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態文化協會于2016年5月31日和2016年6月12日組織專家對2016年“全國生態文化村”申報情況進行了初評遴選和二次評審,將評審結果公示。 |
東安鄉興田村:大巴山風情生態鄉居,“小張家界”。交通:重慶主城-包茂高速-萬源-城萬快速路-城口-301省道-東安-興田,約500公里,7小時。東安鄉興田村地處亢河風景區核心地帶,是城巫路沿線途經東安四個行政村之一,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獨特的立體氣候成就了處處美麗神奇的天然景區,素有“小張家界”之稱。村轄4個村民小組,205戶,共計人口839人,林地面積為155674畝,耕地面積2437.8畝。興田村……。 |
阿壩州汶川縣克枯鄉大寺村地處四川盆地西部邊緣,阿壩州東南部,岷江上游。村內山清水秀,林木蔥蘢,周邊山脊終年積雪,有云上巴布納(羌語,漢語為:美麗、向往、幸福的地方)之稱。林木覆蓋率達98%。大寺村為純羌族村,歷史文化淵遠流長。在春秋戰國時期,一支古羌人向南遷徙到岷江上游一帶居住,逐漸形成了現在的羌族。羌人“修碉、砌墻、掘井、筑堰、砌堤、砌堡坎”最為有名;石頭的房子和村寨,石砌的碉樓,泥石的屋面,宛……。 |
金橋村位于四川省青川縣青溪鎮西南角,距青溪古鎮僅2.5公里。該村自然資源豐厚,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既有成巒疊翠的山水風光,又是川內四大古道之一的陰平古道重要組成部分。全村面積為2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為1728畝,森林面積60000畝,其中原始森林面積30000畝;林木覆蓋率達95%。金橋村黨支部積極籌備,在青溪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成了一個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文化生態和樹陣休閑廣場,極大地豐富了……。 |
凱旋村位于復興鎮東南部,距赤水市區18公里,離復興鎮中心6公里,全村幅員面積1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037畝,轄7個村民組825戶2895人,有黨員54人。主要產業有竹業、生豬養殖、石斛、旅游服務業等。凱旋村交通便捷,環境優美,十丈洞景區公路和風溪河穿越全村,形成了凱旋村獨特的區位優勢。凱旋村基礎條件較好,區位優勢獨特,是赤水大瀑布、燕子巖兩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的必經之地,環境優美,森林資源豐富。……。 |
三屯村:距鄉政府駐8.5公里,共有8個村民組,376戶,1201人。人均年收入4617.7元。林地總面積為6378.4畝,耕地總面積1857.4畝,森林覆蓋率為76%。全村主要是以農業為主,輔之以外出打工和旅游業,近年來,村各鄉基礎設施逐步得到改善,村組道路交通方面,開通了程控電話,全村電話普及率達96%,全面完成了農網改造,人畜飲水衛生方便,-收視率達100%。沼氣池建設111口,垃圾處理運轉點……。 |
王崗村位于貴陽市烏當區新堡布依族鄉香紙溝風景區龍泉河畔,在省級“5個100”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新堡休閑園區核心區內,距離貴陽市中心30余公里,全村總面積7.33平方公里,轄6個村民組3個自然村寨,居住農戶179戶591人,布依族人口達80%。林木覆蓋率達71%。王崗村是一個山青水秀,民族文化底蘊濃厚的村寨。布依族同胞有著能歌善舞的特性,每年的“元宵節”、“三月三”、“端午節”、“六月六”、“重陽……。 |
南花村位于貴州省苗嶺山麓的巴拉河畔,距凱里市區16公里,全村轄4個村民小組,174戶,830人,黨員19人,苗族人口占98%;耕地面積364畝,林地面積2010畝,森林覆蓋率為68.3%。南花村氣候宜人,自然風光旖旎,民族風情濃郁。南花村地處美麗的巴拉河畔,自然風光秀麗獨特,是一個依山傍水,民族風情濃郁的苗族聚居村寨,特別是這里的苗族人民崇尚文明的禮儀風范,創造了浩瀚的口碑文字,其富于折理的曲藝嘎……。 |
