 |
2020年根據(通政發〔2020〕7號)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政府關于變更部分行政區劃的通知,設立文景街道。 |
2020年,北京市通州區析置臨河里街道。 臨河里街道辦事處駐臨河里105號。 |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2月,通縣解放后,原宋莊鎮京山公路以北各村歸屬順義縣,京山公路以南各村屬通縣一區。 1950年6月,宋莊地區北部村莊復歸通縣一區。 1956年,宋莊地區屬翟里、辛店、邢各莊3鄉。 1958年,宋莊地區屬宋莊人民公社。 1960年,宋莊地區屬北寺莊、高辛莊2人民公社。 1965年2月,改名宋莊人民公社。 1983年5月,宋莊公社改鄉。 1990年12月,宋莊鄉改鎮。 2001年12月,徐辛莊鎮并入。 |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月,張家灣地區屬張家灣鄉。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2月,張家灣地區屬通縣六區。 1956年7月,撤區并鄉,屬張家灣、土橋2鄉。 1958年9月,張家灣地區屬張家灣人民公社。 1972年,張家灣地區北部18個自然村劃歸梨園公社。 1983年7月,張家灣公社改鄉。 1990年2月,張家灣鄉改鎮。 2001年12月,牛堡屯鎮并入。 |
遼太平年間(1021年~1031年),始設漷陰縣,屬析津府。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升為漷州,屬大都路。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設漷縣,屬通州。 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裁漷縣并入通州直轄區。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漷縣屬馬頭鄉。 1953年5月,漷縣鄉屬通縣三區。 1958年9月,漷縣鄉稱漷縣管理區,屬馬頭人民公社。 1961年7月,建漷縣人民公社。 1983年3月,漷縣公社改鄉。 1990年2月,漷縣鄉改鎮。 2000年7月,草廠鄉并入,轄33個行政村。 2001年11月,覓子店鎮并入。 |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馬駒橋地區設馬駒橋鄉。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2月,通縣解放,屬通縣第七區。 1958年9月,成立馬駒橋人民公社。 1983年12月,馬駒橋公社改鄉。 1990年2月,馬駒橋鄉改鎮。 2001年12月,大杜社鎮并入。 |
鎮域沿革包括原西集鄉和郎府鄉。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西集、郎府2鄉屬通縣第三警區。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2月至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3月,西集地區為通縣人民政府駐地。 1956年7月,撤區并鄉,西集地域屬西集、大灰店、上坡3鄉,郎府地域屬郎府鄉。 1958年9月,西集、郎府為西集人民公社的一部分。 1965年5月,后寨府公社并入西集人民公社,杜柳棵公社并入郎府人民公社。 1983年7月,西集公社改鄉。 1990年2月,西集鄉改鎮。 2001年12月,郎府鎮并入。 |
民國三年(1914年),臺湖地區屬通縣第六區。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臺湖地區屬第五警區。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臺湖地區屬三間房鄉。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2月,臺湖地區屬通縣六區。 1956年7月,臺湖地區建臺湖鄉。 1958年9月,臺湖鄉為張家灣人民公社一部分。 1961年7月,單獨組建臺湖人民公社。 1983年5月,臺湖公社改鄉。 2000年7月,臺湖鄉改鎮。 2001年11月,次渠鎮并入。 行政區劃播報編輯截至2019年10月,臺湖鎮下轄2個社區和41個行政村,鎮政府駐臺湖鎮臺湖村。 社區定海園一里社區定海園二里社區——行政村臺湖村鋪頭村朱家垡村田家府村前營村口子村江場村胡家垡村周坡莊村外郎營村玉甫上營村蔣辛莊村東下營村西下營村北火垡村唐大莊村北姚園村堿廠村尖垡村興武林村窯上村次一村次二村垛子村永隆屯村桂家墳村大地村徐莊村新河村高古莊村桑元村水南村董村村北神樹村丁莊村白莊村馬莊村東石村麥莊村西太平莊村北小營村——地理環境播報編輯位置境域臺湖鎮,北京市通州區下轄鎮,介于東經116°31'30"~116°41'18",北緯39°45'54"~39°51'36"之間。 地處通州區西南部,東鄰張家灣鎮,南與馬駒橋鎮隔涼水河相望,西接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北連梨園鎮。 鎮域面積81.3平方千米。 臺湖鎮詳情北京市通州區©2023Baidu-GS(2021)6026號-甲測資字11111342-京ICP證030173號-Data©百度智圖臺湖鎮水文臺湖鎮境內河道屬北運河流域,有蕭太后河、涼水河2條河流。 境內河流總長13千米,河網密度0.2千米/平方千米。 人口播報編輯截至2018年末,臺湖鎮有戶籍人口有55609人。 經濟播報編輯農林牧漁業臺湖鎮共有耕地面積3萬畝,人均0.3畝。 林地面積1萬畝。 2011年,農業總產值達到1.2億元,比上年降低15.9%。 臺湖鎮糧食作物以玉米、小麥為主。 2011年,生產糧食6780噸,其中小麥產量2960噸,玉米產量3700噸。 蔬菜種植面積4000畝,產量2400噸。 臺湖鎮畜牧業以生豬、羊、家禽飼養為主。 2011年,生豬飼養量4000頭,年末存欄2000頭。 羊飼養量5000只,年末存欄5000只。 牛飼養量100頭,年末存欄100頭。 家禽飼養量10萬羽,年末存欄8萬羽,上市家禽3萬羽。 2011年,生產肉類410噸,其中豬肉300噸,羊肉100噸。 禽蛋600噸。 