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6日,按照《山西省衛生鄉鎮標準(2019版)》《山西省衛生村標準(2019版)》,經各縣愛衛會申報、各市愛衛會驗收、公示,山西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決定命名以下258個鄉鎮為2020-2022周期省衛生鄉鎮、5258個村為2020—2022周期省衛生村(名單見附件)。 |
相傳,蕭太后曾在此處安營扎寨,故名。1958年,設立肖家寨生產大隊,1984年9月改稱肖家寨村民委員會。自有此名成,沿用至今。2018年2月9日,大同市行政區劃調整。原南郊區的水泊寺鄉、新旺鄉、馬軍營鄉并入平城區。2021年2月18日,平城區行政區劃調整。撤銷水泊寺鄉,設立白登山街道,F隸屬于白登山街道管轄。肖家寨村!。 |
據《大同市南郊區地名錄》載:相傳古代,郝家寺位于沙嶺北,齊家坡南之間,農民原在此種地,因距離家太遠往返不便,定居于郝家寺村南,靠近御河,故名。1958年,設立小南頭生產大隊,1984年9月改稱小南頭村民委員會。自有此名成,沿用至今。2018年2月9日,大同市行政區劃調整。原南郊區的水泊寺鄉、新旺鄉、馬軍營鄉并入平城區。2021年2月18日,平城區行政區劃調整。撤銷水泊寺鄉,設立小南頭街道,F隸屬于……。 |
據《大同南郊區地名錄》載:本村建于明代萬歷年間,因村中有寺廟,故名。1958年,設立寺兒村生產大隊,1984年9月改稱寺兒村村民委員會。自有此名成,沿用至今。2018年2月9日,大同市行政區劃調整。原南郊區的水泊寺鄉、新旺鄉、馬軍營鄉并入平城區。2021年2月18日,平城區行政區劃調整。撤銷水泊寺鄉,設立小南頭街道。現隸屬于小南頭街道管轄。寺兒村。……。 |
據《大同市南郊區地名錄》載:相傳明代時,村北有十王墳,看墳后人在此守墳,因村居墳西,故名。1958年,設立西墳生產大隊,1984年9月改稱西墳村民委員會。自有此名成,沿用至今。2018年2月9日,大同市行政區劃調整。原南郊區的水泊寺鄉、新旺鄉、馬軍營鄉并入平城區。2021年2月18日,平城區行政區劃調整。撤銷水泊寺鄉,設立白登山街道,F隸屬于白登山街道管轄。西墳村! |
據《大同市南郊區地名錄》載:古代有姓王的兄弟二人逃難于此。兄弟分居東西兩地,兄居東為東王莊,村委會駐東王莊村得名東王莊村民委員會。1958年,設立東王莊生產大隊,1984年9月改稱東王莊村民委員會。自有此名成,沿用至今。2018年2月9日,大同市行政區劃調整。原南郊區的水泊寺鄉、新旺鄉、馬軍營鄉并入平城區。2021年2月18日,平城區行政區劃調整。撤銷水泊寺鄉,設立小南頭街道。現隸屬于小南頭街道管……。 |
相傳過去在海力村放牧的人,在此處設有牛圈,后形成村落,故名。1958年,設立牛莊生產大隊,1984年9月改稱牛莊村民委員會。自有此名成,沿用至今。2018年2月9日,大同市行政區劃調整。原南郊區的水泊寺鄉、新旺鄉、馬軍營鄉并入平城區。2021年2月18日,平城區行政區劃調整。撤銷水泊寺鄉,設立白登山街道,F隸屬于白登山街道管轄。牛莊村。……。 |
相傳在元朝時,俗稱“小東海”的文瀛湖,泉眼多,水面較大,后因水位變化,泉水枯竭,水面逐年縮小,該村即建于原湖區范圍之內,故稱海里村,后改為海力村,村委會駐海力村得名海力村民委員會。1958年,設立海力生產大隊,1984年9月改稱海力村民委員會。自有此名成,沿用至今。2018年2月9日,大同市行政區劃調整。原南郊區的水泊寺鄉、新旺鄉、馬軍營鄉并入平城區。2021年2月18日,平城區行政區劃調整。撤銷……。 |
