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根據《省環委會辦公室關于開展2018年度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省級生態鄉鎮、生態村申報工作的通知》要求,經認真評估和審核,擬命名武漢市江夏區紙坊街等60個鄉鎮和武漢市梁子湖風景區南咀村等594個村為湖北省2018年度省級生態鄉鎮、生態村。 |
相傳明朝時期,一茹姓人家遷居此居住,逐步形成村落,因居于崗灣處,得名茹家灣。清朝,屬谷城縣興仁區。民國初年沿清制。民國二十年(1931),屬谷城縣仙人渡鄉。民國二十三年(1934),屬谷城縣一區。民國二十八年(1939),屬谷城縣仙人渡鎮。1947年,屬谷城縣一區。1952年,名茹家灣村,屬光化縣第三區(仙人渡)委員會。1956年,名茹家灣高級合作社,屬光化縣黃楝鄉。1958年,名勤勞大隊,屬光化……。 |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南漳縣志》(1989年版)記載:清朝時期屬永豐都轄治。民國時期屬臨吉鄉管轄。1949年元月南漳全境解放至1957年,隸屬薛坪區。1958年8月實行人民公社化時,隸屬于薛坪公社。1961年4月人民公社仍改為區至1983年,時稱“徐坪大隊”。1984年撤銷人民公社,恢復區建制時,改為薛坪鎮;同年改“大隊”為“村民委員會”,歸薛坪鎮所轄至今;2002年有青龍寨村并入。徐坪……。 |
“八泉村”為舊時地名,因此地有八股泉眼而得名。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南漳縣志》(1989年版)記載:清朝時期屬六有都轄治。民國時期屬同仁鄉管轄。1949年元月南漳全境解放,屬武安堰區所轄。1950年4月,武安堰區所轄農村劃出設九集區至1956年,歸其所轄。1958年8月實行人民公社化,時稱“丁集四大隊”。1961年4月人民公社仍改為區至1980年,歸九集區管轄。1981年8月丁集四大隊更……。 |
清河區王家坡村位于清河區的中心地帶,是清河區的文化、政治和經濟發展中心。全村現有版圖面積約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6217多畝。全村轄十七個村民小組,966戶,3967人,其中黨員85名。2013年全村人均純收入10301元。近年來,王家坡村主要靠發展種植、養殖兩大產業和群眾外出務工來增加農民收入。目前,全村發展蛋雞養殖30多萬只,生豬15000多頭,精養漁塘水面737多畝,全村去年實現社會總產……。 |
一、地理位置李廟鎮劉坪村位于南漳縣城以西,是李廟鎮東大門,地處三道河水庫尾端,董李公路貫穿全村,一條是白洛河穿村而過。二、人口土地狀況全村轄三個村民小組453戶,1731人,勞力1056個,全村耕地面積2771畝,其中水田698畝。三、集體經濟狀況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是依靠傳統養殖業和外出打工。在正常年景下,全村糧食總產量為1341噸。2014年人均純收入7819元。四、村級組織建設狀況全村現有黨員……。 |
傳說早年有個王子死后葬于此,得名“老將坪”,因此地荒蕪,又稱“老荒坪”,后傳為黃坪。春秋時期屬東周羅國版圖為楚國之域;戰國時期東周桓王二十年(公元前699年)屬楚領地;秦漢至南北朝時期屬荊州南郡及襄陽郡中廬縣管轄;西魏時期屬南襄陽郡重陽縣及思安縣管轄;隋朝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屬荊州襄陽郡南漳縣管轄;唐朝武德年間(公元629年)屬襄州荊山縣管轄;唐朝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至清朝末年屬南漳縣……。 |
因村頭原有一廟,有道人燒茶水,供行人飲水,故而得名茶庵。以茶庵命名村委會名稱,故而得名茶庵村民委員會。明正德十六年(1521)屬修文鄉所轄;清初建置基本沿襲明制;1644年至1911年屬鄖陽府保康縣修文里所轄;民國初沿襲清朝建制;民國二十六至三十八年屬保康縣光遷鎮所轄;1950年1月屬城關區二堂鄉茶庵村、鄧家坡村;1953年8月屬城關區二堂鄉茶庵初級社、鄧家坡初級社;1956年5月屬城關區二堂鄉茶……。 |
因重溪峽河穿村而過,故而得名。西周至戰國時期東周桓王二十年(公元前699年)屬楚領地;秦漢至南北朝時期屬荊州南郡及襄陽郡臨沮縣管轄;三國時屬蜀地;西魏時期屬南襄陽郡重陽縣后改為思安縣管轄;隋朝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屬荊州襄陽郡南漳縣管轄;唐朝武德年間(公元629年)屬襄州荊山縣管轄;唐朝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至清朝末年屬南漳縣馬良里管轄;清末年至民國初屬南漳縣馬良鄉管轄;民國十一年至民國二……。 |
