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根據省愛衛會《關于印發甘肅省衛生城市、縣城、鄉鎮、村、社區和單位標準(2016版)及其評審管理辦法的通知》(甘愛衛發〔2016〕6號)有關規定,經各市州愛衛辦考核申報,省愛衛辦綜合審定,2018年度擬命名蘭州市城關區廣武門街道等75個鄉鎮為“甘肅省衛生鄉鎮”;城關區青白石街道大浪溝村等122個村為“甘肅省衛生村”; 城關區拱星墩街道段家灘東社區等72個社區為“甘肅省衛生社區”。 |
1、歷史沿革廣武門街道成立于1963年7月,是城關區0的派出機構。2、機構概況2001年6月,街道下轄8個社區,即大教梁社區、水車園社區、廣后街社區、黃河沿社區、新華巷社區、五福巷社區、南城根社區、廣武門社區。2003年12月,街道整合后,下轄6個社區,1個村委會,即大教梁社區、廣后街社區、黃河沿社區、新華巷社區、南城根社區、民勤街社區和光輝村委會。3、轄區資源環境廣武門街道辦事處,轄區位于城關區……。 |
靖遠路街道辦事處,位于黃河北岸,依山傍水,背靠白塔山,南臨黃河,西至徐家灣百王梁寫安寧區相接,東繞九州開發區與草場街街道相鄰,呈狹長地帶,面積為4.96平方公里,人口10083戶,30774人。居住著漢、回、滿、壯、藏、蒙、東鄉、撒拉、維吾爾等8個民族。其中回族占全街總人口的27%,為城關地區回民居住最多的街道辦事處,有9個清真寺,1個拱北。轄區現有科級以上單位42個,中小學5所(即:金城關回民中……。 |
拱星墩街道地處蘭州市區東部,前身是享有“隴原首富鄉”盛譽的拱星墩鄉,2004午12月撒鄉建街,現管轄范圍東至爛泥溝排洪溝,西至蘭@1叫東部副食品批發市場、蘭鐵水廠到定西東路,南至東崗東路,北至南河道,轄區面積約3.18平方公里;轄有4個行政村(五里鋪村、段家灘村、拱星墩村、范家灣村)和6個社區(五里鋪東社區、五里鋪西社區、段家灘東社區、段家灘西社區、拱星墩后街社區、東崗東路社區);有常住人口138……。 |
臨夏路是以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而命名的。臨夏路是舊時蘭州西關的一條主要街道,是通往城西城東的交通要塞。自清代以來,先后更名為西關街、西關正街、定西路,建國后改名為解放路,1958年改名為臨夏路,臨夏路街道辦事處由此而得名。1969年11月,成立臨夏路街道革命委員會。二、概況如今的臨夏路街道辦事處坐落于蘭州市的商貿中心--西關什字。管轄區域西至雷壇河與蘭州市七里河區相望,東至蘭州的商業明珠--張掖路……。 |
東崗西路街道辦事處是城關區人民0的派出機構,負責管理、服務群眾、方便生活及經濟發展軟環境建設的協調與服務等方面的職能。 街道管轄范圍有五條主干道,東崗西路、天水路、平涼路、濱河路、民主東路。其中東崗西路大街于2003年被區委區0命名為“雙擁一條街”。四條次干道有:南昌路、甘南路、一只船、省委組織部一條街共四條。 轄區有科級以上單位99個,其中地級單位49個,縣級單位32個,科級單位1 8個。……。 |
鐵路西村街道位于皋蘭山北麓,蘭新鐵路兩側。地勢南隆北坡,西突東迤,東以皋蘭南路鐵路東村街道分野;西與五泉街道接壤,南倚蘭山腳下,北連民主西路,占地0.6平方公里。1955年10月以前,屬蘭州市二區管轄,1955年11月一、二區合并后屬城關區。 1956年初,平涼路以西,以東,西路以南,鐵路線及北,五泉街道以東地段,建立鐵路新村街道辦事處。 1980年6月,鐵路新村街道以皋蘭南路為分界線,劃分為鐵路……。 |
四季青街道(原西固鄉) 2004年12月建立,為原西固鄉。街道有西固巷社區、合水南路社區、桃園社區3個社區。地處區境中心地帶,東至原陳坪鄉,南至金溝鄉,西至柳泉鄉,西北跨黃河與河口相接,東北隔黃河與蘭州市安寧區相望。東西長20公里,南北寬19公里,總面積68.4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38人。街道辦事處駐西固城西固巷48號,距區黨政機關駐地約1公里。街道有西固巷社區、合水南路社區、桃園社……。 |
雄偉的銀灘大橋矗立于黃河南北,把安寧區與新城區、經濟區連為一體。晴日朝陽映輝,橋影仿佛一條巨龍般橫臥在河面之上,猶為壯觀。夕陽西下,夜晚的銀灘黃河大橋霓虹燈四射顯得更加美麗。大橋的西部是新拓建的銀灘路,路面平坦寬敞,銀灘路街道由此而得名。銀灘路街道地處安寧區中部河谷平原地區,面積 9.1平方公里,總人口 6492人。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地勢平坦,土質肥沃,可謂是物華天寶,人杰地靈。街道轄石磊莊村……。 |
