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根據《江蘇省衛生縣城考核命名及監督管理辦法》、《江蘇省衛生鎮(街道)考核命名及監督管理辦法》、《江蘇省衛生村考核命名及監督管理辦法》的要求,江蘇省愛衛辦于2016年9月-12月組織專家對各市申報的江蘇省衛生縣城、江蘇省衛生鎮(鄉)進行了考核評估,對申報的江蘇省衛生村組織抽查。結果顯示,睢寧縣城、漣水縣城和南京市江寧區谷里街道等41個鎮(街道)以及南京市江寧區淳化街道柏墅村等個645村(社區)結合城鄉環境衛生整潔行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和村莊環境整治,大力開展衛生創建工作,推動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城鄉環境衛生面貌,促進衛生防病水平的提高,增強人民群眾的健康意識,整體水平達到了《江蘇省衛生縣城標準》、《江蘇省衛生鎮(街道)標準》、《江蘇省衛生村標準》的要求。 |
李莊村位于西亭鎮東南部,東與八總橋村緊依,西與金石河為界,南與金沙鎮接壤,北與亭東村為鄰。全村總戶1029戶,總人口3002人,其中黨員76人,全村總面積3557畝。李莊村地理位置獨特,水陸交通便利,到市區的亭東大道貫通南北,金石河沿線環抱,村內寬敞平坦的水泥路縱橫交錯,是投資興業的風水寶地。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村級經濟快速增長,村民生活不斷提高。2008年度,全村人均收達8599元。目前,在……。 |
紗場居委會紗場居地處南通市通州區金沙鎮北區,下去面積3.8平方公里,人口3562人,可耕面積2852畝,老通掘公路穿境而過,紗場路,紗南路兩側有多家企業,其中規模企業四家,其他企業30余家,區域內有幼兒園,小學,華東職校,醫院,農貿市場等文教、衛生、服務行業,個體工商戶300余家,2008年工業產值3.1億元,工業產品有:繡織、床上用品、服裝、玩具、箱包、家具、不銹鋼制品,太陽能熱水器,機械配件,……。 |
因村委會駐地位于桃園埭,故名。1959年名為2大隊。1981年定名為桃園大隊。1983年體制改革時,改稱為桃園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桃園村:2008年2月由原桃園、腰溝頭等二村合并而來,45個村民小組,5752人。……。 |
清乾隆年間,有袁姓戶族在此圍堤造田,后由本地百姓建一座廟為袁三圩廟,香火旺盛,并逐漸形成村落,故名。1959年名為5大隊。1981年定名為袁三圩大隊。1983年體制改革時,改稱為袁三圩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通州市五接鎮袁三圩村由原來的袁三圩村和龔頭圩村于2001年3月合并而來,全村總耕地面積2675畝,全村總戶1565,總人口數4495,是五接鎮人民政府、五接中學、五接小學、五接幼兒園所在村。現……。 |
東社居是東社鎮政府所在地,全居總人口5529人,耕地面積3102畝,2007年人均純收入9013元。黨總支轄3支部,134名黨員。區內農貿市場、信用社、中小學、超市商場、衛生院、通信、郵政、水廠等公共服務設施齊全。近年來,黨總支積極搞好鎮區西擴建設,商住一條街已初具規模;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引進揚名服飾、東社大酒店等項目15個,形成了以紡織、服裝、環保設備等工業集中區;該居還是全鎮最大雜糧交易市場,……。 |
東社鎮楊港居是由楊港居、唐南村兩村合并而成。本居位于通州市金沙鎮城北,南與金沙鎮新三元村隔河相望;北與唐洪村相鄰。東與嚴北村接壤,西由金十河與西亭鎮相往。轄區共設25個小組,總戶2000多戶。面積6000余畝,人口7000多人。土地肥沃,適宜種植油菜、水稻等大宗作物,同時,也積極引導村民種植蔬菜瓜果,實現農民增收。本居擁有中小學、幼兒園各一所,衛生院、社區衛生所兩家,農貿市場一家,這都為農民的生活……。 |
該地在原慶豐鄉駐地,故名。公社化時隸屬于慶豐公社5公區,1961年劃歸慶豐公社5大隊;1983年體改時,改為慶豐村;2001年區劃調整時命名慶豐社區居民委員會;2008年新灶村(原慶西村)并入。名稱未變,沿用至今。慶豐社區……。 |
