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街道辦事處位于小店通達街36號,地處區委、區政府所在地,是小店區政治、文化的中心,經濟發展的前沿、對外開放的窗口。我街道東鄰經濟技術開發區,西傍美麗的汾河,南與北格鎮接壤,北與太原市高新技術開發區相接。南過境高速公路、太長線、太茅路、大運路等國道、省道縱橫全境,交通便利,通信方便,是我市重要的農副產品生產基地。我街道轄11個村,6個社區,轄區總面積3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7466畝,總人口62……。 |
塢城街道辦事處,東靠迎賓路,西臨體育路,北接親賢北街,南至晉陽街,轄區總面積6.8平方公里,人口約11萬,社區居委會14個,村委會1個,駐地單位100余個。塢城街辦轄區內主要以二、三產業為主,其中,第二產業實力雄厚、發展穩定。太原航空儀表有限公司、中鐵三局集團華北建筑工程公司、山西省電建三公司等97家大型企業發展勢頭良好。第三產業迅速繁榮,呈現出門類多、規模大、檔次高的特點。服務貿易業由傳統的零散……。 |
平陽路街道位于山西太原小店區。下轄:140105004001 111 南環社區居委會 140105004002 111 平北西一社區居委會 140105004003 111 平北西二社區居委會 140105004004 111 長風社區居委會 140105004005 111 濱-區居委會 140105004006 111 水總社區居委會 140105004007 111 汽造社區居委會 1401……。 |
因街道轄大營盤、二營盤故改名。大營盤是因為民國初年閻錫山修建兵營在此,故名。清代屬陽曲縣正南鄉親賢一、二、三都。民國屬陽曲縣第一區。1945年分屬太原市外一區、外二區。1949年屬太原市第五、六區。1950年屬第四區。1953年11月26日設狄村鄉。1954年6月4日屬小店區。1956年置狄村街道。1957年3月12日屬郊區。1959年2月6日屬南城區。1960年3月5日屬郊區。同年6月20日撤銷……。 |
太原是龍潛之地。歷史上許多皇帝都與這座城市有過特別密切的關系,因此被稱為龍城。明清屬太原縣地。1949年屬太原市外二區。1953年屬太原市第四區。1954年屬小店區。1957年屬郊區。1959年屬南城區。1963年屬郊區。1970年屬南郊區。1984年5月分屬黃陵鄉、小店鎮。1997年屬小店區。2000年1月分屬黃陵街道、小店街道。2013年劃出黃陵街道、小店街道部分區域組建龍城街道至今。龍城街道……。 |
公元979年宋太宗毀滅晉陽城,另筑平晉城。在平晉城周圍有九營十八寨做防御,北營就是其中的北部營盤。明、清時期分屬太原、陽曲和榆次三縣。1922年屬太原縣第二區。1945年抗戰勝利后,屬太原市外二區。1949年仍屬太原市外二區。1953年11月26日屬太原市第四區。1954年屬小店區。1957年3月12日屬郊區。1959年2月6日屬南城區。1960年3月5日屬郊區。同年6月20日屬市直轄的城市人民公……。 |
黃陵街道辦地處城鄉結合處,是太榆同城化的中間體,轄區內太榆路縱貫南北,東山過境高速、大運高速縱橫交錯,北營火車站四通八達,太原飛機廠連接國內外,交通優勢顯著。轄區總面積10平方公里,轄3個行政村、8個居委會(含3個村改居委會),總人口3.1萬人。近年來,黃陵街道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按照“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的要求,緊抓太原市南移西進,小店區、經濟區和教育園區三區聯動,共創“汾東新……。 |
劉家堡村,俗稱柳林莊堡兒上。據考證,五代后漢高祖劉知遠在汾河以東的柳林莊筑堡屯兵,后漢僅四年即亡,但劉知遠筑堡屯兵處留下了劉家堡這個俗稱。由于此地擁有移民賴以生存的土地、水井、道路等,于是不斷有移民落戶生存繁衍,逐漸發展成一個獨立于柳林莊的村莊,后稱劉家堡村。明清屬太原縣乞伏都。民國時期屬太原縣第三區。1948年屬晉源縣。1951年屬太原市第七區。1953年分屬劉家堡鄉、王吳鄉、洛馬鄉、東草寨鄉。……。 |
明朝因有文姓千戶,稱千文鎮。明朝末年李自成率軍途經這個地方,鎮內文姓族人進行抵擋險些被殺絕。部門村民遷至鎮東,原名溫莊的處所,起名為東溫莊村,舊村稱西溫莊村。明清屬太原縣。民國初屬太原縣第二區。1947年屬晉源縣。1951年4月2日太原縣劃入太原市。同年8月2日屬太原市第七區。1953年11月26日設西溫莊鄉。1954年屬小店區。1957年屬郊區。1958年9月屬小店人民公社。1961年5月18日……。 |
太原市南郊區轄鎮。1959年設北格公社,1984年建鎮。位于區境南部,面積67.4平方公里,人口3.2萬。太茅公路過境。轄辛村、郜村、梁家莊、流澗、東蒲、西蒲、南蒲、三賢、侯家寨、同過、大代、小代、南格、西格、北格、張花營、張花、小格18個村委會。鄉鎮企業以綜合、元鋼、暖氣片廠和商貿、服務業為主。農作物有小麥、玉米、高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