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4日,湖北省環境保護廳廳長辦公會議審議通過了擬命名的“湖北省2016年省級生態鄉鎮”和“湖北省2016年省級生態村”名單。 |
中股嶺村位于紫金鎮東北角邊遠村,與薤山旅游渡假區相鄰,距離鎮政府16公里。全村總版圖面積27000畝,其中:山林面積23000畝,耕地面積696畝,其中:水田635畝。全村3個村民小組,160戶,510人,280個勞力。黨員38名,其中:女黨員4人,80周歲以上的黨員5人。村干部5人,其中:女干部1名。2014年社會總產值1370萬元,人均純收入8670元。……。 |
一、地理位置武安鎮老街村位于襄陽市西南區域,屬于南漳縣武安鎮管轄,地處250省道沿線,距鎮區以東20公里。二、人口土地狀況全村現有7個村民小組,625戶,2317人,耕地面積4414畝,其中水田3405畝,旱地1009畝。三、集體經濟狀況大田農業水稻、小麥等種植業為主,經濟發展主導產業為生豬養殖業,畜禽養殖年產值占農業總產業的56%,2010年村人平純收入達6688元。2010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6……。 |
一、地理位置 李廟鎮魚泉河村位于李廟鎮西北部,三道河水庫源頭,305省道橫穿全境。 二、人口土地狀況 全村轄兩個村民小組,有308戶,1138人,勞力530個,耕地面積1689畝。 三、集體經濟狀況 大力發展以漂流為主的旅游業,2014年人均純收入7952元。 四、村級組織建設狀況 全村現有黨員59人,村兩委班子成員5人,入黨積極分子3人,后備干部5人。 由于這里有條魚泉河,風景又美麗,村民依……。 |
雷坪村共有4個村民小組,192戶,561人,共有黨員22名,村兩委干部4人,擁有版圖面積12.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582畝,山場面積10312畝。雷坪村距離政府25公里,村內自然條件惡劣,平均海拔高,氣候寒冷,土質差,水源缺,正常年景降雨量不足400毫米,干旱年景僅為200毫米,耕地面積少,均為旱地,大部分巖石裸露。……。 |
陸坪村位于東鞏鎮東北部,距東鞏鎮政府15公里,居茅坪河中上游,250省道穿境而過。陸坪村在2002年由原來的鄧家院村,泉溝村合并而成,村轄五個村民小組,359戶,1367人,勞力964人。版圖面積17.62平方公里,林地面積2.53萬畝,其中有林面積2.24萬畝,退耕還林面積125畝,公益林面積6407畝;耕地面積1835畝,其中水田1207畝,旱田565畝。人均耕地0.7畝。陸坪村是一個旅游新村……。 |
雷家巷村位于清河管理區的北端,與涌泉及城東開發區相鄰,東與九集鎮交界,南接王家坡村,西與九集鎮岳畈村隔河相望。正在擴建的機電縱路、清涼河橫貫境內,土地肥沃,交通便捷。全村下轄17個村民小組,978戶,3962人,總勞力1894人,耕地面積7391畝。農業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年產糧食6264噸、油料155噸,兼營瓜果蔬菜等,年產水果67噸,蔬菜2080噸。近年來,大力興建黃涌公路沿線“畜禽養殖走廊”……。 |
東園村位于長坪鎮政府所在地,316國道穿越而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村域布局合理,村容整潔,風景優美,山青水秀,空氣清新。平時開展了環境法規與環境知識的宣傳,有村規民約,環保設施基本齊全,倡導生態文明。全村有3個村民小組,410戶、1571人,勞動力744個,耕地面積1864畝,其中水田620畝、旱田1244畝,山林面積25600畝。……。 |