五甲苴居位于東社鎮東北部與南通市濱海新區相鄰,金三公路穿境而過,交通便捷。五甲苴居由原苴東村、五甲苴居、苴北村三個行政村居合并而成,全居總人口5713人(其中非農戶口人員570人),耕地面積5188畝,36個村民組,年人均純收入超萬元,黨總支轄2支部,8個黨小組,152名黨員。區內農貿市場、信用社、中小學、超市商場、衛生院、通信、郵政、水廠等公共服務設施齊全。居黨總支、居委會一班人高舉-理論偉大旗……。 |
通州市東社鎮新街村南臨通呂公路,北與金三公路交接,省級公路318線穿境而過,交通便捷,市內2路公交車直達村部,全村總人口4243人,總耕地面積4013畝,黨總支轄四個支部,98名黨員。近年來,黨總支部緊緊圍繞“以工興村、全面小康”的總體目標,全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興辦了海鷗救生防護用品有限公司、四達電子有限公司等高科技中小企業和省內最大的蔬菜生產基地南通海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坐、千畝葡萄園、萬羽鴨場……。 |
新橋村南與二甲鎮相鄰,金三公路穿村而過,交通便捷。全村現有耕地面積3232畝,27個村民小組,1116戶農居,總人口3092人。黨總支下設3個總支部,黨員90人。新橋村現擁有個私民營企業8家。2007年全村人均年收入8625元,已全面達小康。先后被評為市文明村、鎮優秀黨支部等。新橋村領導班子團結、隊伍建設到位,黨群關系融洽、組織制度健全,充分發揮了黨員在群眾中的的模范表率作用。近年來,村投資新建了……。 |
民主政府時期該地所在地,在土地改革時期,這一帶住的有錢人家比較多,較富裕,政府號召有錢人行些善心,出資或者收養孤寡困難老人,在取名時政府說福利事業辦的比較好就批準命名“福利村”。1966年稱五甲1大隊。1981年定名福利大隊。1983年體制改革時,改為福利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通州市五甲鎮福利村位于五甲鎮的東南,東與三余鎮的育新村隔河相望,南與東社鎮的香臺村相鄰,西與五甲鎮的平和村、白龍廟居委會……。 |
東社鎮五馬路村由原五馬路村、喻橋村于2008年2月合并而成,南與金沙鎮接壤,交通方便,由于基礎較差,原五馬路村是全市30個經濟薄弱村之一。全村現有人口4511人,耕地總面積5979畝,總戶數1456戶,200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100元,現在黨員127人。近年來五馬路圍繞全面達小康目標,全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和民營經濟發展,2006年建成喻橋葡萄園150畝,2008年繼續擴大葡萄種植面積,08年……。 |
蔣一村地處劉橋鎮東端,南距南通市區15km,北臨五窯,東接石港,西距劉橋鎮區暨沿海高速出入口2km,五平公路、江通公路、九圩港穿境而過,交通便捷。地域面積8.46萬平方公里,共有45個村民小組,1980戶,5323人,耕地4950畝。全村社會總產值3億元。以紡織、鋼結構、建材、加工為主,人均純收入8900元。蔣一村是為紀念抗日戰爭時期在蔣一村遇害的抗戰英雄蔣一而得名的。建國后歷經數次區劃調整,終隸……。 |
通州市劉橋鎮英雄村,位于原英雄鄉政府所在地,由原來的嚴園、無山橋、百家橋、萬愿樓、羌莊五個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現有51個村民小組,人口5439人,農戶1920戶,耕地5174畝。江通專線、英雄豎河縱穿英雄村,南距南通市區僅10公里,西至沿海高速劉橋出口6公里;北至九圩港2公里,水陸交通便捷,村轄區內教育、衛生等公益事業齊全,有幼兒園、小學、初中、衛生院、社區服務站、藥房、自來水廠、供電所、敬老院、……。 |
義成村位于通州區川姜鎮東北部,由原解放村和義成村兩村合并而成,現有人口2756人,總戶數1133戶,共28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2480畝。義成新村是川姜鎮在義成村范圍內規劃的拆遷農戶集中安置區,地點位于川姜鎮東北角,南靠中國南通家紡城,北接通州城區,連接兩地的世紀大道從新村西側南北穿過,通往海門方向的南通青年東路延伸段緊靠新村安置房三期地塊的北側。義成新村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十分便利。義成新村始建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