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居委會位于潁州區西湖鎮東北部,北鄰泉河,南鄰五里村,西與湯莊村相接,東部緊靠景區辦事處,交通方便,地理位置優越。
大田居委會擁有便利的交通條件,南接阜臨路,阜臨路是與全市乃至全省的交通連接樞紐;貫穿我居委會的普慶大街是全鎮的集貿中心,更是我居委會人員出行的必經之路。
大田居委會現有9個自然村,24個村民組,總人口332人,耕地面積2065畝,其中可用耕地1050畝,201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4800元。2010年我居委會在黨委政府的帶領下,出色地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經濟蓬勃發展,其中大田戀思蘿卜是我居委會的經濟特色。
大田戀思蘿卜為古大田戀思蘿卜是我居委會的特色經濟,大田戀思蘿卜為古大田集流傳至今的土特產,其特點“皮薄肉細,指彈即碎”。
|
西湖景區街道辦事處西湖景區居委會緊靠潁州西湖,被102省道橫貫,交通便利。水產養殖面積1560畝,全村總人口1438人,其中黨員42名,建立黨支部一個。幾年來,居委會黨支部一班人帶領群眾利用良好的水力資源,大力發展水產養殖業,到目前從事水產養殖人數已達300多人,初步形成了整體連片規模化養殖示范區。2005年,該示范區(基地)被安徽省認定為無公害水產養殖基地,其中的西湖草魚、西湖黃鰱、西湖毛蟹、西湖水蝦被認定為綠色無公害產品。 |
阜陽市潁州區西湖景區街道白行村位于潁州西湖風景名勝區西岸,102省道穿村而過,共有17個自然村24個村民組,1032戶,人口3871人,耕地2862畝,這里環境優美、交通便利、宜居宜業,是一個具有旅游發展潛力的新農村建設示范村。白行村黨總支下設3個黨支部,6個黨小組,黨員87人,共青團、婦代會等群團組織和民兵組織健全。近年來,白行村黨總支以“三級聯創”為主抓手,以創建“五個好”村黨組織為目標,圍繞“為科學發展創先進,為白行建設爭優秀”這一主題,深入開展“四議兩公開”、雙向承諾、雙培雙帶、雙向帶動、設崗定責、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六大載體活動,引導黨員在推動新農村建設中當模范、創先進、爭優秀,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近年來,白行村黨總支在省、市、區委、西湖景區街道黨工委的正確領導下,基層組織建設持續加強,黨組織的凝聚力、發展力、服務力不斷提升。0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主席習近平,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中組部原常務副部長沈躍躍、中央政策研究室常務副主任何毅亭、民政部部長李立國、農業部部長韓長賦、住建部副部長省委書記張寶順、原省長王三運,省委原常委、組織部原部長段敦厚,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徐立全,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原秘書長詹夏來,省委常委、組織部長王炯,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王賓宜,省政協副主席鄭牧民、張學平,省委原書記黃璜及中央換屆工作巡視組、中央農業工作考察組、中央信訪督察組、中央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督導組,省委政研室、省委組織部、省紀委、省農委、省國土廳、省住建廳、省水利廳、省財政廳、省審計廳、省婦聯、省關工委、省政府參事室的領導同志先后來白行村視察和調研。同時,白行村發展經濟、服務群眾、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先進事跡先后被新華社、中央電視臺、安徽電視臺、安徽日報等多家中央、省、市媒體采訪報道。
2006年以來,白行村按照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和“三年打基礎、五年見成效、八年上規模”的發展思路,先后投資4979萬元推進白行中心村新農村建設,置換17個自然莊土地興建中心新村,已建成住宅樓48棟289戶,街道門面房104間50戶,正在建設住宅樓60棟367戶、街道門面房66間33戶,建成后可節約宅基占地1004畝,用于建設生態旅游觀光園、經濟發展產業園和特色農業園三個園區,不斷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在村級經濟發展壯大的同時,村民的收入水平也逐年提高,2013年全村經濟總收入達3562萬余元,人均純收入9201元,比全區的8211元高出12%。超過年初預定目標。