安寧區培黎街道辦事處位于安寧區東部,東起馬槽溝與城關區接壤,西以水掛莊橋頭為界與我區西路街道相鄰,南至黃河北岸,北與皋蘭縣接壤,地域面積21平方公里。轄區現有12650戶居民,常住人口 4.86萬人。街道下轄7個社區,分別是橋頭社區、南街社區、向陽村社區、培黎社區、甘鋁社區、師大社區、健康路社區。現有社區居委會主任7名,平均年齡39.8歲,其中大學文化程度3人,大專文化程度4人。所有社區已全部實現……。 |
清水縣轄鄉。 1954年設土門鄉,1962年改公社,1984年復設鄉。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城23公里。面積68平方公里,人口1.6萬。天(水)隴(縣)、北(道)土(門)公路從境內通過。轄土門、劉灣、周山、梁山、下趙、新義、豐盛纁、云山、小莊、金蔡、蒼下、張上、西坡、高廟、朱王15個村委會。農業主產小麥、玉米、薯類,盛產胡麻、葵花子。.……。 |
自然環境:白駝鎮位于清水縣西部,總土地面積11.94萬畝,總耕地面積4.23萬畝。平均海拔1700米,年平均降雨量600毫米,年平均氣溫6.5°C,全年無霜期160天。 行政區劃:轄20個村民委員會。龍去脈 人口情況:鄉鎮總戶數3847戶,鄉鎮總人口17951人,鄉鎮從業人員9562人。 六通情況:20個村全部通電、通郵、通電話,6個村通公路,7個村通自來水,10個村通有線電視。 文教衛……。 |
清水縣轄鎮。1949年設白沙鄉,1961年改為公社,1984年復設鄉。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城12公里。面積126平方公里,人口1.6萬。溫(溝)旺(興)公路東西過境。轄湯浴、溫泉、魯灣、程溝、馬家塄坎、代溝、太石、趙溝、箭峽、樺川、元坪、桑園、唐青、魯溝、白沙15個村委會。農業主產小麥、玉米、薯類,盛產大馬、烤煙、蘋果等。境內溫泉村有全國十三大名泉之一的“清水溫泉”,自然景觀宜人,并設有療養院。.……。 |
2002年末,文殊鎮總面積134平方公里,綠地面積0.59萬畝,可耕地面積1.7萬文殊鎮畝。鎮黨委轄1個黨總支,10個黨支部,47個黨小組,共有黨員499名,占全鎮總人口的6.75%。全鎮轄6個行政村,41個村民小組,總戶數2037戶,總人口7394人。共有鎮屬單位5個,駐鎮單位11個,有職工206人,專業技術人員52人。中學1所,小學5所,有教職工78人,學生1071人。2002年,鎮黨委、政……。 |
洪祥鎮位于涼州區西北部,取洪福吉祥之義而得名。鄉域面積12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33672畝。轄8個行政村,即劉家溝、洪祥、天泉 、新泉、陳兒、果園、陳家溝、陳春,是設11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3000人。鄉政府駐劉家溝村。2001年,完成農業總產值5300萬元,財政收入34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86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22元。有中小學9所,學生1587人;衛生院1處。境內有市級文化保護……。 |
清水鄉位于城東8公里處,因地處清水河流域而得名。鄉域面積2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9306畝。轄上四溝、王銳溝、蘇鄧溝、張清堡、螞蝗溝、王盛寨、菖蒲村。2001年,完成農業總產值4998萬元,財政收入98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13300萬元,逐民人均純收入2550元。有中小學13所,在校學生3800人;衛生院1處。鄉內張清堡古槐是市級文物保護。張清古槐雖歷幾百年風雨而不衰,枝繁葉茂,林蔭蔽日,是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