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洲鎮原名刺果園,因遍地有果樹而得名;后該地遭洪水兩次泛濫洗劫,果樹蕩然無存,變為一片沙洲,故名波洲。 |
魚市鎮原名大魚塘,因魚類上市甚多,便稱魚市。 |
涼傘鎮因涼傘街附近山上有一風蝕巖柱如蘑菇狀,稱為涼傘巖,故名。 |
扶羅鎮因傳說該地曾叫“壺落”,以境內楊姓開基始祖楊天應收云霧時掉落一把水壺而得名,后演化為“扶羅”。 |
中寨鎮與米貝鄉、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縣的注溪鄉、李樹鄉、禾灘鄉4個墟場均等距15千米,處于正中,故名。 |
唐貞觀十五年設晃州,因在晃山之西萬山一帶,故名。 |
林沖鎮因鎮人民政府駐地曾山深林密,樹木蔥蘢,稱為林沖灣,故名。 |
貢溪鎮因境內東溪、貢溪、紹溪3條河道分別源于東、南、西三面,向北流至貢溪村匯成一水,而得名共溪,后演化成貢溪。 |
禾灘鎮因鎮人民政府駐地附近的平溪河床,亂石林立,湍流回旋,難以逾越,俗稱惡灘;后為村名,雅稱禾灘,鄉以此為名。 |
步頭降苗族鄉因清代時,當地村民不滿朝廷統治,抗兵抗糧,屢遭清政府燒殺洗劫,但村民誓不投降,故而得名不投降村,后雅化為步頭降。 |
米貝苗族鄉因境內腹地有幾個形似焙籠的小山包,稱為米焙,后演化為“米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