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內有南臺山,故名。 |
此地為西魏晉城縣轄區域,為傳承歷史,故名“晉城”。 |
太平鎮境內的太平場在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時,有一八角亭曰“太平亭”,故名。 |
大全鎮境內的大全場早在清光緒年間(1875—1908年),即已成集市,商貿繁榮,買賣齊全;因場上一大米行門楣一額曰“永正大全”,故名。 |
仙林鎮因境內的仙林場后山崖有一神仙洞,洞外樹木繁茂,故名。 |
古樓鎮因該地處于鼓樓山坳,并建有鐘鼓樓而得名。 |
義興鎮俗名罐子場,因場口有一窯場生產窯罐而得名。后因當地一袍哥大爺為使其“義”字號袍哥興旺,更名義興。 |
關文鎮原名興隆;1981年,地名普查為避重名,改為關文。 |
鳳鳴鎮原名灰壁場。相傳明朝末年,在鳳鳴鎮一帶采石,鑿開山巖一對鳳凰鳴叫飛出,故更名鳳鳴。 |
青獅鎮因境內的青獅場昔日曾有一對青石雕石獅而得名。 |
槐樹鎮因場口關帝廟內有兩株大槐樹而得名。 |
鳴龍鎮因境內的之文廟、集市皆為清初鄉紳蘇鳴龍捐建,鄉人感其義舉以其名為場名,故名。 |
雙鳳鎮因境內的雙鳳場南有鳳凰洞,北有鳳頭山而得名。 |
高院鎮因境內的外山坳曾有一寺廟名高院寺,故名。 |
仁和鎮境內的仁和場于清康熙末年,由外地客商與該地人同建。為團結經商,不生爭端,強調以“仁義”為重,“和”為貴,取名仁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