金花村位于湄潭縣城東南角,距湄江鎮6公里,全村總面積8.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田2090畝,土834畝,轄五個村民組,650戶、2568人。其中,正式黨員60名,主要經濟作物是茶,全村共有茶園5776畝,人均茶園2.2畝,戶均茶園8.8畝,有茶青交易市場一個,省級茶葉龍頭企業2家,市級企業3家,小型茶葉加工戶32家,是全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百村示范點”之一,是省委“五好基層黨組織”!岸κ⒓覉@休……。 |
石板村位于鞏固鄉政府西面、東與鞏固鄉石板村相鄰,南與本鄉威遠村接壤,西與龍里縣灣寨鄉比鄰,北靠龍里龍山鎮,總面積17.8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878畝,土350畝,轄18個村民組,14個自然寨651戶2482人,主要聚居有漢、布依、苗族三種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人口93%,是典型的少數民族行政村。村委會位于柏楊寨。距離鄉政府駐地5公里。主要經濟來源,以水稻、玉米糧食種植和外出務工為主,農民2010年人……。 |
和睦社區位于騰沖市北部,轄區面積4.2平方千米,全社區有耕地28公頃,林地373.8公頃,其中:商品林有273.8公頃,騰沖紅花油茶100公頃,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這里是久負盛名的“茶花村”,有700多年的紅花油茶種植歷史,在全村4萬多株紅花油茶樹中,僅100年以上樹齡的紅花油茶樹就有1萬余株,被稱為“中國紅花油茶發源地”、“世界紅花油茶基因庫”和“云南山茶原生地”全社區實現了路燈亮化,公廁、……。 |
紫溪社區位于紫溪山腳下,距市區12公里,國土面積22.1平方公里,境內最高海拔1830米,最低海拔1810米,年均降雨量756毫米,全村有大小水庫、壩塘38座,其中。ǘ停┧畮4座,轄13個村民小組564戶2727人。全村有耕地面積2239畝,是一個以水稻、蔬菜、經濟林果種植為主、鄉村旅游、勞務經濟為輔的典型農業村。2018年實現經濟總收入3795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23元。村黨總支下……。 |
鄭營,云南省歷史文化名村,被譽為“云南第一村”。 鄭營位于云南省石屏縣城西面約10公里,原名“普勝村”,北面隔“赤瑞湖”與西北方的寶秀鎮相望。明朝初年,有位隨入滇明軍駐扎蒙自的浙江金華府浦江縣人鄭太武,后來在蒙自落籍。幾十年后,鄭太武的兒子鄭從順從蒙自遷移到石屏,見赤瑞湖南岸的普勝村依山傍水,既得湖水之利,又不會受湖水之害,且土壤肥沃,便舉家定居普勝村。不久人丁興旺的鄭從順將普勝村改名為“鄭營”!。 |
曼灘村有傣族、哈尼族、彝族、瑤族等11個民族聚居,其中居民人口最多的是傣族古村落——曼灘古村落。全村面積15600公頃,現有戶數585戶2582人,耕地面積516.7公頃;森林面積1230.54公頃,其中經濟林果地7569公頃。經濟作物以茶葉、咖啡、橡膠、蔬菜為主。曼灘村與老撾毗鄰,邊境線長38公里,土地肥沃,盛產好米,被稱為香米之村。曼灘是江城縣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村寨,保留著精致古雅的傣家干欄式竹……。 |
芒景村位于瀾滄縣惠民鎮南部,東鄰西雙版納勐?h勐滿鎮,南面和西面與糯福鄉相鄰,北鄰景邁村。面積89.58平方公里,系“千年萬畝古茶園”的座落地之一,距縣城77公里、鎮政府駐地29公里,境內最高海拔1700米,平均海拔1275米,年降雨量1800毫米,年平均氣溫18—20℃,無霜期345天以上,屬亞熱帶氣候。轄區內有帕哎冷山、帕哎冷寺、蜂王樹、公主墳等景點景觀。村情概況:芒景村轄6個自然村、6個村民……。 |
補掌村委會是古敢水族鄉水族的主要聚居地,轄古敢俗稱的“水五寨”等13個自然村,有水族人口2746人,占本村總人口的55%、占全鄉水族人口的47%。森林覆蓋率達65%。全村平均海拔1310米,年平均氣溫16.5℃,適合種植水稻、玉米、蘆谷、生姜等農作物。補掌村是水族文化傳統村落,進行了“留住優良民族傳統、弘揚水族本真文化”的教育活動,全村有水族文藝隊14支,建成水族吞口雕刻技藝傳習所1個,保護省級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