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4日,湖北省環境保護廳廳長辦公會議審議通過了擬命名的“湖北省2016年省級生態鄉鎮”和“湖北省2016年省級生態村”名單。 |
村南一長嶺通向老龍洞,長嶺中有一道觀,名曰“回龍觀”。傳說,一游方老道到此借觀修行,苦修七年,欲得正果。一日,觀四方信眾飽受旱苦,遂起救心,夜潛龍王洞,乘老龍王不備,偷得令牌來到道觀山巔,長嶺之腹,清泉已快涌到道觀,被老龍王發現,震怒天庭,遭遇天譴,無奈之際,轉頭回洞,后人稱為“回龍觀”。腹地有高平,村民長住于此,生衍繁息,后人以道觀為觀坪,故而得名。唐朝武德年間(629)屬襄州荊山縣管轄;唐朝開……。 |
橫溪村位于馬橋鎮的東南部,西南與神農架接壤,距集鎮11公里,版圖面積18.5平方公里。全村轄七個村民小組,385戶,1470人,耕地面積2590畝,山林面積19000畝。村兩委班子成員4人,黨員41人,預備黨員1人,入黨積極分子2人。2014年全村經濟總收入9000萬元,集體經濟年純收入達1000萬元,人均純收入18415元。先后獲得“縣級文明村”、“縣級生態村”和“新農村建設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
該地名來源于此山形似擱置毛筆的架子,故而得名。以筆架命名村委會名稱,故而得名筆架村民委員會。西周時為庸地,春秋時屬楚轄;西漢置上粉縣轄;秦漢時期屬房陵縣所轄;魏晉置昌魏縣轄;唐武德元年至二年設受陽縣,治駐受陽坪,隸屬遷州;唐武德二年至三年設歸義縣,治駐金斗街,隸屬重州;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置保康縣,馬橋為宜陽里;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屬馬橋鄉;清光緒年間馬橋屬西南鄉;民國初年(191……。 |
詹家坡村位于后坪鎮東南部,距集鎮25公里,版土面積18平方公里。全村轄3個村民小組,130戶,479人。平均海拔高度1000多米,耕地面積1010畝,山林面積18500畝。村兩委班子成員4個,設黨支部1個、黨員20人。近年來,詹家坡村依托森林、氣候資源優勢,以建設美麗山村為目標,團結帶領廣大干部群眾,艱苦奮斗、實事求是,以蔬菜、煙葉、核桃等產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以改善村民居住環境為出發點,深入推……。 |
車峰坪村位于保宜路南北交通要道,是后坪鎮北大門,距集鎮4公里,版圖面積21.3平方公里,素有“七溝八嶺一丘田”之稱。全村轄3個村民小組,159戶,595人,耕地面積504畝,山林面積29973畝。村兩委班子成員3人,黨員31人,設支部1個。2014年實現工農業總收入1278萬元,村級集體經濟純收入12萬元,人均純收入7130元。近年來,車峰坪村始終圍繞“為民、惠民、富民”目標,探索黨建與發展的結合……。 |
高碑村位于后坪鎮西北部,距集鎮6公里,版圖面積11平方公里。全村轄4個村民小組,189戶,647人,耕地面積1041畝,其中水田面積76畝,旱地面積965畝,山林面積7483.8畝。村兩委班子成員3人,黨員24人,設支部1個。2014年實現村級集體經濟純收入6.5萬元,人均純收入6500元。近年來,高碑村進一步鞏固教育實踐活動成果,以爭創全縣示范基層黨組織為目標,實施“雙培”工程,全面推進基層黨建……。 |
古時,有三條路在此交匯,一條到保康,一條到南漳,一條到宜昌,是人們運輸物質和出行的必徑之路,得名三岔。秦漢時期屬房陵縣所轄;三國時期公元220年至502年屬新城郡沶(祈)鄉縣所轄;南北朝時期公元554年至562年屬光遷國大洪縣所轄;南北朝時期公元566年至968年屬遷州永清縣所轄;唐朝武德二年619至620年屬重州土門縣所轄;北宋開寶二年公元969年永清縣并入房陵為房縣所轄;明弘治十一年(公元14……。 |
