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態文化協會關于授予 2019年度“全國生態文化村”稱號的決定。 |
南隊北隊村。原名古黎峒斬隊峒得名。解放后更名塹對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期間,塹對村析出成立南隊生產隊、北隊生產隊。南隊村、北隊村故名。1934年前斬對峒是樂會縣(今瓊海市)與萬寧縣分界的地方。樂會商人從五指山喃嶗峒沿著招咱河、乘坡河(萬泉河上游)水運木材至加積市,往返必經斬隊,萬寧座商在斬對設鋪收購山貨與出售食鹽、農具鐵器等。斬隊是兩縣商賈往返的集散地。元明清至民國初期,屬樂會縣合水圖南峒的下峒……。 |
石頭嶺村坐落于紅色娘子軍故鄉,位于瓊海市南面,隸屬瓊海市龍江鎮深造村委會,距市中心約三十公里。石頭嶺村曾以石頭眾多而得名,她前瞻遠山,背依石群,后傍大河,鐘靈毓秀,人杰地靈。村莊傳統建筑保存量多,傳統建筑占全村總建筑的百分之八十,該建筑有著典型的瓊北民居建筑特點:建筑的布局、裝飾的格調十分自由和自然,裝飾空間有著自由、流暢、開敞的特點。村里現有兩口古井,為曾氏先祖定居時所挖。村尾的池塘為人工池塘,……。 |
和平村位于通往世界化遺產寶頂石刻風景區的黃金旅游線上。耕地2728畝,林地2300畝。“棠香人家”項目為重慶市大足區2018年區級重點項目,位于大足區棠香街道辦事處下轄的和平村、惜字閣村。為扎實改善全村生態環境,近三年來,我村實施了森林彩化工程,已栽植欒樹、日本紅楓、黃桷樹、銀杏、李子等樹共計17萬株,面積達2300余畝。使全村森林覆蓋率達59.1%。2017年被重慶市綠化委員會和重慶市林業局評為……。 |
五和村位于萬盛經開區萬東鎮,地處青山湖國家濕地公園,距離江南機場約5公里,有著較好的區位優勢及資源優勢。森林面積383.75公頃,各種林果面積466.67公頃,是全區森林覆蓋率最好的村之一。農業生態環境良好,無水土流失現象,農用化肥施用強度、農產品農藥殘留均控制在標準之內。在各地梨花基地眾多的大環境下,五和村拓展思維,獨辟蹊徑,將自然的梨園與文化的“梨園”相結合,以花為媒、以節會友、以戲傳情,成功……。 |
玉屏社區人口5325人,森林覆蓋率80%,是涪陵區政府重點打造人文、生態、教育、住宅為一體高端產業基地。玉屏社區位于涪陵區的經濟中心位置,全社區幅員面積450公頃,森林覆蓋率達80%,轄區內以楠竹、斑竹的有150公頃,占51%,黃桷樹地120公頃,占40.5%。馬鞍街道玉屏社區,是涪陵區重點打造集休閑、娛樂、養生、旅游為一體高端產業基地,轄區內名勝古跡眾多。玉屏社區實現了戶戶安裝有線電視,100%……。 |
松崗村位于松崗鎮西面,距鎮政府所在地0.3公里,離馬爾康市區15公里處。松崗,嘉絨藏語意為“峽口上的官寨”,因原松崗土司官寨設于境內峽口而得名,目前境內存有的松崗官寨遺址、松崗碉群與自馬爾康市打造以清朝時期的柯盤天街建筑群為核心,全方位還原嘉絨藏族民俗風情的松崗柯盤天街集成了松崗村豐富的人文旅游資源。松崗村所在鄉鎮因本地生態文明建設中表現突出而被評為四川省級生態鄉鎮,自覺參與天然林保護的境界,讓松……。 |
好花紅村距惠水縣城18公里,是一個以布依族為主體的民族村,是著名布依族民歌《好花紅》的發源地,也是著名的“中國金錢橘之鄉”和“中華布依第一堂屋”所在地,名稱“三塊金牌”。全村7.76平方公里,轄14個村民小組,15個自然村寨,650戶,總人口2988人,其中布依族人口2864布依族人口占全村總人口的96%。現有耕地面積2128.8畝(其中田1277.28畝、土851.52畝),宜林荒山面積1萬畝。……。 |
佛頂山村位于美麗的佛頂山腳下,與施秉縣馬溪鄉、石阡縣甘溪鄉,接壤,全村288戶,總人口1300人,耕地面積2246畝,轄11個村民組,現有黨員31人。村內有著名的天生橋瀑布,包溪峽谷和飛水崖瀑布以及神奇的堯上民族文化村,這些美麗的景點成了人們旅游觀光的好去處,堯上民族文化村在2007年還被評為“全國鄉村文化旅游飛燕獎”的殊榮。佛頂山村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在縣委、政府的關心下,在坪山鄉黨委、政府的傾……。 |
