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2017年浙江省3A級景區村莊[17]

2017年浙江省3A級景區村莊[17]

  2017年浙江省3A級景區村莊
  因村后山有巨巖,村居巖下,村民多姓潘,故名。清屬寧?h南鄉大橫渡莊。民國24、29年屬雙溪鄉。民國36年,雙溪、龍頭2個鄉合并為雙龍鄉。1949年解放初仍屬雙龍鄉。1950年8月,由雙龍鄉分設,屬橋頭鄉。1955年成立巖下潘(外)初級社,1956年與善見(里)初級社并辦善見高級社。1958年11月屬橋頭管理區。1961年10月改稱橋頭公社善見大隊。1983年10月由下潘村分設,建立巖下潘村民委員會……。
  因地處龍頭山西麓下的山岙里,取名下岙。因重名,1982年以村民多姓方,改名下岙方。清屬臨?h承恩鄉,下岙方后改屬承恩鄉城門莊,上盤、海頭后改屬承恩鄉關頭莊。民國屬城關鄉。1949年解放初屬城關鄉。1950年8月屬關頭鄉。1955年成立下岙、上盤、海頭、白灣初級社,1956年下岙、上盤、海頭合并轉為下岙高級社,白灣初級社并入東岙高級社。同年2月屬城關鄉。1958年冬屬下岙、東岙生產隊,屬下洋管理區!。
  溪頭村總人口281戶,998人。土地總面積1.43萬畝,其中耕地0.135萬畝,山林面積1.067萬畝,毛竹林面積0.2586萬畝。溪頭村自然風光秀麗、景色宜人、空氣清新且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生態公益林、景觀林、名木古樹、古村落、古民居保存完好,有獨特的村莊個性。溪頭村本著人文化原則,在生態文化建設中,注重挖掘歷史遺跡、風土人情、風俗習慣、非物質文化遺產等人文元素,把文化融入村莊建設中,體現村莊獨……。
  一說黃姓始居,產楠竹(毛竹)得名,二說村邊有黃南嶺得名。舊稱黃楠,演變成今名。1951年為三溪鄉第一、二行政村,1961年改稱三溪公社黃南大隊,1982年為青溪公社黃南大隊,1984年5月改稱青溪公社黃南行政村,1992年4月,青溪鄉整體并入小梅鎮。1951年屬三溪鄉第五行政村,1961年改稱三溪公社西坑大隊,1982年為青溪公社西坑大隊,1984年5月改青溪鄉西坑行政村。1992年4月,青溪鄉整……。
  住溪,美曰其名,因全村沿居在美麗的烏溪江溪流邊上而得名。這里既有著明、清時期商旅繁華的的跡象,又印記著當年紅月,同時又散發著當今改革開放和新農村建設的氣息。住溪還因民風淳樸、農舍齊整、環境清潔、村莊優美、村民勤勞而聞名于全市內外。 住溪村系住龍鎮政府駐地,是全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全市的重點革命老區。全村分為5個自然村,305戶,1038人,人均年約收入3342元,有山林面積1.73萬畝,耕地……。
  伯溫古村-洞背村位于石門洞風景區中部,距石門飛瀑景區5公里,相傳劉伯溫在石門書院求學時常來此訪古探幽而得名。全村總面積3.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8畝,其中林地面積4552畝,現有戶籍人口354人,常住人口約120人。2012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81萬元。從2010年開始,為弘揚劉基文化,推動洞背村旅游發展,青田縣委、縣政府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投入近7000萬元(其中財政4000余萬元),以開發……。
  長汀村基本情況 長汀行政村地處石塘鎮西北部,西與云和鎮地域龍石自然村相鄰,東接小順村,南面與北面緊靠石塘水庫沿庫。距石塘鎮12公里,離云和縣城13公里,轄長汀上村、長汀下村、橫坑,趙岸,楓樹灣5個自然村,10個村民小組,全村共有99戶300人,黨員20名。山林面積1.056萬畝,耕地面積390畝。有富余勞動力120人,主要分布在云和、麗水、江蘇、蘭溪等地,主要從事沙石運輸、服務、經營超市行業。該村……。
