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根據《省環委會辦公室關于開展2018年度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省級生態鄉鎮、生態村申報工作的通知》要求,經認真評估和審核,擬命名武漢市江夏區紙坊街等60個鄉鎮和武漢市梁子湖風景區南咀村等594個村為湖北省2018年度省級生態鄉鎮、生態村。 |
明年歷年間鮑灣屬鄖縣黃龍村。清嘉慶年間鮑灣屬鄖縣黃龍保,清光緒年間鮑灣屬黃龍保。民國23年(1934年),鮑灣屬鄖縣黃龍保。民國1937年,鮑灣屬鄖縣第四區黃龍區大峽保。民國1941年,四區改為黃龍區設區公所,大峽為鄉公所,鮑灣為保。1948年成立黃龍區,鮑灣為大峽鄉鮑灣村。1950年為鮑灣村,屬黃龍區公所大峽鄉。1958年為鮑峽大隊,隸屬十堰市東風人民公社大峽管理區。1967年更名為英勇大隊,屬……。 |
劉家溝村明萬歷年間屬鄖陽府鄖縣小嶺鎮。清嘉慶年間屬鄖縣南鄉小嶺保。民國23年(1934年)屬鄖縣花園保。1950年屬花園區小嶺堂鄉。1956年屬花果區大路鄉。1958年屬鄖縣花果58農場。1961年屬黃龍區大路公社。1967年屬鄖陽地區十堰辦事處十堰區茅坪公社管轄。劉家灣村明萬歷(1573-1619年)屬鄖陽府鄖縣土門村。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屬鄖縣南鄉茅坪保。民國29年(1940年)……。 |
據傳清朝時期考取一個文秀才叫孔廣建。民國22年出一個武秀才叫孔廣亓,因此而得名“文武溝”。明萬歷年間屬鄖陽府黃龍村管轄,清朝年間屬鄖縣黃龍保管轄,民國二十四年(1935)6月屬黃龍區署管轄,民國二十九年(1940)屬鄖縣黃龍鄉管轄,1948年2月屬鄖縣黃龍區管轄,1956年屬黃龍區文武鄉管轄,1958年為雙去大隊,屬黃龍公社管轄,1961年屬黃龍區方公社管轄,1971年1月屬十堰市黃龍公社管轄,1……。 |
1948年解放。1950年屬鄖縣花果區草店管轄。1956年農業合作化時,由鮑花溝,鄭家溝,楊家溝三社合并為鮑花村。屬草店鄉管轄。1958年更名為東風大隊,隸屬關系不變。1961年屬黃龍區花果公社管轄。1968年公社大隊更名為革命委員會,隸屬關系不變。1981年東風大隊更名為鮑花村大隊委員會。隸屬關系不變。1984年撤社設區建鄉,鮑花大隊更名為鮑花村民委員會。劃歸柏林鄉管轄。1986年改鄉建鎮,屬柏……。 |
以前柏林有一座寺廟,寺廟旁有兩棵巨大的大柏樹,故命名。明萬歷年間,屬鄖縣黃龍村管轄。清嘉慶年間,屬鄖縣南鄉黃龍保管轄。清光緒年間,屬鄖縣西鄉筍廠保管轄。民國29年(1940年),屬鄖縣黃龍區十堰鄉筍廠保管轄。1950年,為柏林村、陳莊村和陽南溝村,屬黃龍區柏林鄉管轄。1950年,農村合作時,陳莊村與柏林村合并為聯盟合作社。陽南溝村更名為永久合作社。屬柏林鄉管轄。1958年初,原合作社改為聯盟大隊、……。 |
清朝康熙年間屬羊溪村,清同治年間屬北鄉甘津保。民國11年屬第三區,民國36年屬龍津鄉洋溪保。1948年歸洋溪村,1951年歸洋溪鄉,1955年撤鄉建社,為洋溪農業合作社五社,屬劉洞區管轄。1956年,劉洞區并入南化區,洋溪農業合作社五社屬南化區管轄。1958年人民公社化,為廟溝大隊,屬英雄人民公社管轄。1961年撤社建區,廟溝大隊屬劉洞區管轄。1966年改名建設大隊,屬劉洞區管轄。1975年撤區并……。 |
清朝康熙年間屬羊溪村,清同治年間屬北鄉甘津保。民國11年屬第三區,民國36年屬龍津鄉十二保管轄。1948年歸龍王村,1951年土改,歸龍王鄉,1955年撤鄉建社,為會溝農業合作社,屬劉洞區管轄。1956年,劉洞區并入南化區,會溝農業合作社屬南化區管轄。1958年人民公社化,為會溝大隊,屬英雄人民公社管轄。1961年撤社建區,會溝大隊屬劉洞區管轄。1975年撤區并社,屬丹江公社管轄。1982年,屬程……。 |