畜牧業總產值0.3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5.6%。 2011年,臺湖鎮水果種植面積0.2萬畝,產量5000噸,主要品種有葡萄、蘋果、梨等,其中葡萄2500噸,蘋果1000噸、梨700噸,櫻桃、李子、棗等共約800噸。 臺湖鎮漁業以觀賞魚為主,有養殖水面1000畝,主要品種有紅獅、紅頭、錦鯉。 2011年,產成魚2000萬尾,產值80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6.8%。 2011年,臺湖鎮共有大型農機具102臺(輛)。 農民人均收入15166元。 工業2011年,臺湖鎮工業總產值達到167.9億元,比上年增長16%。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1家,職工20069人,實現工業增加值3.2億元,比上年增長17.9%,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34家,其中10億元以上的2家。 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個(中關村科技通州園光機電一體化產業基地),農民就業產業基地1個。 商業外貿2011年,臺湖鎮出口總額2億美元,比上年減少35.6%,主要產品有電子產品、太陽能電池、乳膠制品、汽車零部件4大類產品,銷往6個國家和地區。 財政金融2011年,臺湖鎮財政總收入4.9億元,比上年減少9%。 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2.2億元,增值稅5.9億元,企業所得稅4.9億元,個人所得稅1.2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6%、-2%、6%。 人均財政收入4370元,比上年減少8%。 社會事業播報編輯教育事業2011年末,臺湖鎮共有幼兒園29所,在園幼兒2431人,專任教師78人。 小學6所,在校生5065人,專任教師30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 初中5所,在校生1502人,專任教師24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中等職業學校1所,在校生645人。 主要學校有通州區新城職業學校、次渠中學、臺湖學校、劍橋中學。 2011年,臺湖鎮共有教育經費317萬元,比上年增長1%。 文體事業2011年末,臺湖鎮共有群眾業余文化藝術團體65個,會員1800人。 電影放映單位44個,數字影廳4200座位,年放映1872場次,觀眾7萬人次。 文化站1個,建筑面積250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42個,建筑面積2240平方米,藏書8萬冊。 博物館1個,建筑面積1萬平方米。 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星湖之聲藝術團、次二新農村藝術團。 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小車會、高蹺會、單琴大鼓、料器技藝、玉器技藝,均被列為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舉辦了臺湖鎮首屆文化藝術節。 2011年末,臺湖鎮共有體育場地40處,體育社團10個,10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43%。 2011年末,臺湖鎮共有中央、北京、通州等電視臺的61個頻道在本地落戶,有線電視用戶2.2萬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2011年末,臺湖鎮共有出版物印刷企業3家,從業人員共500人,印制圖書1200種,印刷數量600萬冊,定價總金額1.5億元。 醫療衛生2011年末,臺湖鎮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7個,其中二級醫院1所,衛生院2所。 病床226張,每千人擁有床位2張,固定資產總值1.2億元。 專業衛生人員227人,其中執業醫師89人,執業助理醫師7人,注冊護士61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人。 2011年,臺湖鎮醫療機構完成診療25.9萬人次,住院手術712臺次,住院病人0.5萬人次。 重點醫院有臺湖衛生院、次渠衛生院。 2011年,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411/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0%,孕產婦死亡率7.6/10萬。 社會保障2011年,臺湖鎮共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9戶,人數38人,支出20.2萬元,比上年增長3.6%,月人均500元,比上年增長4.2%。 城市醫療救助11人次。 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35戶,人數226人,支出76.5萬元,比上年增長4.4%,月人均350元,比上年增長75%。 農村五保集中供養27人,支出19.6萬元,比上年增長21.7%。 農村五保分散供養4人,支出3.6萬元,比上年增長140%。 農村醫療救助47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45人次,共支出1.6萬元,比上年減少44.8%。 農村臨時救濟4人次,支出4250元,比上年減少92.5%。 2011年,臺湖鎮共有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75人,安置義務兵9人,接收無軍籍職工2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18.4萬元,比上年增長13%。 社區服務設施29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28個。 