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2017年浙江省3A級景區村莊[11]

2017年浙江省3A級景區村莊[11]

  2017年浙江省3A級景區村莊
  新桔城村是原桔城、湖心、義燕三村2006年9月合并的新村,坐落于山下湖鎮楓江片,在浦陽江畔楓橋江交流的西泌湖東面,楓山公路環村而過,近鄰華東國際珠寶城,河流交縱,風景秀麗,交通便捷。村莊區域面積2.78平方公里,現有總戶數778戶,總人口2169人,現分為10個村民小組,黨員131人,村民代表50人。現有水田2381畝,旱地130畝,山林面積90畝,湖泊面積900畝,是一個典型的農村社區。新桔城村……。
  東王村是百年越劇的誕生地,交通地理位置優越,緊鄰甘霖集鎮,37省道繞村而過,又是甬金高速公路甘霖入口處。全村人口916人,由東王、梅澗橋兩村合并而成,村級經濟底子相對較薄,2007年人均收入僅為6954元。針對地理位置優越,村級經濟薄弱的現狀,變壓力為動力,尋找發展的亮點,致富奔小康是新兩委會班子的共同心聲。東王村以種植馬鈴薯和冬瓜著稱,產品銷往市區和周邊鄉鎮,可以說是甘霖鎮名副其實的“菜籃子村”……。
  白雁坑村據傳,約250多年前,錢氏祖先路過此地,見山清水秀,土地肥沃,可安居樂業,就建宅定居.因當時坑邊白雁成群,故名白雁坑。白雁坑村在市區28公里處的西白山主峰北側,村周榧子成林,村西有條溪坑,向東北流至崗下。白雁坑一帶是會稽山革命根據地之一,有光榮的斗爭歷史。面積6.03平方公里。270戶,786人。……。
  宋朱熹普來此訪友講學,提議改為貴門,并親筆題額,后鐫于更樓北門,從此就稱貴門。1949年成立貴門農會;1957年組織貴門高級社;1958年改名東風大隊;1961年為貴門大隊;1966年改名東風大隊;1981年地普劃時,恢復原名。2007年,自然村合并,由貴門村、西溪村組成,村委會駐原貴門村。貴門村由原貴門、西溪2個村合并組成。共計355戶,900人口,總區域面積2.89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貴門村。……。
  金庭鎮華堂村位于嵊州市東部,全村2132戶,5800多人。公元354年,書圣王羲之游歷金庭時,被此處秀麗山水吸引,遂攜妻帶子歸隱金庭。華堂村由此成為書圣后裔最大的聚居地。華堂村地處臥龍山脈、毓秀山和平溪江環抱之中,與溪流、群山構成和諧的空間環境。古村保留了大批明清時期格局與風貌基本完整的古建筑和歷史街區。村內古建筑群規模較大,類型豐富,包括廟宇、庵堂、祠堂、民宅、牌坊、橋梁、更樓、池塘、水井、水圳……。
  金蘭村JīnlánCūn在市區東22公里處,西瀕上東江,江上有金蘭橋,隔江即為公路。東至靈鵝,南至官田,西至新安,北至日坑。面積10.34平方公里。481戶,1238人。村委會駐原蔡家村。駐地村面積1.07平方公里。211戶,510人。此地原名蔡家。村民蔡姓居多,以姓氏命名為蔡家。1950年為靈鵝鄉蔡家農會;1957年與青山頭合并為新合鄉蔡青高級社;1958年公社化時,劃入北漳管理區為蔡青生產隊;……。
  泉崗村位于嵊州市東北部,屬四明山區,離鎮政府約6公里,離市區約27公里。西接樟家田村,北靠上虞市,東接余姚市。東、南、北皆為山環抱,村北有海拔861.3米的覆卮山。縣道清(清風)白(上虞白龍潭)線穿村而過,交通便捷,環境秀美。目前,古村里整體格局仍然規整,顯示出濃重的古村落氣息,對研究山區古代人們的勞動生活、村落文化具有較高的價值。2016年11月9日根據《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于做好2015年中……。
  以前的外婆坑村是一個只有71戶人家的小山村,九十年代初,人均收入還不到270元,當時都是靠番薯等食物當正餐吃,玉米、米幾乎沒有,80戶人家就有40條光棍,村里流傳著幾句俗語,很形象的概括了外婆坑村當時的情況:新昌有個外婆坑,有囡不嫁這條坑,三餐吃的六谷羹,干活行路是牛耕,缺錢缺糧缺姑娘。由于客觀和主觀上的原因,外婆坑村的經濟發展處于停滯狀態,村民生活水平相當低下,是紹興市15個貧困村之一。如今的外……。