2006年該村入選為首批省“千村百鎮工程”和“鄉村清潔工程”示范村,是阜陽市新農村建設重點示范村之一,2008年榮獲“安徽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先進單位”和“安徽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稱號,2009年被市委授予“全市先進村黨支部”稱號,2010年被省委組織部授予2007—2009年度全省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五個好”村黨組織標兵稱號。2011年以來先后榮獲“全國文明村”、“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全國生態文化村”、“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全省文明創建工作先進村”、“安徽省先進集體”、“阜陽市先進集體”、“阜陽市文明村”、“全市新農村建設先進集體一等獎”和“潁州區先進集體”稱號。 白行村先鋒網頁被省委組織部評為 “安徽省優秀黨建網站”稱號。
|
湯莊村位于西湖鎮中北部,阜臨路北側汾泉河以南,時湯路直接阜臨路,交通便利,村轄區內共有20個自然莊40個村民組,人口6036人,耕地面積6047畝。
大田戀思蘿卜基地就設在我村小曹莊,以小曹莊為依托,向全村逐步幅射,提高土地利用率,使農民的經濟收入逐年提高。2010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50萬元左右,種植大田戀思蘿卜投資少生長期短,對下茬的小麥的產量影響不大,又易學,種植技術易掌握,因要積極鼓勵村民大力發展戀思蘿卜種植,村支部村委會組織人員幫助村-系銷售,利用農產品展銷會大力宣傳大田戀思蘿卜的優點,以及對人體的幫助,使生產出來的蘿卜不僅銷售在省內,而且要銷往省外各大城市。 |
華佗村委會位于西湖鎮西部,西臨九龍鎮、南接馬寨鄉、北壤迎水村、東靠湯莊村,全居委會占地約8平方公里。共有27個自然莊,3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5000余人,計稅耕地5000余畝,設立1個黨總支部。阜臨路穿境而過,驛迎路、華天路南北貫通,交通便利,人杰地靈,集貿市場繁榮活躍,街道寬敞潔凈,燈光照明。
村委會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認真踐行“-”重要思想,堅持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不斷加強班子自身建設,提高政治及業務素質,注重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各項工作成績突出,先后被區、鎮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五個好村黨總支”等榮譽稱號。
近年來,華佗村黨總支、村委會一班人團結拼搏,凝心聚力,緊緊把握加快發展、富民強村的主題,圍繞穩定、增長、發展的整體思路,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大力調整農村經濟結構,努力發展以蘋果瓜、大棚蔬菜為主的經濟作物,糧食生產逐年優質化。全村規模養殖戶十余戶,年出欄三元雜交豬近萬頭,家畜家禽存欄量和出欄量逐年上升。
勤勞樸實的華佗村,在黨中央“三補一免”富民政策的鼓舞下,大力發展糧食生產,使村民得到了實惠,嘗到了甜頭,調動了種糧戶的積極性,增加了收入。黨支部、村委會支持剩余勞動力外出務工,并為他們提供優質信息服務,每年組織青壯年外出務工人數兩千余人,年創收1千余萬元,農民過上了富裕生活,不少農戶建起了平房、樓房,購置了汽車、摩托車以及電冰箱、洗衣機等,電話入戶率達到58%,有線電視也進入了平民百姓家。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的華佗村正在興起。 華佗居委會兩委一班人決心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切實務實地工作,解放思想,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力爭在奔小康的道路上揚帆遠航,為新農村的建設譜寫出更加絢麗的華章。 |
迎水村概況:位于西湖鎮西北,約有十六華里,南臨華佗村,北臨汾泉河,東臨華佗村,西臨九龍鎮李竹園行政村,交通便利,南北兩水泥路,東西兩各中心路,全村共有23個自然莊,4650口人,耕地面積4000余畝,村“兩委”班子成員7人,村共有0黨員八十一名,農民年人均純收入4700元。
近年來,迎水村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駐村單位的幫扶下,村蔬菜種植和生產養殖及水產養殖蓬勃發展。全村經濟和各項事業迅速發展,村黨組織凝聚力、創造力和戰斗力不斷加強。先后被授予市級先進基層黨組織,市級新農村建設先進村等榮譽稱號。
