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山二村隸屬萊蕪市萊城區苗山鎮,位于萊城區東北部20公里處。東與一村一路(205國道)之隔,南與干橋子村隔河相望,西與四村、北與三村村民相互交錯居住。苗山二村現有186戶,624口人。有王、劉、焦、朱、張、李、國、孟、狄九姓,土地面積1100畝。據歷史記載,明洪武年間王姓由河北棗強縣遷此,之前,早有人居住,始建村無考。后來村東有一山,稱苗山(現名小山子),以山名村。后為避重名,改稱南苗山。1955……。 |
北辛莊村位于萊蕪東北20公里,鎮駐地西1公里處。西臨博萊高速公路、東鄰苗山鎮中學和長勺職業中專學校,北靠博萊高速公路苗山立交橋,南依方下河。村中一條公路東連205國道,西接萊博高速公路,F全村共有132戶人家,445口人。趙姓人口居多。耕地面積320余畝,大多數分布在村的西南,方下河以北。明洪武年間,趙姓由臨朐縣小辛莊遷此建村,為勿忘故里而仍沿用原村名。為與南邊隔河相望的同名村莊相區別,后稱為北辛……。 |
桃花峪村坐落于萊城北偏東13公里處的丘陵之中,在苗山鎮政府駐地西6公里處。桃花峪村北接南柳子,南臨下郭家溝,東連東孟家峪,西靠石龍口村。全村465口人,康姓人口占全村人口的八成以上,劉、張兩姓人數很少,此外無他姓。桃花峪村交通不甚便利,農民世代以土地為生,靠天吃飯。近幾年,隨著農村產業結構調整,部分農民種植生姜,栽種果樹,發展養豬。其次,輸出勞動力,大多聚集于淄博地區的建筑業。桃花峪車站是山東省鐵……。 |
石龍口村位于萊城北13公里,鎮駐地西南8公里處。地處山區,東鄰桃花峪火車站、下郭家溝村,辛大鐵路線從村中穿過,村前是一條由張家洼通往苗山的公路,連接博萊公路,交通非常便利。耕地629畝,145戶,433口人。據村碑記載,明朝中葉,陳姓由陳家峪遷此建村。清康熙《萊蕪縣志》記載:“王善保•石龍口”。石龍口村1958年隸屬苗山公社;1984年隸屬苗山辦事處見馬鄉;同年10月隸屬見馬鄉;200……。 |
北方山村位于萊城北15公里、苗山鎮駐地西10公里處。南至下方山村,東至中方山村,西臨大冶水庫。地處山區。全村共有耕地264畝,77戶人家,245口人。全村有周、呂兩姓。原與下方山村為一村。1958年修建大冶水庫時,原址被水庫占用,遷此建村。因址在下方山村北,故名北方山村。北方山村雖歷經沿革,除1985年歸見馬鄉外,其余年份皆隸屬苗山鎮。1958年遷居后,該村仍屬下方山村管轄,直到1962年,該村成……。 |
銅山村位于萊城北15公里,鎮政府駐地西南7.5公里處。辛泰鐵路從村東經過,地處山區。東臨石龍口村,北至上方山村,西靠常家莊村,南與張家洼鎮大陡溝村接壤。現有耕地1021畝,374戶,998口人。據村碑記載:“明朝初年有朱姓遷此,早有人居住,始建村無考”。當時朱家人居多,以姓名村,叫朱家店。因此處為古冶銅遺址,清中葉改為銅冶店。有王、呂、郭、劉、朱、尚、魏、耿、羅、田等十幾個姓氏。1954年,王宜圣……。 |
下方山村位于萊城東北14公里、苗山鎮駐地東北12公里處,南鄰水泉峪村,東鄰南方山村,西鄰南龍角村,村北與北方山村隔水相望。全村有村民310戶,人口980人。據《周氏譜》記載,明朝初年周姓建村,因址四面環山,曾名方山,后因重名,改名為下方山。1958年修大冶水庫,村莊搬遷,下方山村分為南、北、下三個村。另據明《嘉靖萊蕪縣志》記載:“南鄉•方山保”。民國初,下方山村屬萊蕪縣第六區;1941……。 |
南方山村位于萊城北14公里,在鎮駐地西12公里處。在大冶水庫上游南岸,地處山區。村東為中方山村,西靠下方山村,南臨群山,北與北方山村隔水相望。全村現有83戶,256人,呂、周、劉、孟、張五姓,呂姓人口居多。耕地264畝。據呂氏祖譜和村碑記載,明朝洪武年間,呂姓由河北棗強縣遷到現大冶水庫上游建村,因村南有一方形山,在村東又有上方山、中方山,該村故名下方山。1958年修大冶水庫時,原址被水庫占用,分遷……。 |