  赤石村基本情況 赤石村地處云和縣的西北部,赤石鄉的中部,是赤石鄉政府所在地,距縣城15公里,交通便捷。轄5個自然村,1個村民小組,總戶數82戶,總人口165人,黨員17名。山林面積2537畝。赤石村的主導產業為木制玩具。云和湖豐富水資源還為水產合作社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每天近千公斤的鰱魚銷往各地。赤石村轄區開心島的風景更是令無數游客流連忘返,歷年來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知名攝影師和攝影愛好者前往創作。同……。
  車坑村位于慶元縣東部。有農戶101戶,人口282人。耕地面積270畝,林地面積13681畝,2007年人均收入為3280元。……。
  舉水鄉月山村距縣城57公里。月山村后山形如半月,村前溪水曲似銀鉤,村莊坐落其間,如同山環水抱的一輪圓月,故名月山。月山村是一片遠離城市喧囂的世外桃源,生活在那里,呼吸的是新鮮空氣,飲用的是潔凈山泉,宣揚的是長壽養生文化。月山村古廊橋形如長虹臥波,亭臺樓閣錯落有致,展現出一幅“小橋、流水、人家”那恬然而優美的畫卷,置身其中,宛若人間仙境。月山村529戶,1649人。全村有60歲以上老人291人,其中……。
  據當地《胡氏宗譜》載,始于南宋端平三年(1236),呂氏置,故昔名呂源;明成元化年(1465),胡氏從坑西(今和山)遷此后,將部份沼澤開成良田,連成一片,始稱連湖。村委會駐地連湖村,村以駐地得名。2011年6月,為展示新形象,推動動新農村建設,經村兩委、村民代表會議決定,要求將“連湖村”改為“蓮湖村”。1949年稱連湖農民協會(行政村),1956年與里地、中村、桃園合稱友誼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
  縉云縣舒洪鎮仁岸村離縣城11公里,是由仁岸、半衣坤、清水灣、季坑四個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1077戶,共2067人,其中黨員111名,其中外出約460人。有低收入家庭55戶,低保戶共有24戶,2014年村集體收入35000元。仁岸耕地農田面積約970畝,仁岸村容村貌相對整潔,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相對健全。2014年獲得舒洪鎮“五水共治”優勝獎,有著較為過硬的領導班子。仁岸村發展的有利因素是產業……。
  筧川村又名筧頭村,座落于新建鎮的東面,東到馬渡村,南到和源村,西至新建村,北至永康山。村寬地闊,地理環境優越。2011年行政村規模調整后與前朱村合并,因筧川村歷史悠久,經濟雄厚,名聲較好,故延用筧川村作為村名。全村胡、施、丁、朱姓占多數,多為漢族,其中有少數幾人為少數民族,,全村4833人,共有30個小組,轄筧川中心村、坑塘庵、下庵山、芝麻塘庵、五業場、湯湖庵、前朱、后山沿8個自然村。原來的西源自……。
  原古地名統稱白隴,其本縣、鄰縣均熟知白隴十八處,18個行政村于2011年撤村擴并,由田畈、后宅、盧宅三個自然村合并為一行政村,其原三處均在白隴川東地域。1949年后,稱白隴鄉為“隴右村”,后白隴鄉撤并為白云鄉,回復原村名“上宅、后宅、田畈”,幾經變革到2011年,三個自然村合并為一行政村隴東村。村委會駐地隴東村,沿用至今。隴東村……。
  三溪村基本情況:現有人口3621人(在三溪鄉行政村中是老大),耕地面積1934畝,山林面積15525多畝,以杉木、茶茶、板栗為主,是地道的革命老區村。共有黨員182名,自2001年創建示范村以來,已先后共投入200多萬元進行雙整治改廁、農民公園二期工程建設,自來水管調換、村辦公樓裝修、自來水過濾池建設、村莊亮化(裝路燈)、綠化,以及目前還正在施工的生態公墓建設等等。在現市場的位置上建一個水泥球場!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一本到中文字幕在线精品 | 亚洲一区激情国产日韩 | 日本免费高清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 婷婷六月激情六月色六月 | 久久亚洲精品永久网站 | 呦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