  下巖貝村村下是巖山,村居山背之上,故名下巖背,又因“背”與“貝”音近,寫成下巖貝。位于穿巖十九峰的背面,左于江從其山腳蜿蜒而過,村前是穿巖十九峰和巍然臺頭山,村下是茶篩灣峽谷,既是個風景秀麗的美麗村落,也是個鄉村旅游的好去處。下巖貝村有249戶627人,8個村民小組。全村有耕地、山林等土地總計2300多畝,其中茶園近1000畝,茶樹品種主要有烏牛早、龍井43、迎霜、浙農117、鳩坑種、白茶等。家家……。
  一、基本情況董村由原先的上董村、下董村、外泄下、里泄下、上居坑五個行政村撤并而成,位于沙溪鎮南側15公里,與小將、巧英兩個鄉鎮相鄰。全村共628戶,1678人,是全鎮目前最大的行政村。全村共有黨員72人,村兩委成員7人,全村有水田1265畝,山林面積17229畝,2008年農民人均收入7368元,村集體經濟收入16.08萬元。農業特色經濟顯著,以楊桐柃木產業為主,2004年全村楊桐柃木產業收入35……。
  東鄭村位于大市聚鎮西北部,轄屬自然村7個,村民小組6個,分別是東塢、鄭家、西塘、仰灣、梁家井、老屋基,共331戶,828人,其中黨員33名,預備黨員1名。村耕地710畝,園地490畝,山林600畝。有個私企業13家。村年集體經濟收入8.7萬元。簡易辦公房80平方米,老年活動室一個,祠堂會議室一個,避災中心一處。……。
  梅渚村位于新昌西部,距縣城8公里的澄潭江東岸,始建于宋代,是梅渚鎮所在地。據民國《新昌縣志》記載:“其地古時多梅,聚落連片,故名梅渚。全村毗連七都坂,西臨澄潭江,桑榆竹柳成行,風景秀麗,氣候溫和,地勢平坦,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現有3個自然村、26個村民小組、866戶、2050人。曾獲先進基層黨組織、奔小康示范村、全面小康建設示范村等省級榮譽3項,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范村、紹興市百強村、先進基層黨組……。
  班竹村位于天姥山主峰班竹山西山麓,104國道旁,距離縣城15公里。班竹村,又堪稱“天姥門戶”,是古代天姥、天臺和臨海古驛道上的重要村落,是唐詩之路的重要節點。村內古遺跡眾多,古驛道、古街、古橋(落馬橋)、古廟(司馬悔廟)、古宅(章家祠堂)等標志性古建筑保存較好。歷代眾多詩人慕名而來,留下了諸如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等千古絕唱。班竹村共有219戶、598人,黨員29人,2012年農村人均收入為81……。
  舊作下張,因張氏主姓得名。宋至清屬豐樂鄉十都,建國前屬鏡嶺鄉,建國初屬鏡嶺鎮,1958年為雅莊生產隊,1961年為鏡嶺公社雅莊大隊,1966年文革時改名為武莊大隊,1978年恢復原名雅莊大隊,1983年改設雅莊村委會,1985年屬鏡嶺鎮。雅莊村位于省風景名勝穿巖十九峰下,澄潭江上游,緊鄰新蟠公路,距縣城25公里,村口渠水沿村而過,波光粼粼,村道沿溪綠蔭濃濃,田園風光,景色秀美,由大村頭、新屋頭、花……。
  斗門鎮荷湖村成立于1950年,位于紹興市袍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北郊,緊鄰杭甬高速公路紹興出入口處,素有“袍江北大門”之稱。荷湖村依山傍水,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水陸交通暢通便捷,境內荷湖大-三江大閘主流,杭甬高速公路橫穿全村,村內公路四通八達,南鄰中心大道,西連柯橋中國輕紡城,北接紹興縣濱海工業區,市區公交318線直達村內。荷湖村總面積2.3平方公里,轄10個村民小組,564戶,1953人;村黨總支部下設……。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中文字幕日本乱码仑区在线 | 一本一本久久α久久精品 | 视频一区二四三区四区 | 亚州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另类在线观看 | 亚洲第一国产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