水泉峪村位于萊城北13公里,在鎮駐地西南10公里處。村南與張家洼鎮的青楊行村交界,西與口鎮接壤,北靠大冶水庫,東鄰是王家胡同村。地處山區,耕地383畝,106戶,318人。據《孫氏譜》記載,清朝初年孫姓建村,因地址山峪中,村旁有泉,常年有流水,故名水泉峪。清康熙《萊蕪縣志》記載:“方山保•水泉峪”。水泉峪村,1953年成立了初級社。1957年加入高級社,1958年加入人民公社,隸屬苗山……。 |
陡峪村位于萊城東北19公里,鎮駐地西5公里處。北臨和莊鄉麻峪村。西距長勺之戰主戰場3公里。東接崔家莊燕子山。全村現有465戶,1210口人,土地面積1280畝。據村碑記載,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李姓遷入此地建村,村中有石橋,曾名青石橋,后因址在峪中,山高坡陡,改稱陡峪。據歷史考證記載,原來共有十三個陡峪,后因自然災害和兵荒馬亂,外出逃荒要飯等原因,13個陡峪逐漸兼并減少,最后成為現在的大陡峪、……。 |
南文字村在萊城東北23公里,苗山鎮政府東約6公里處.坐落在群山環繞中的丘陵小平原中央。東鄰常莊,西靠西溝崖,南接響水灣,北連北文字。原先西溝崖村屬于南文字,最近幾年才從南文字分出,成為獨立行政村。現南文字共有329戶,971口人,耕地1261畝。據村碑記載:后魏、北齊、隋為贏縣治所。民國二十四年《續修萊蕪縣志》載:后魏贏縣古城在縣東北八十里今文字現,唐大和元年(1827年),至金代為萊蕪縣治所。又……。 |
北柳子村位于萊城東北17公里,鎮駐地6公里處。位居方下河北岸,地處丘陵。耕地657畝,160戶,514口人。北與陡峪村接壤,南隔方下河與南柳子村相望,西與楊家嘴村為鄰,東與西見馬村相通。據《李氏譜》記載:明洪武年間李姓由河北棗強縣遷此建村,因河邊多白柳叢生,曾名“柳子河”,該村居北,改為北柳子。據清康熙《萊蕪縣志》記載:屬“勺山保•柳子河”。在民國初屬石馬區;1941年屬苗山區;195……。 |
欒家莊村位于萊城東北23公里,苗山鎮政府駐地東7公里處。羊羔子頂西南麓,北界和莊鄉,南接北古德范村,西與崔家莊一山之隔,東臨張家臺。地處山區。村中現有120戶,312口人,有李、張、尚、欒、王五姓,耕地面積448畝。據《欒氏譜》記載,清嘉慶年間欒姓由普通村遷此建村,原名欒家屋子,后改稱欒家莊。據說,清朝嘉慶年間有欒、呂、尚三藝人合闖天下,其中姓尚的腿跛,但善使“掃蕩腿”;姓欒的善使棍;姓呂的耍槍!。 |
北龍角村位于萊城北15公里,在鎮政府駐地西南10公里處。地處丘陵,北依雙山,南臨大冶水庫,東北與灰堆相鄰,西與毛家莊、崔家莊相接,南與南龍角隔水相望,現有人口1120人,耕地604畝。據村碑記;元代段、劉兩姓建村。明洪武二年(1369年)呂、孫二姓由河北省棗強縣遷此定居。相傳村旁泉邊石頭上的豎溝為龍磨角而成,由此得名龍磨角,后簡化為龍角。因原址被大冶水庫淹沒,1958年分為兩村,該村在大冶水庫以北……。 |
蘇上坡村位于萊城東北22.5公里,鎮政府東2.5公里處。村內四條東西走向大溝將村分成南北五部分。東靠游龍山,南鄰祝上坡村,西鄰苗山,北接石灣村。耕地145畝,256戶,855口人。據《蘇氏族譜》記載:“吾族也,世居萊蕪城西北寨里鎮沂山,溯其源于明朝洪武年間由北直隸冀州棗強遷至!焙笥商K麒于明萬歷年間遷至現址。由于東靠游龍山而建莊,故曰東山莊,后來又叫蘇家樓子、“蒼山保•蘇家上坡”。蘇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