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浙江省林業局公布2018年浙江省“一村萬樹”示范村名單。 |
良園村現良園村由良園、南藤、崗根、新村四個自然村組成,坐落于芙蓉鎮西南。現有村民1205人,350戶。耕地面積419畝,山場面積3197畝。為繼承優良的革命傳統,多年來,良園村在雙委的帶領下,堅持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現在村居建設日新月異,村中公路縱橫,現代化民居,古樸亮麗,整齊美觀。村口有大臺門,村內有辦公樓、老年活動室、涼亭等公共建筑,大部分村民過上小康生活。自2007年至今,屢獲“樂清……。 |
一座有著220多年的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古戲臺”點綴在村中心,給古老的大烏石村增添了許多的文化氣息同時也給江南獨特的水鄉村落提高了知名度。近年來,緊跟新農村建設大潮,抓住機遇,全面開展村莊整治建設,先后獲得了樂清市全面小康建設示范村、“十佳環境優美村”、舊村改建與環境整治四星級村,溫州市村莊整治合格村、全面小康農村新社區(示范村)以及省級村莊整治合格村等榮譽稱號。2019年5月20日命名沿用至今。……。 |
1949年解放后為四都鄉后垟村;1956年并入淡溪鎮;1958年公社化時成立后垟大隊,屬四都管理區;1961年屬四都公社;1982年1月因重名,更名為梅溪大隊;1983年為梅溪行政村。2011年樂清市區域調整,屬淡溪鎮。梅溪村處淡溪鎮西方位,占地面積2890畝,擁有耕地370畝,山林2300畝。交通情況。主導產業,生產產值萬元,村人均收入7996元。……。 |
以原黃塘村而命名。原黃塘村以駐地得名。2019年5月,由黃塘村、平瑤村、街頭村、峃車村、龍潭村、福虹村行政區域合并設立本村(新黃塘村)。原黃塘村以駐地得名。轄黃塘1個自然村。1949年5月后為黃塘村,屬淡溪鄉;1958年公社化時成立黃塘大隊,屬淡溪管理區;1961年屬淡溪公社;1984年政社分設,稱黃塘村,屬淡溪鄉;1996年11月后屬淡溪鎮。原平瑤村1949年5月后為高平寺村,屬淡溪鄉;1958……。 |
果木場村是浙江省溫州市樂清市仙溪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330382102262。 |
黃坦硐位于浙江省樂清市區北部山區,距市區21公里,村內面積21公頃,始建于宋代紹興年間,至今已有八百余年歷史,現有人口1500多,全村人都是盧姓,據盧氏宗譜記載,盧姓始祖堯盛云是南宋高宗時的進士,曾任吏部侍郎,生性剛直,宋庭-的-,得罪當權0臣,皇帝聽信謉言,后被貶任溫州通判,因淡泊名利,遂生退隱之心。見樂清山川靈秀,隨處游玩,至白石鎮沿溪而上,一路至源頭黃坦硐,見此地景拘如畫,地勢險要,具有得天……。 |
表示村南有天長嶺,故名。1949年稱天長村,屬南雅鄉。1956年屬藤橋鄉。1958年稱天長生產隊,屬藤橋人民公社南雅管理區。1961年稱天長大隊,屬南雅人民公社。1983年復稱天長村,屬南雅鄉。1992年隨南雅鄉并入藤橋鎮。2001年劃歸澤雅鎮管轄。天長村……。 |
“源口”,表示村位于梅溪(小源)和龍溪(大源)的匯合口。1949年稱源口村,屬周岙鄉。1958年稱源口生產隊,屬藤橋人民公社周岙管理區。1961年稱源口大隊,屬周岙人民公社。1983年稱源口村,屬周岙鄉。1995年5月屬澤雅鎮。2019年,撤銷李降垟村、源口村村民委員會,設立新的源口村村民委員會。源口村……。 |
埭頭村位于永嘉縣大若巖鎮境內,全村面積3.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00多畝。全村有358戶1495人口。埭頭村始建于元代,至今已有700多年歷史,先后被評為國家級生態村、中國景觀村落、浙江省綠化示范村,省環境教育基地等榮譽稱號。現有保存完整的古村文化與耕地文化,有松風水月、墨沼生香、裕后祠、啟秀祠等一批明清故居和宗法建筑,是一個文化蘊底非常深厚的古村。埭頭村歷來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近些年,縣委縣政府……。 |
