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浙江省3A級景區村莊 |
城里村位于臨海市東南60公里的桃渚城,隸屬于桃渚鎮。村區原系三面環山的海灣,因圍墾成渚并植桃樹而得名。臨海至海濱東洋鎮的公路從城腳下通過。1992年,全村有655戶,2290人,分別居住在桃渚城內外。有耕地1022畝、山地1739畝。全村以郎、柳、吳3姓為主。抗倭名城旅游勝地桃渚城位于三門灣與臺州灣之間,東接平川,是古代從海上進入臺州的要沖,是一座抗倭歷史名城。明洪武二十年(1387)九月,開始在……。 |
因境內有延恩寺得名。外岙村1955年成立外岙農業社,1961年建立外岙大隊,屬涌泉人民公社,1981年因重名,更名為外岙村大隊,1983年10月改稱外岙村,屬涌泉鄉,1984年屬涌泉鎮;聯合新村2005年由夏山村、南坑村、前路村、楊梅周村合并而成,因四村曾于1971年合并成聯合大隊得名;2018年由外岙村、聯合新村合并成延恩村。延恩村……。 |
村莊自然村村址原由溪坑泥沙積漲成墩,墩西邊在唐代就建有一座寺廟,由此得名下漲。下漲村建國初為雙坑鄉下漲村,1954年為下漲高級社,屬雙坑鄉,1958年建立下漲生產隊,屬雙坑管理區,1961年改為下漲大隊,屬雙坑人民公社,1984年3月改稱下漲村,屬雙坑鄉,1992年屬尤溪鎮;仰天坪村建國初為連坑鄉仰天坪村,1954年為仰天坪高級社,屬雙坑鄉,1958年建立仰天坪生產隊,屬雙坑管理區,1961年改為……。 |
因村民希望和諧美好、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意愿得名。張岙村建國初屬包山鄉南洋村,1953年分立張岙村,1956年成立張岙高級社,1958年為張岙生產隊,屬汊口管理區,1961年為張岙大隊,屬車口人民公社,1984年3月改為張岙村,屬車口鄉,1992年隨鄉并入小芝鎮;中岙村建國初屬包山鄉南洋村,1956年分立中岙村,屬汊口鄉,1956年為中岙高級社,1958年為中岙生產隊,屬汊口管理區,1961年建立……。 |
村莊三面環山,中間一條坑,南北兩塊巨巖對峙,故名巖坑村。建國初為文溪鄉第二村;1958年為巖坑生產隊,屬文溪管理區;1961年改為巖坑大隊,屬文宜人民公社;1984年3月改稱巖坑村,屬文溪鄉;1992年屬河頭鎮。巖坑村……。 |
岙底楊村位于溫嶺市太平街道,共有總戶數444戶,總人口1164人 。溫嶺市岙底楊青坑水庫建于70年代,幾經修繕,現用于蓄水等方面,發揮水庫作用,方便村民用水 為響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岙底楊村為村民小區添置了健身設備,村民在自家門前就能鍛煉身體,提高身體素質。文化下鄉作為我市文化惠民工程的一項重點,為我市新農村建設營造了濃郁的文化氛圍,使廣大農民的精神面貌和文明素質得到大幅提高。岙底楊村這一文化戲……。 |
以境東寨門山得名;一說以前民間傳說自然村以宗族為主立寨自治得名。1983年以村委會駐地寨門自然村得名。1951年稱彭嶺鄉第7村,1956年稱彭嶺鄉為民社,1961年稱岙環人民公社寨門大隊,1983年稱岙環鄉寨門村,1997年稱岙環鎮寨門村,2001年岙環鎮并入城南鎮稱城南鎮寨門村;2018年8月14日行政村撤并調整,撤銷寨門村、蒲洞村,合并建立新的寨門村。寨門村位于城南鎮西南山區,與蘭公岙村、蒲洞……。 |
古時山上有炮臺和煙墩,稱炮臺山,因該行政村坐落于炮臺山,故名炮臺村。民國時期屬八保;1955年組織低級社;1956年稱東星高級社;1961年稱炮臺大隊;1984年政社分設時,置炮臺村委會;1992年5月“撤、擴、并”時,撤棧臺鄉建制后,改為干江鎮所屬。炮臺村……。 |
花巖浦村是龍溪鄉政府所在地,是龍溪政治文化中心。全村轄11個村民小組,534戶,1535人,耕地面積361畝,山林面積430畝。大小企業118家,主要生產銅球閥,2007年工農業總產值超6.5億元,村集體濟濟收入超75萬元,人均收入超1.4萬元。村內建有龍溪中學、中心小學、信用社、郵電所、衛生院、電管站、土管所、水廠等各種行政、事業職能機構,擁有5000多平方米的龍溪中心菜市場,三產等各種服務行業……。 |
該行政村位于大青島上,古時該島無人居住,長滿青草,又比鄰近的小青島大,故名大青村。清代屬二十二都;民國屬十四保;1961年稱大青大隊;1984年政社分設時,置大青村委會。大青村……。 |
昔村址在黃甫堂(現寧協酒廠地方),后遷居于此。地處王甫堂下方,村民多姓王,故名。古屬積石鄉三十一都;解放前屬寧國鄉第二、三、四保多1950年為2,3,4村;1961年稱下王大隊;1984年復村,屬寧協鄉;1992年屬平橋鎮;2002年將前角張并入,稱平橋鎮下王村。下王村……。 |
村前有溪稱薄水,后簡寫為白水,村以溪名。古屬十四都;解放前屬天宮鄉第三保;解放后為天宮鄉3村;1961年為白水大隊;1968年改稱天宮鄉第3大隊;1980年復名為白水大隊;1984年改村,屬天宮鄉;1992年為白鶴鎮白水村。白水村……。 |
宋末祖先從甘肅天水仕亭道遷入天臺新民鄉黃家塘,至15世趙孟式遷此,村居何方片,故名。古屬十二都;解放前屬天宮鄉第十三保;解放后為第13村;1961年為義宅公社何方趙大隊;1984年改為義宅鄉何方趙村;1992年屬白鶴鎮;2003年將隔坑、何方林并入,仍稱何方趙村;2018年聞溪村并入。何方趙村……。 |
2002年邱家岙、崔三、崔四合并,取三村原村名中各一字得今名。1936年屬平南鄉第四、五、六保;1942年屬紫凝鄉二、三、四保;1950年屬崔岙鄉2、3、4村;1956年屬雷峰鄉;1961年分立崔岙公社崔三、崔四、邱家岙大隊;1984年6月分別改村;1992年5月屬雷峰鄉;2002年10月由邱家岙、崔三、崔四三村合并為雷峰鄉崔家村。崔家村……。 |
東安隱村,一個坐落在天臺、三門、寧海三縣交界山區的山村,地屬天臺洪疇鎮,共有三個片組成,分十個村民小組,420戶、1474人。共有黨員41名,村民代表39名。黨支部7人組成,村民委員會6人組成,村監會3人組成,村經濟合作社5人組成,現有預備黨員1人。由于東安隱地處偏僻,洪疇鎮負責農業的鮑作涌副鎮長特地為我們帶路。青山傍水,采訪車在彎彎曲曲的盤山路上緩緩開著,這條路雖不寬,路況卻不差———水泥路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