楊溝村位于鄖縣白浪鎮東南部,全村現有4個村民小組,263戶,1267人,48名黨員,版圖面積12.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320畝,山林面積6500畝。自2003年楊溝村被確定為首批省級新農村示范村后,村兩委班子帶領廣大群眾,歷經產業結構調整,加大建設力度,使村基礎設施和村容村貌發生了根本性改變,得到了省、市、縣領導的高度評價,起到了較好的示范和帶動作用。自2004年開始,楊溝村結合遷移扶貧、危房改……。 |
“洋溪溝”指河流名稱。清朝康熙年間屬羊溪村,清同治年間屬北鄉甘津保。民國11年屬第三區,民國36年屬龍津鄉洋溪保。1948年歸洋溪村,1951年土改,歸洋溪鄉,1955年撤鄉建社,為洋溪農業合作社二社,屬劉洞區管轄。1956年,劉洞區并入南化區,洋溪溝農業合作社二社屬南化區管轄。1958年撤鄉建社,為洋溪大隊,屬英雄人民公社管轄。1961年撤社建區,洋溪大隊屬劉洞區管轄。1975年撤區并社,屬丹江……。 |
清朝康熙年間屬羊溪村,清同治年間屬北鄉甘津保。民國11年屬第三區,民國36年屬龍津鄉十三保。1948年歸龍王村,1951年土改,歸龍王鄉,1955年撤鄉建社,為鍋溝農業合作社,屬劉洞區管轄。1956年,劉洞區并入南化區,鍋溝農業合作社屬南化區管轄。1958年人民公社化,為鍋溝大隊,屬英雄人民公社管轄。1961年撤社建區,鍋溝大隊屬劉洞區管轄。1975年撤區并社,屬丹江公社管轄。1982年,屬程家臺……。 |
清朝康熙年間屬洋溪村,清同治年間屬北鄉甘津保。民國11年屬第三區,民國36年屬龍津鄉龍王保。1948年歸龍王村,1951年土改,歸龍王鄉,1955年撤鄉建社,為董溝農業合作社,屬劉洞區管轄。1956年,劉洞區并入南化區,董溝農業合作社屬南化區管轄。1958年人民公社化,為董溝大隊,屬英雄人民公社管轄。1961年撤社建區,董溝大隊屬劉洞區管轄。1975年撤區并社,屬丹江公社管轄。1982年,屬程家臺……。 |
清朝康熙年間屬羊溪村,清同治年間屬北鄉甘津保。民國11年屬第三區,民國36年屬龍津鄉龍王保。1948年歸龍王村,1951年土改,歸龍王鄉,1955年撤鄉建社,為葉莊農業合作社,屬劉洞區管轄。1956年,劉洞區并入南化區,葉莊農業合作社屬南化區管轄。1958年撤鄉建社,為高峰大隊,屬英雄人民公社管轄。1961年撤社建區,高峰大隊屬劉洞區管轄。1975年撤區并社,屬丹江公社管轄。1981年更名為葉莊大……。 |
清朝康熙年間屬羊溪村,清同治年間屬北鄉甘津保。民國十一年屬第三區,民國三十六年屬龍津鄉十三保管轄。1948年歸龍王村,1951年土改,歸龍王鄉,1955年撤鄉建社,為寺溝農業合作社,屬劉洞區管轄。1956年,劉洞區并入南化區,寺溝農業合作社屬南化區管轄。1958年人民公社化,為寺溝大隊,屬英雄人民公社管轄。1961年撤社建區,寺溝大隊屬劉洞區管轄。1966年更名為建新大隊,屬劉洞區管轄。1975年……。 |
王家坪村簡介全村版圖面積3.91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70畝,轄10個村民小組、774戶、2713人。2014年人均純收入5134元,現有村干部6人,黨員60人,入黨積極分子2人。鄖西高速路口設在王家坪村,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2014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主要來源是林場承包、土地流轉、蔬菜種植。近年來,大力發展蔬菜產業,全村大戶15人,蔬菜種植面積500余畝。村內有建于1990年的革命烈……。 |
1949年至1952年,全縣通過土地復查、民主建政后,設立黃石梁村,負責人稱村長;1955年11月,掀起農業合作化高潮,更名為共青初級農業合作社,負責人稱社長,村民改稱社員;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建制,實行生產資料分別歸公社、生產大隊、生產隊三級組織所有的體制;設共青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簡稱共青生產大隊、共青大隊,負責人稱大隊長;1966年5月,我國“文化大革命”開始,更名為共青生產大隊革命委員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