水云村,一個富有詩情畫意的名字,它地處溫州永嘉楠溪江大若巖景區核心地段,緊靠陶公洞,十二峰,石門臺、崖下庫等景點,區位優勢明顯,九黃線穿村而過,交通十分便利。飄帶似的水云溪從村前流過,匯入楠溪江支流----小楠溪。村口是華蓋般的三顆古樹,村內還擁有光緒年間的縣重點保護文物赤水祠等三祠兩廟古建筑。……。 |
駐地前溪,村前溪旁一巖形似金蟾,溪名蟾溪,習寫改之前溪。1949年稱溪口鄉前溪行政村;1958年稱巖坦公社前溪生產大隊;1961年稱溪口公社前溪生產大隊;1984年稱溪口鄉前溪村民委員會;2011年4月稱巖坦鎮前溪村民委員會,一直沿用至今。前溪村……。 |
古時村中陳姓男兒沉默忍耐,但不畏暴力,故將村命名男沉,“男沉”與“南沉”諧音,故名。1949年稱嶺頭鄉南陳行政村;1951年稱中源鄉南陳行政村;1958年稱中源管理區南陳生產大隊;1961年稱嶺頭公社南陳生產大隊;1984年4月稱嶺頭鄉南陳村民委員會;2011年4月稱鶴盛鎮南陳村民委員會,一直沿用至今。2016年復屬云嶺鄉。南陳村位于嶺頭鄉人民政府駐地東面3公里處,有2個自然村,296戶1064人……。 |
永嘉縣碧蓮鎮邵園村全面落實科學的發展觀,有效改善邵園村的環境面貌,大力開展和諧新農村建設,取得一定的成效。 邵園村有人口2300余人,耕地700畝,山林面積60余畝,分別栽種楊梅、紅柿、茶葉、板栗、雷竹和桑樹等。人均年收入2500元。 村支書邵煥坡不斷學習和嘗試致富的辦法,尋找一條促使韶園村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比如種植板栗,他經過長久摸索,終于找到一種與往不同的培育板栗的方法,可以切實提高板栗的……。 |
東皋鄉下家岙村地處東皋鄉的西部,近鄰巖頭鎮、鯉溪鄉,是東皋鄉的門戶,又是干革命老區。全村共11個村民小組,450戶,總人口1971人,土地總面積3208畝,耕地面積299畝,園地面積409畝,林地面積2500畝。我村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紅柿種植面積達350畝,楊梅種植面積達100畝,規模化養殖場有3家。村內有東皋鄉唯一的一家有特色的農家樂飯店,周邊游客慕名而來。 近幾年來、在村黨支部、村委會和……。 |
西爐村地處東皋鄉西北部,全村分6個村民小組,共有 213戶,總人口693人,土地總面積達2565畝,全村有耕地面積251畝,以種植水稻、小麥為主;園地510畝,以種植紅柿、楊梅為主;林地面積1800畝。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達140萬元,人均收入達5483元,是東皋鄉的經濟強村之一;多次被省、市、縣評為先進支部、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目前有規模化養殖場3家,包括山羊養殖場、生豬養殖場;紅柿是該村……。 |
地處曹村港東岸山麓岙頭。1949年屬甲峰鄉,稱東岙村。1961年稱曹村公社東岙大隊。1984年置東岙村民委員會,屬曹村鄉。1987年曹村鄉改為曹村鎮。2011年并入馬嶼鎮。2016年調整馬嶼鎮管轄范圍,增設曹村鎮。東岙村位于曹村鎮東面,江曹公路穿村而過,東靠連綿不斷的群山,西鄰天井垟,是曹村鎮主要的產糧區之一,全村總面積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00畝,總戶590戶,2602人,主要以種植水稻、菜子、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