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6日,按照《山西省衛生鄉鎮標準(2019版)》《山西省衛生村標準(2019版)》,經各縣愛衛會申報、各市愛衛會驗收、公示,山西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決定命名以下258個鄉鎮為2020-2022周期省衛生鄉鎮、5258個村為2020—2022周期省衛生村(名單見附件)。 |
王坊村簡介 王坊村位于我縣東北方,與晉中相鄰,全村七百余人,耕地三千余畝,種植結構以高粱、玉米為主,傳統廟會為農歷三月初五。 王坊村對我們是一個很陌生的村落,王坊周圍的那些未謀面的村子反而倒很熟悉,如良隆、橙橋、小王等等,其村名由來都在史志或別的資料中占有一席之地,唯獨王坊村是一個例外。雖然村中姓氏以王姓為主,村人卻沒有以姓命名村莊的確切說法。在萬歷、康熙和光緒年間的《徐溝縣志》中,位于徐溝縣城東……。 |
鄧橋村位于集義鄉東北方向北靠小店,東鄰榆次,有耕地2019畝,全村273戶(長期在村居住的有198戶),838人,村黨支部現有黨員30名。種植結構以玉米、葡果、蘆筍為主,目前,全村共有葡果800余畝,蘆筍700余畝,辣椒400畝。自新農村建設開展以來,村兩委班子團結一心,嚴格按照新農村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針的要求,結合本村實際,努力發展新產業、改造新農村……。 |
西關村是山西省太原市清徐縣東湖街道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140121001201。 |
賈村堡村位于太原市清徐縣集義鄉人民政府所在地集義村東約1.2公里,東鄰榆次,南接太谷,清東路穿村而過,交通非常便利:108國道、大運高速公路、清東路縱橫交錯;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大氣環境優良,種植生產的無公害蔬菜暢銷太原、廣州等大中型城市。全村現有人口487人,133戶,耕地1400余畝(全部為水澆地),黨員24名,其中,女黨員2名。村級經濟結構以種植業、畜牧業、運輸業為主。2010年3月份以來……。 |
楊李青村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重點推進村,位于集義鄉中南部,全村共有406戶,人口1352人。黨員36名,村民代表12名。有耕地2217畝,其中水澆地2100畝,糧食作物占地1017畝,蔬菜作物占地1150畝。2010年人均年收入7835元。該村主要以種植蔬菜、果樹為主。我村村級活動場所將集“十二室”(兩委辦公室、黨員活動室、綜合議事廳、圖書閱覽室、便民服務室、科技培訓室、文體活動室、計生服務室、信……。 |
代李青村位于清徐縣集義鄉南部,是集義鄉第五大人口村。該村由三個小隊組成,總戶數為473戶,1655人,其中男840人、女815人,村民代表15人,黨員30人。生產以糧食和蔬菜種植為主,糧食播種面積為2880畝,蔬菜播種面積為2302畝,截止到2010年,代李青村糧食總產量為1199噸,蔬菜總產量為2626噸,主產為辣椒、玉米及各類生鮮蔬菜。村內有個體經營戶19家,其中醫療診所3家,小作坊4家。代李……。 |
清光緒《徐溝縣志》載名:李青村,此村以姓氏得名溫李青。1958年9月,設立溫李青生產大隊;1984年5月,撤銷溫李青生產大隊,成立溫李青村民委員會,隸屬集義公社,2001年,鄉鎮合并,隸屬集義鄉,沿用至今。清徐縣集義鄉溫李青村,位于清徐縣東南部,氣候溫和,適宜各種蔬菜生產。現有人口1100余人,耕地3300余畝,主要以蔬菜生產及蔬菜深加工為主,建有年產700萬噸醬菜加工廠3個,以此為龍頭帶動本村及……。 |
東楚王村是2009年省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重點推進村。東楚王村位于集義鄉中南部,全村共有63戶,人口200人。黨員10名,村民代表7名。有耕地488畝,其中水澆地480畝,糧食作物占地160畝,蔬菜作物占地303畝。2010年人均年收入7842元。該村主要以種植蔬菜、果樹為主。我村村級活動場所將集“十二室”(兩委辦公室、黨員活動室、綜合議事廳、圖書閱覽室、便民服務室、科技培訓室、文體活動室、計生服……。 |
中遼西村位于集義鄉西北部,距離鄉政府所在地集義村5公里,陳同公路由村南經過,交通便利。全村380戶,1239人,黨員43名,耕地面積2402 畝,主要種植作物為玉米。近年來,該村積極響應上級號召,大力調整種植結構,發展葡萄500畝,以巨峰葡萄為主栽品種,先后引進無核白雞心、維多利亞、紅地球等新品種,成為村民增加收入的途徑。村內有5個商店,1個衛生所,1個個體加油站,2個私營企業,可安排本村100名……。 |
北二街社區是山西省太原市清徐縣東湖街道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140121001012。 |
春光村是山西省太原市清徐縣東湖街道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140121001203。 |
迎憲村是山西省太原市清徐縣東湖街道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140121001202。 |
大常村地處晉中平川,清徐縣集義鄉東南角,東與榆次區車輞接壤,南與太谷縣南莊隔河相望,是集義鄉第二大村。全村現有戶數為858戶,人口2889人,其中男有1442人,女1447人,黨支部1個,黨小組8個,村民小組8個,黨員98名,現有村民代表26名。全村耕地面積為5610畝,糧食播種面積為4230畝,蔬菜播種面積為4200畝,截止2010年,糧食總產量為1541噸,蔬菜總產量為5975噸,生產主要以無……。 |
史家社村位于集義鄉的西南方向,緊鄰清東路,與徐溝接壤,地理位置優越,全村680戶,人口2252人,耕地面積5577畝,全部為水澆地,蔬菜種植發達,年產12871噸 。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農民群眾科學種田的積極性逐日提高,各種各樣的優良品種不斷引進我村。史家社村是清徐縣2008年的新農村試點村之一。近年來,我村積極開展新農村建設的各項工作,不斷加強村民民主自治,確保黨的各項政策的貫徹落實,有……。 |
1958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關于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實行政社合一、撤鄉建社,農業生產合作社改稱生產大隊,更名為南留南大隊,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發出《關于實行政社分開建立鄉政府的通知》,要求實行政社分開,恢復鄉,建立鄉人民政府,把人民公社管理委會改為鄉(鎮)建制,生產大隊改為村民委員會(簡稱村委),更名為南留南村民委員會,政區隸屬于北留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