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省3A級景區村莊 |
鳴興村地處觀海衛鳴鶴古鎮,西臨白洋湖,緊臨千年古剎金仙寺,是愛國僑胞吳錦堂墓園和革命烈士陵園的所在地。村內故跡眾多,歷史悠久。明宅、古橋、老街組成了我村的主要風貌,亦構成了江南“小橋,流水,人家”的意境。其中建于明朝的古宅與毗鄰村的鹽倉馬頭墻組成了古鎮鳴鶴的特有建筑群,它們也是古鎮文化得以積淀和延續的見證。但是古鎮鳴鶴的靈魂還是明代的建筑群,因此,可以這么說擁有明宅的鳴興村亦是鳴鶴古鎮的靈魂之地。……。 |
胡陳鄉中堡溪村下轄方后、中堡、河頭、東山四個自然村,村莊建成區面積約為1平方公里, 耕地面積1280畝、園地面積1876畝、山林面積3886畝、水域面積23畝。現有居民383戶,1280余人,勞動力總人數891人,其中外出務工勞動力數410人,2010年農民人均收入7500元左右。近年來,我村響應中央號召以建設新農村為目標,立足丘陵地勢,充分發揮地勢資源優勢,大膽暢想“科技興農”,腳踏實地地興起我……。 |
許家山石屋古村內石屋、石巷、石院、石墻、石板橋,分布錯落有致,這是寧波市迄今為止發現的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石屋古村,也是浙東沿海山地石屋建筑群落的典范,成為浙東旅游線上的一顆明珠。從寧海縣城往東13.5公里,就到了茶院鄉許家山,踏上曲折的石板路,你仿佛進入時間隧道,一步步回到幾百年前。許家山的歷史可追溯到南宋末年,據當地《葉氏宗譜》記載,700年前原居東倉的葉大卿父子避亂至此,定居繁衍。后來增加了……。 |
以外山頭、麻車、兩村合并而成,因兩村居民多為林姓,遂命名為雙林村。2006年行政村規模調整,外山頭村與麻車村合并為雙林村,駐地外山頭。雙林村……。 |
村處鹿山西麓,以山名村。鹿山村為前童自然村之一部分,1950年土改,1954年建立互助組,1961年建立生產大隊,1983年改行政村為鹿山村。鹿山村……。 |
以昔時村下田畈為銀子洋得名銀洋村。1951年屬茅溪鄉,1956年屬溪口鄉,1958年與缸窯俞、斷坑、行都嶺腳合建缸窯俞生產隊,1961年各自析建大隊,1983年改為村,2004年7月,撤銷行者嶺腳、斷坑、缸窯俞3行政村,合置銀洋村。2020年,撤銷上缸廠和銀洋行政村,合建銀洋村。銀洋村……。 |
方家岙村位于象山縣城西郊,大雷山腳下,全村有674戶,1992人。村全域面積5.19平方公里,已有760多年歷史。該村憑借改革開放的強勁東風,解放思想,艱苦創業,開拓創新,做到了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并取得了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協調發展、共同進步的好成績。已獲評國家級生態文明村、浙江省3A級景區村莊、浙江省休閑示范鄉村、省級農家樂示范點、省老年養生旅游示范基地、寧波市最潔美村莊前10強、寧波市……。 |
因處白玉灣西邊得名。民國元年屬南田區,29年屬三門縣南田區。1951年屬三門縣南田區坦塘鄉,1952年3月析歸象山,屬坦塘鄉,1956年屬中嶼鄉,1958年建西邊塘生產隊,鵓鴣頭漁業生產隊,1961年改稱大隊,1983年改為村,2004年7月,撤銷西邊塘、鵓鴣頭2行政村,合置西邊塘村。西邊塘村……。 |
何婆嶺村是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泗洲頭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330225106999。 |
城楊村位于東錢湖鎮西南面,區域面積約347萬平方,現有戶籍人口364戶,936人。班子情況為在職干部4名,聘用人員1名;黨支部委員3名,其中2名兼職;村委會委員2名;股份經濟合作社委員會委員2名,社監委3人,村監委3人。黨員35名,村民小組長6名,村民代表45名。現留耕地面積600畝,山林面積3961畝。農民人均純收入約15000元。……。 |
據《溫州府志》《甌海縣志》記載,山根、岙底宋時設有“白沙驛站”,故由驛頭山根、驛頭岙底之稱,總稱驛頭,自古以來是一個村。1958年稱山根生產隊,屬外垟管理區。1961年改稱山根生產大隊,屬外垟公社。因與茶山公社山根大隊重名,1982年5月更名驛頭山根大隊。1983年改稱今名,屬臨江鄉。2001年劃歸鹿城區。2011年改屬藤橋鎮。2015年12月從藤橋鎮劃歸山福鎮。驛頭山根村……。 |
樟里村位于甌江下游七都島中的西南角。它東與板橋村接壤,西與楊府山隔江相望,南眺龍灣蒲州街道,北與上沙村相鄰。1949年屬七都鄉,稱樟里村。1956年稱樟里農業社。1958年與板橋農業社合并稱板橋生產大隊,屬七都管理區(1961年從中分出復名樟里生產大隊,屬七都人民公社)。1984年恢復原名,屬七都鄉。1992年改七都鎮。2001年,從永嘉縣劃歸鹿城區。全村共計365戶,總人口為1028人,其中常住……。 |
鄭姓上祖較早在此肇基而得名。1949年稱鄭宅村,屬聯山鄉。1956年8月聯山鄉和永昌鄉合并稱永聯鄉。1958年稱鄭宅生產隊,屬永聯管理區。1961年稱鄭宅大隊,屬白水公社。1970年改稱戰勝大隊。1982年復名鄭宅大隊。1984年置鄭宅村委會,屬白水鄉。1987年白水鄉改為永昌鎮。2000年1月永中、永興、永昌、海濱四鎮合并設(新)永中鎮。2002年2月4日屬永中街道,歷史沿用至今。鄭宅地處永中的……。 |
澤雅鎮唐宅村的《唐氏宗譜》,記載著這樣一段文字:“陶唐得郡晉陽,歷史悠久,世澤延長,代出名人。自明季(明末崇禎時期)唐寅親支從樂清輾轉于此500年,歷50世。定居伊始,得名唐宅,遂為唐氏之發祥地也。”這便是唐宅村的歷史和村名的由來。澤雅唐宅村,一個依山水而建的古村落,距溫州市區約35公里,居住著唐、潘兩大姓氏。和澤雅鎮的其他村落一樣,這里的村民,以得天獨厚的山水資源,世世代代延續著手工造紙的手藝,……。 |
東岙村是浙江省溫州市洞頭區東屏街道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12,為城鄉結合區。區劃代碼為330322003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