杜家溝村位于肖堰鎮東南,東與武安鎮石半坪村交界,南與武安鎮董家河村為鄰,西與陳家榜村接壤,北與獅子口村相連。版圖面積15平方公里,下轄七個村民小組,474戶,1650人。主要農作物有水稻、小麥和玉米。主要經濟作物為油菜,芝麻和豆類。土特產品主要有香菇和黑木耳。村里綠茶面積1000畝。村“兩委”干部5人,交叉任職,其中女干部1人。黨員55人。……。 |
“金鑲坪”,因傳說為和氏璧玉石的出地,破損后用黃金鑲補缺角稱“金鑲玉”,由此而得名。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南漳縣志》(1989年版)記載:清朝時期屬嘉定都轄治。民國時期屬萃文鄉管轄。1949年元月南漳全境解放至1957年,隸屬巡檢區。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化,時稱“二大隊”。1961年4月人民公社仍改為區至1980年,歸巡檢區管轄。1981年8月二大隊更名為金鑲坪大隊。1984年4月撤銷……。 |
“舞旗山”,該轄區內有一座山,名為舞旗山,故得名。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南漳縣志》(1989年版)記載:清朝時期屬六有都轄治。民國時期屬泰和鄉管轄。1949年元月南漳全境解放,屬城關區所轄。1950年4月城關區所轄農村劃出設沐浴區至1957年,隸屬沐浴區。1958年8月實行人民公社化,時稱“光華大隊”。1961年4月人民公社仍改為區至1974年,歸沐浴區管轄。1975年撤區并社,劃歸新成……。 |
“龍王沖”是轄區內一居民點,傳說早年此山沖內曾有龍王出沒。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南漳縣志》(1989年版)記載:清朝時期屬永豐都轄治。民國時期屬臨吉鄉管轄。1949年元月南漳全境解放至1957年,隸屬薛坪區。1958年8月實行人民公社化時,隸屬于薛坪公社。1961年4月人民公社仍改為區至1980年,時稱“愛華大隊”。1981年8月愛華大隊更名為龍王沖大隊。1984年撤銷人民公社,恢復區建……。 |
關廟集村位于南漳縣城關鎮南郊屬于縣城關鎮轄區。北與姚崗村相鄰,南與胡家營村交界,東與丁沖村接壤,西與張林村、田家營村隔河相望。是通往西南山區的咽喉之地,交通十分便利306省道、南遠路、蠻河穿村而過。關廟集村版土面積為5.98平方公里。下轄三個村民小組,七個黨小組,現有人口688戶,2788人,其中一組856人,二組1059人,三組873人(其中2011年有596戶,2243人;2012年有616戶……。 |
相傳名稱以前,此村落叫師雇灣。明朝年間有一雇童氏二十不滿守寡。恪守貞節婦道,孝敬公婆,教子有方。艱辛勞作,清貧生活使雇童氏五十不到離開人世。鄉鄰自籌資為其立一貞節牌坊。此村落便更名為牌坊灣。解放后鄉政府設在牌坊灣,命名牌坊鄉。1958年更名為牌坊大隊。1965年大隊辦公室年久失修,報請板橋公社人民政府,經批復后遷至現在村崗,仍引用原名。明朝洪武年間,屬宜城縣喜樂鄉;明國初年,基本沿襲清末制度;民國……。 |
肖云原來叫消氣藤,傳說這里原來有個寺廟,名叫迴龍寺。迴龍寺后面生長著古香藤,開花芳香,藤皮熬水可消氣療疾,故以此命名“消氣藤”,后雅化為“蕭旗營”,“消氣營”,簡稱“肖云”。明朝洪武初年,屬宜城縣喜樂鄉;民國初年基本沿襲清末制度;民國17年(1928)屬宜城縣二十三區肖云鄉;1941年實施新縣制,屬宜城縣肖云鄉;1945年3月屬自忠縣肖云鄉;1947年1月本地解放后屬襄棗宜縣新田區肖云鄉;1949……。 |
雅口老街,原名“興隆集”,形成于明朝末年,創始人是孔興標和一個姓李的,孔是由河西茅草洲遷過來的,行醫為業,李是當地人,原街地址在回龍觀北面山崖里,名叫劉家崖子。興隆集建成后,因地理形勢逐步向北發展,直至埡口,(現渡口碼頭),清同治年間改名為“埡口”,后人們取諧音,轉稱“雅口”至今。雅口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