幾年來,我村主要抓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抓黨建強組織,夯實農村執政基礎,制訂和完善了《村“兩委”工作制度》、《村務公開制度》、《財務管理制度》等規章制度,使村里的決策都能得到全體黨員和村民的最大支持,有力地促進了全村經濟發展。深入實施農村“執政基礎工程”,不斷加強村級組織建設,強化黨員思想教育,改善村級活動場所,引領群眾發展經濟,使黨支部的核心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得到了有效發揮。充分發揮上級下派干部優勢,以下派干部帶動村干部,使村兩委班子整體合力明顯增強,黨員干部隊伍素質明顯提高。二是抓經濟促發展,推動村民持續增收,村黨支部帶領全村村民,結合實際情況,種植、養殖、蔬菜作重點,有效帶動了全村經濟的快速發展。三是抓實事求是解民憂,積極改善村容村貌。深入開展“清潔家園”行動,在上級支持下,籌資120萬元。對全村道路進行硬化,完成了“戶戶連”工程,又投資100萬元,實施了安全飲水工程,同時對全村排水道路、橋涵進行了全面疏通和維修,共修橋11座,橋涵39座,打井79眼,解決群眾抗旱。四是抓和諧保穩定,打造寬松發展環境,又投資10萬元建圖書室、閱覽室、文化活動室、黨員活動室、遠程教育中心為一體的文化大院及村衛生室。
|
五里村因轄區內的五里橋自然莊得名。五里橋莊東北角有一明末清初修建的磚拱橋,離大田集五里路,故名。1969年建五里大隊,1984年2月成立五里村,以境內五里橋得名,駐地大田莊。 1992年五里村與周莊村合并,因村部原座落在五里橋自然莊,因此取名為五里村。 1992年2月成立西湖鎮,劃歸西湖鎮管轄。 五里村:位于西湖鎮大田集西1.5公里阜臨路南,東與景區辦事處白行村相鄰,北臨阜臨路,南是草河,西與大許村、路莊村接壤,全村面積3.5平方公里,共有19個自然莊,31個村民小組,1233戶,總人口5046人,耕地面積5163畝。 |
許姓人家在此居住而得名。1969年建大許莊大隊,1984年2月成立大許村,以境內大許莊得名。 駐地小陳莊。 屬于華佗區華佗鄉,1992年代莊村與大許村合并成立大許村。 1992年2月成立西湖鎮,劃歸西湖鎮管轄。 大許村位于西湖鎮西南角,離鎮政府約6公里處,南鄰草河,北鄰路莊村,東鄰五里村,西領馬寨鄉,華天路貫穿我村,交通便利,我村共有22個自然莊,36個村民組,總人口4325人,現有耕地5644.34畝。
|
西湖鎮路莊村面積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172畝,轄25個自然村,40個村民小組,1246戶,人口4984人。其中青楊樹中心村現有106戶、380人,耕地面積405畝,為全區美好鄉村示范點之一。青楊樹中心村美好鄉村示范點一期176戶,正在實施,二期工程72戶統建已經開工,村公共服務中心工程即將竣工。
西湖鎮西南方向華佗集往南1公里,交通便利,東與五里村相鄰,西馬與寨鄉馬新莊相鄰,北與阜臨路華佗村相鄰,南與大許村凌莊自然莊相鄰.
全村面積4平方公里,共計25個自然莊,40個村民小組,1246戶,總人口4984人,計稅人口4402人,耕地面積5172畝,人均耕地1.29畝,201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4830元。
|
春秋時期,秦乃強國,秦哀公有一妹妹,名孟贏,容貌美,與之聯姻,既得美人又消除了后顧之憂。楚平王(前521)認為很好,遂派人赴秦求婚。費無極到了秦國,花言巧語說服了秦哀公(前501),把親事定了下來。迎娶時,帶去了金頂轎和銀頂轎、旗、傘、扇。回來時,日夜趕路,快到胡城(即阜陽)時,費無極下令停轎梳妝打扮,在梳妝處建造館驛,叫“梳妝臺”,后就叫梳妝村。1958年曾屬程集人民公社向陽大隊。 1978年規劃漁業人民公社梳妝大隊,下轄自然村有酒坊、鋪頂。 在1984年撤社設鄉,屬漁業鄉。 后來撤鄉置鎮屬西湖鎮。 2006年為潁州區西湖鎮梳妝村至今。 西湖景區辦事處梳妝村位于西湖風景區東部,總人口3853人,下轄15個村民組。下設二個黨支部,共有黨員干部72名。轄區內有綠源農莊、賽鴿場等民營企業,還有福樂園飯莊、億家樂飯莊、河鮮酒家、西湖大酒家、漁豐酒家、農家院飯莊、秀水人家等多家具有農家樂特色的餐飲服務業。 |
龍潭村位于西湖風景區南部,東南均與程集鎮為鄰。西湖二環路穿境而過,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轄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108人,其中黨員49名,黨支部一個。
近年來,黨支部一班人為了使該村農民盡快走上致富之路,依托潁州西湖大開發的優勢,大力發展花卉種殖業。目前初步形成面積300多畝的花卉種殖基地,培育有金銀花、牡丹、櫻花、桃花、月季、荷花等多個品種,共發展養殖戶40多戶,花木年銷售額達100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