大壩村位于西秀區雙堡鎮西側,東抵毛粟哨村、南接許官村、西連雞場鄉、北鄰九龍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和G321國道,距鎮政府7.5公里,安順市區26公里,轄6個自然村民小組,共有農戶366戶,總人口1603人。其中,黨員36名,女黨員4人。全村有漢、苗、彝、布依等多個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地表植被完整、自然環境優美的多民族雜居村落,少數民族325人,占總人口20.78%。全村總幅員面積10273畝,耕地面積……。 |
龍廣村位于開陽縣南部,南江鄉西部,橫跨南江大峽谷景區。南接苗寨村,西連禾豐鄉,北抵毛家院村,村委會距縣城15公里,距省城貴陽49公里,國土面積12.0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815畝,其中田2243畝,土2722畝。全村海拔在850~1100米之間,全年平均氣溫14.6℃,無霜期243~265天,年平降水量900~1400毫米左右,森林覆蓋率43%,村境內氣候溫和、陽光充足,雨量充沛。村內旅游資源豐……。 |
民族村地處赤水中國丹霞世界自然遺產地核心區域,區域內生態環境優美,森林植被率高達90%,大同河穿境而過,是赤水市重點確立建設的生態旅游觀光和生態移民示范小鎮之一。民族村地處半高山地區,經濟發展主要以農業、林業為主,區域內無工業污染型企業,周邊15公里以內無任何污染源。區域內還建成了農業生態示范觀光園、石斛生態觀光園、大石盤生態觀光園、苗族博物館,建成后的民族村將成為集經濟、生態、旅游于一體綜合式發……。 |
芙蓉村轄8個自然村,地處高寒冷涼山區。全村有人口405戶1405人,土地面積1313公頃,山林面積為-.8公頃,其中國家級公益林14695畝、省級公益林1352畝,有國家二級瀕危保護植物龍女花(學名圓葉玉蘭),和收入古樹名木目錄的滇藏木蘭(當地人稱芙蓉樹),境內土地平曠,屋舍儼然,山峰林立,連綿不斷。芙蓉村動植物品種繁多,主要樹種有滇藏木蘭、龍女花、野生紅豆杉、三尖杉、華山松、云南松、櫟樹、椿樹等……。 |
茂密村全村面積192727畝,耕地面積10110畝。村在景谷縣委政府的部署下,在鎮黨委政府的幫助下,健全了村組織機構轄區內有林業開發有限公司大型黑山羊養殖基地一個。全村農戶改造率達80%以上,農網改造率90%,農網改造已基本完成。全村農戶設有完小一所,義務教育普及率100%,硬化鎮村主干道15公里。茂密村積極配合鎮黨委政府大手筆抓規劃,大投入抓環境保護設施,大動作抓環境管理,大聲勢抓環保宣傳,村民……。 |
“曼掌”意為大象寨,是幾百年前版納土司訓練大象的基地,也是景洪市首批命名為民俗文化古村的村寨之一。曼掌村是一個充盈著勃勃生機的和諧傣家古寨,是“雨林景洪、柔情傣鄉”的典型縮影,村寨緊鄰勐養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持著濃郁的傣家特色和旖旎的熱帶風情。依托曼掌村優質的生態環境、古樸獨特秀美的傣寨風情和豐富的傳統民俗文化,按照村寨建設與生態保護有機統一、傳統民俗與現代生活密切結合的原則,科學合理發展鄉村生態……。 |
白閣中村村是云南省唯一的蒙古族聚居鄉。蒙古族在高原的發展是一段與自然抗爭、磨合與適應的歷史,從牧民到漁民,再從漁民到農民,蒙古族人民不屈不撓、勤勞勇敢的品質在近800年的歷史長河中傳承發揚。而白閣中村村,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緊緊圍繞農民增收、經濟持續發展這個目標,充分發揮民族文化和民間藝人的優勢,有力地推進文化產業和民族文化旅游業的發展。為謀求發展,改變困苦的生活狀況,依托民族進步,積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