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河源市文明委公布了《關于命名2020年河源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及復查確認繼續保留河源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的決定》,授予東源縣柳城鎮等16個鎮“河源市文明鎮”稱號,源城區源南鎮白田村等60個村“河源市文明村”稱號。 |
傳說清乾隆末年,黃姓在此建店設墟取名黃村。1953年稱第九區黃村鄉,1957年稱黃村小鄉,1958年稱黃村大隊,1983年稱黃村鄉,1987年稱黃村管理區,1999年經東源縣政府批準設立黃村村委會,沿用至今。黃村村……。 |
村子有一條河,且村子處于這條河的轉彎處,過去水大、潭深常言“青龍汶激”取名龍潭里,后因潭淺已安,故名。1946年為彭寨鄉公所,1958年為公社村級為彭中鄉,1960年至1974年分為龍安管理區,1999年設立為龍安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龍安村……。 |
建村時因村中有一口天然石井,故名。1956年設石井鄉,到1958年10月實行人民公社制,下設大隊為石井大隊,到1983年撤鎮人民公社所時下設為石井鄉政府,1987年撤銷區所,設鎮人民政府下設管理區為石井管理區辦事處,1999年10年撤銷管理區,設立為石井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石井村……。 |
祈求興旺昌盛之意,故名。1999年設立為新興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新興村……。 |
三聯村是廣東省河源市和平縣古寨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41624107203。 |
因山下村基本上四面高山,故名。1949-1958年為山下鄉,1958-1983年為山下大隊,1984-1986年為山下大隊,1987-1989年為山下村,1990-1999年山下管理區,1999年設立為山下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山下村……。 |
興徑村是廣東省河源市和平縣合水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41624109207。 |
七窖村傳說七窖有七窖金銀珠寶,最先遷到七窖村石姓吳、何、黃三大姓氏比較早遷來,后來就有其他姓氏遷入,故名。1999年設立為七窖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七窖村……。 |
因境內高山峻嶺起伏連綿,故名。1949年上陵村,1953年上陵大隊,1983年上陵管理區,1999年設立為上陵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上陵村……。 |
因該村子新建時合并了周邊的幾個小村子,故名。1956年成立高級社,1958年成立優勝人民公社新聯大隊,1987年成立新聯管理區辦事處,1999年設立為新聯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新聯村……。 |
因歷史上曾與大江渡船頭合并過,故名。1953年為鄉政府,1957年為管理區,1963年為大隊,1984年為鄉人民政府,1987年為村委會,1989年為管理區,1999年設村委會,沿用至今。新渡村……。 |
因地理位置位于東水鎮街道上方,故名。民國二十年屬大壩鄉(保)管轄,民國三十年至解放初期屬東水鄉管轄,1952年又屬大壩鄉管轄,1962年設上壩大隊,1987年又改設上壩管理區辦事處,1999年5月設立為上壩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上壩村……。 |
歷史上傳說原有一個山湖,湖中生有蓮花,加上周圍是山,山多,坑地多,故名。1953年成立蓮坑鄉政府,1958年改為蓮坑大隊,1983年改為蓮坑鄉政府,1986年改為村委會,1989年改為蓮坑管理區,1999年設村委會,沿用至今。蓮坑村……。 |
因地處永新的南面,故名。1953年成立鄉政府時,屬雅寄鄉轄,為永新小鄉,1958年屬鶴市公社為新南大隊,1976年屬紫市公社轄,1984年社改區為新南鄉,1987年為村委會,1989年后為管理區,1999年設村委會,沿用至今。新南村……。 |
高南村是原高嶺村、南水村合并,早年由鄧、鄭、曾、周等姓氏居住該地,故名。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稱通衢人民公社,訪處為“高嶺鄉”,1979年由通衢人民公社,分為登云人民公社,成立“高南鄉”(由高嶺鄉、南水鄉合并),1986年成立為高嶺村委會,南水村委員會,1989年高南鄉分為高嶺管區,南水管區,1999年高嶺村委會、南水村委會合并為高南村委會,沿用至今。高南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