九池村位于后坪鎮西南方,平均海拔1100米,版圖面積17.1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251畝。轄3個村民小組,178戶,579人,現有村支兩委3人,黨員24人(原有黨員22人,外單位遷入2人,今年發展1人,遷出1人)。農村勞動力資源數350人(男210人、女140人),從事第一產業的農業人口有180人,占勞動力總人口的51%;從事二、三產業的為170人,占勞動力總人口的49%,其中外出務工人員159……。 |
因村南坡上有兩根石柱像蠟燭,傳說這兩根蠟燭是此地娘兒倆行善積德而化成,光照四周,故名蠟燭山。秦漢時期屬房陵縣所轄;三國時期公元220年至502年屬新城郡沶(祈)鄉縣所轄;南北朝時期公元554年至562年屬光遷國大洪縣所轄;南北朝時期公元566年至968年屬遷州永清縣所轄;唐朝武德二年619至620年屬重州土門、歸義縣所轄;北宋開寶二年公元969年永清縣并入房陵為房縣所轄;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 |
分水嶺村位于后坪鎮西北部,336省道穿村而過,由原馬龍觀村與分水嶺村合并而成,平均海拔1200米,距后坪鎮10公里。全村轄3個村民小組,252戶,共有村民837人,村定補干部3人,黨員43人。版圖面積23平方公里,耕地745畝,森林面積29500畝。近年來,村支兩委始終以黨建為龍頭,堅持三級聯創,以民主管理為抓手,以建成“萬畝干果大村”為載體,著力培植干果、袋料、藥材、勞務經濟“四個過百萬”產業項……。 |
汪家溝村位于后坪鎮東南部,距集鎮20公里,版圖面積15平方公里。全村轄3個村民小組,244戶,818人,耕地面積1580畝,山林面積17000畝。現有村“兩委”班子成員3人,黨員21名。2014年,全村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2198萬元,村級集體經濟純收入突破5萬元,人均純收入8447元。近年來,汪家溝村以黨的-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強責仼,強班子,強功能,強實力,強規范,創建基層組……。 |
村西山梁起伏狀若龍,早年在坡上建有龍王廟,名“興隆坡”,取吉祥之意。秦漢時期屬房陵縣所轄;三國時期公元220年至502年屬新城郡沶(祈)鄉縣所轄;南北朝時期公元554年至562年屬光遷國大洪縣所轄;南北朝時期公元566年至968年屬遷州永清縣所轄;唐朝武德二年619至620年屬重州土門、歸義縣所轄;北宋開寶二年公元969年永清縣并入房陵為房縣所轄;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割房陵縣宜陽、修文二……。 |
因雷姓居住的山嶺而得名。明弘治十一年(1498)割房陵縣宜陽、修文二里置保康縣,屬鄖陽府保康縣修文里所轄;明正德十六年(1521)屬修文鄉所轄;清初建置基本沿襲明制;1644年至1911年屬鄖陽府保康縣修文里所轄;民國初沿襲清朝建制;民國26年至38年屬保康縣黃化鄉第六保所轄;1951年7月屬黃化區雙河鄉雷家嶺村;1956年5月屬黃化區黃堡鄉雷家嶺村;1959年3月屬黃化公社黃堡管理區雷家嶺大隊;……。 |
因韓姓家族在此建村,故而得名韓家灣。清初建置基本沿襲明制;1644年至1911年屬鄖陽府保康縣修文里所轄;民國初沿襲清朝建制;民國26年至38年屬保康縣永峰鄉所轄;1951年7月屬永峰區(三區)八字巖鄉韓家灣村;1956年5月屬黃化區同慶鄉韓家灣村;1958年9月屬衛星公社(二社)同慶管理區韓家灣生產大隊;1961年2月屬黃化區同慶公社韓家灣生產大隊;1975年7月屬清溪河公社土門管理區韓家灣大隊……。 |
因1959年間縣里在此修水庫。明弘治十一年(1498)割房陵縣宜陽、修文二里置保康縣,屬鄖陽府保康縣修文里所轄;明正德十六年(1521)屬修文鄉所轄;清初建置基本沿襲明制;1644年至1911年屬鄖陽府保康縣修文里所轄;民國初沿襲清朝建制;民國26年至38年屬保康縣黃化鄉第十四保所轄;1951年7月屬黃化區管驛鄉水庫村;1956年5月屬黃化區黃堡鄉水庫村;1958年9月屬黃化公社黃堡管理區水庫大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