新增失業人員1347人,有2186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9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122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0.05%。 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37000元,比上年增加4000元。 各級仲裁機構立案受理勞動爭議117件,涉及勞動者3379人,已經全部結案。 2011年,臺湖鎮共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33707人,參保率100%。 基礎設施2011年,臺湖鎮共有郵政網點2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320千米,投遞點510個,鄉村通郵率100%。 全年投遞國內函件150萬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6萬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360萬件,征訂報紙0.6萬份、雜志0.2萬冊,業務收入30萬元。 2011年,臺湖鎮共有移動通信服務網點16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3.1萬門,固定電話用戶2.2萬戶,比上年增加135戶,電話用戶普及率達到82%。 移動電話用戶1.2萬戶,比上年增加710戶。 光纜線路總長達40千米,主干電纜達4.8萬對千米,互聯網端口總數2.1萬個,其中已占用端口總數1.3萬個,寬帶接入用戶1.3萬戶,比上年增加135戶。 全年電信業務收入3050萬元。 2011年,臺湖鎮共有自來水廠2座,鋪設干線水管15千米,生產能力5400噸/日,年生活用水765.5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年人均生活用水68.8噸。 排水管道61.3千米,污水治理工程2項,污水處理廠1座,日污水處理能力5000噸,工業廢水處理率100%。 2011年,臺湖鎮共有35千伏變電站1座,主變壓器2臺,總容量20兆伏安。 110千伏變電站3座,主變壓器6臺,總容量300兆伏安。 220千伏變電站1座,主變壓器3臺,總容量540兆伏安。 高壓輸電線路20條,總長度162.7千米。 年售電量累計完成5.7億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9.7%,供電可靠率99.9%。 2011年,臺湖鎮共有供熱面積500萬平方米。 供熱用戶3.2萬戶,其中工業用戶0.2萬戶,居民用戶3萬戶,供熱普及率為52.5%。 2011年,臺湖鎮共有天然氣管線80千米,供氣站2個,天然氣用戶3.2萬戶,天然氣普及率89%,月天然氣平均用量10萬立方米。 2011年,臺湖鎮共有公園1個,公園面積1公頃,園林綠地面積L6公頃,綠化覆蓋率35%,人均綠地20平方米。 交通運輸播報編輯2011年,臺湖鎮共有縣鄉級公路15條,總長150千米。 鎮區道路總長度24千米。 橋梁6座,總長度500米。 2011年,臺湖鎮共有鎮區開通公交汽車線路6條。 歷史文化播報編輯地名由來遼代時,此地的蕭太后河南側地勢低洼,聚水成湖,名為臺湖,湖邊的村莊聚落也以之為名。 遼統和十年(992年),更名望幸里。 民國二年(1913年),望幸里改回原名臺湖。 榮譽稱號播報編輯2017年11月,臺湖鎮獲評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 詞條圖冊更多圖冊參考資料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黃樹賢總主編;蔡炳華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北京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3年08月第1版:271-273.2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鑒·2019(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0.05:26-26.32019臺湖鎮行政區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0-11-07]4(受權發布)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和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名單.新華網[引用日期2017-11-19]臺湖鎮的概述圖(2張)詞條統計瀏覽次數:116128次編輯次數:62次歷史版本最近更新:panhao8681(2022-05-29)突出貢獻榜kangfan5羅本森1建置沿革2行政區劃3地理環境位置境域水文4人口5經濟6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體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基礎設施7交通運輸8歷史文化9榮譽稱號相關搜索臺湖房價東亞印象臺湖臺湖樓盤臺湖招聘青浦少兒英語班免費看小說的appps2游戲下載手機掙錢兼職2萬左右的電動汽車敷爾佳面膜價格。 |
民國三年(1914年),永樂店地區屬通縣第九、第十自治區。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2月,永樂店地區屬通縣第四區。 1956年,永樂店地區設永樂店鄉。 1964年,劃歸北京市農場局,稱永樂店農場(公社),下轄四個分場(公社)。 1984年5月,公社改鄉,下轄11個自然村,鄉政府、分場兩個體制并存,受通縣和市農場局雙重管理。 1998年9月,與農場脫鉤,屬通州區。 2000年7月,永樂店、小務2鄉合并為永樂店鎮。 2001年12月,柴廠屯鎮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