相傳大同城先建于此,因從北飛來一只鳳凰,落在御河西。鳳凰乃吉祥之意,隨之將城改建今址,原城即名古城,村委會駐古城村得名古城村民委員會。1958年,設立古城生產大隊,1984年9月改稱古城村民委員會。自有此名成,沿用至今。2018年2月9日,大同市行政區劃調整。原南郊區的水泊寺鄉、新旺鄉、馬軍營鄉并入平城區。2021年2月18日,平城區行政區劃調整。撤銷水泊寺鄉,設立白登山街道,F隸屬于白登山街道管……。 |
據清《大同縣志》載名“棗府樓”,后因在真武廟內建有紀念老曹夫的殿堂,而本村靠近此廟,隨之改稱曹夫樓,村委會駐曹夫樓村得名曹夫樓村民委員會。1958年,設立曹夫樓生產大隊,1984年9月改稱曹夫樓村民委員會。自有此名成,沿用至今。2018年2月9日,大同市行政區劃調整。原南郊區的水泊寺鄉、新旺鄉、馬軍營鄉并入平城區。2021年2月18日,平城區行政區劃調整。撤銷水泊寺鄉,設立文瀛湖街道,F隸屬于文瀛……。 |
據《大同市南郊區地名錄》載:相傳本村有個姓燕的墳園在村西,故名。1958年,設立燕莊生產大隊,1984年9月改稱燕莊村民委員會。自有此名成,沿用至今。2018年2月9日,大同市行政區劃調整。原南郊區的水泊寺鄉、新旺鄉、馬軍營鄉并入平城區。2021年2月18日,平城區行政區劃調整。撤銷水泊寺鄉,設立白登山街道,F隸屬于白登山街道管轄。燕莊村!。 |
據《大同市南郊區地名錄》載:因村西有一水泉,在泉附近有龍王廟,故名。1958年,設立泉寺頭生產大隊,1984年9月改稱泉寺頭村民委員會。自有此名成,沿用至今。2018年2月9日,大同市行政區劃調整。原南郊區的水泊寺鄉、新旺鄉、馬軍營鄉并入平城區。2021年2月18日,平城區行政區劃調整。撤銷水泊寺鄉,設立白登山街道,F隸屬于白登山街道管轄。泉寺頭村!。 |
相傳在古代,有姓史的官員在此地戰死,葬于此地,故名。1958年,設立梓家村生產大隊,1984年9月改稱梓家村村民委員會。自有此名成,沿用至今。2018年2月9日,大同市行政區劃調整。原南郊區的水泊寺鄉、新旺鄉、馬軍營鄉并入平城區。2021年2月18日,平城區行政區劃調整。撤銷水泊寺鄉,設立白登山街道。現隸屬于白登山街道管轄。梓家村! |
據《大同市南郊區地名錄》載:相傳在宋朝,該村建堡,有姓馬的兄弟倆人居住,故名。1958年,設立馬家堡生產大隊,1984年9月改稱馬家堡村民委員會。自有此名成,沿用至今。馬家堡村。……。 |
據《大同市南郊區地名錄》載:因為本村建于明朝末年(1644),原村址在今村東南,因地形低洼,連年水災,故遷至今址。原來因艾姓人居多,原名艾家莊,后簡化為艾莊,村委會駐艾莊村得名艾莊村民委員會。1958年,設立艾莊生產大隊,1984年9月改稱艾莊村民委員會。自有此名成,沿用至今。2018年2月9日,大同市行政區劃調整。原南郊區的水泊寺鄉、新旺鄉、馬軍營鄉并入平城區。2021年2月18日,平城區行政區……。 |
據《大同市南郊區地名錄》載:本村年代不詳,因村南原有一白塔,村中李姓居多,故原名李家塔兒村,后簡稱塔兒村村委會駐塔兒村得名塔兒村民委員會。1958年,設立塔兒村生產大隊,1984年9月改稱塔兒村村民委員會。自有此名成,沿用至今。2018年2月9日,大同市行政區劃調整。原南郊區的水泊寺鄉、新旺鄉、馬軍營鄉并入平城區。2021年2月18日,平城區行政區劃調整。撤銷水泊寺鄉,設立小南頭街道,F隸屬于小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