河東村位于歇馬鎮集鎮旁邊,版圖面積5.75平方公里。全村轄4個村民小組,272戶,1080人,耕地面積920畝,其中水田面積746畝,旱地面積174畝,山林面積3099畝。村兩委班子成員4人,黨員21人,設支部1個。2014年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1060萬元,其中村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人均純收入7650元;2015年預計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1090萬元,其中村集體經濟收入6萬元,人均純收入達7800元……。 |
因早年有一韓姓員外之家,居住在韓家坪,有良田80余畝,故而得名。明正德十六年(1521)屬宜陽鄉所轄;清初建置基本沿襲明制;1644年至1911年屬鄖陽府保康縣南鄉后改為南區所轄;民國初沿襲清朝建制;民國二十六年至三十八年屬保康縣歇馬鄉所轄;1949年5月屬歇馬區三坪鄉韓家坪村、老關廟村;1953年8月設三坪、老關廟初級社;1956年5月屬歇馬區梅花鄉韓家坪村、老關廟村;1958年8月屬歇馬公社三……。 |
王家淌村位于歇馬鎮的北方,距集鎮27公里,版圖面積8.68平方公里。全村轄4個村民小組,212戶,758人,耕地面積1710畝,其中旱地面積1710畝,山林面積10967畝。村兩委班子成員4人,黨員26人,設支部1個,黨小組2個。2014年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1227萬元,其中村級集體經濟純收入5萬元,人均純收入7234元。村主導產業是:煙葉和核桃。……。 |
堰坪村位于歇馬西北部,全村轄5個村民小組,365戶,1407人,耕地面積1375畝,山林7128畝,版圖面積8.04平方公里,2014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534元。從2008年起,堰坪村搶抓發展機遇,總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各級領導的支持下,從改善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入手,總基礎設施建設上下功夫,總幫助村民發家致富上想措施,努力改變堰坪村貪窮落后的面貌初見成效;新建村委會黨群服……。 |
楊家灣村地處歇馬鎮以東4公里,全村轄5個村民小組,202戶,678人,其中勞力456人,現有黨員24人,村“兩委”干部3人,版圖面積13.0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203.55畝,其中水田224.64畝,山林13000畝。2014年,實現農村經濟總入926萬元,集體經濟純收入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124元。一、抓班子,強化責任落實。作為第一責任人,負責每月召開一次專題會,定補干部對本月工作作出總結……。 |
1956年高級合作社時,取名美滿社,屬縣轄黃康鄉管轄。1958年人民公社時,改稱為美滿大隊,屬北河人民公社黃康管理區管轄。1961年,屬北河區黃康公社管轄。1975年8月,屬城關鎮黃康管理區管轄。1981年縣政府27號文件將其改名為朱家洲大隊。1984年朱家洲大隊更名為朱家洲村,設立朱家洲村村民委員會,屬谷城鎮黃康鄉管轄。1987年9月,谷城鎮更名為城關鎮,朱家洲村屬城關鎮管轄至今。朱家洲村位于谷……。 |
1949年解放初,隸屬冷集區。1956年成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時以美好的愿望命名為星光社,隸屬縣轄沈灣鄉。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時更名為星光大隊,隸屬東風人民公社沈灣管理區。1961年恢復區制,隸屬冷集區沈灣公社。1975年撤區并社,隸屬冷集人民公社。1981年以當地地名命名為劉家洲大隊。1984年更名為劉家洲村并分出木排港村,隸屬冷集區沈家灣鄉。1987年撤區建鄉,隸屬縣轄沈灣鄉。2001年撤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