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2020年廣東省衛生村[2]

2020年廣東省衛生村[2]

  2020年12月29日,廣東省愛衛會授于廣州市白云區江高鎮羅溪村等4400個村廣東省衛生村稱號。
  隴美村隴美村,俗稱隴尾,曾稱龍美。由橋頭、西厝、新鄉、口厝、洋東、鳳地、許厝、林厝、吳厝、饒福等自然村組成。屬潮州市浮洋鎮,位于青麻山東南一公里處,距鎮政府西北1.5公里,東界田墩,北鄰橋湖,東南與徐隴接壤,西南與仙庭相望,西北至青麻山東南麓,與鳳塘鎮楊厝,蔡厝、馮厝交界。面積2.2平方公里。聚落呈綜合狀,素有“十三鄉”之稱。隴美村居曾、林、吳、許、盧五姓。曾為主姓,分居橋頭、西厝、新鄉、口厝、洋……。
  烏洋村烏洋村,古稱鳳翔村。屬潮州市浮洋鎮。距鎮政府北3公里,在潮汕公路北段東側,東鄰三勝,南與韋駱接壤,西界西郊和鳳塘吉林塘邊二村,北與楓溪西邊、英塘、洋頭相望。聚落呈塊狀。明代陳氏衍慶堂由福建蒲田遷此創鄉,以始祖風翔故宅,因境內有烏洋山,后以山名村。初居劉、毛、何、許、肖、蔡、程、林、李、黃、陳等十余姓,后除陳、黃、林三姓外,他姓盡外遷,現陳為主姓。古屬海陽縣大和都,1914年屬大和區古洋鄉,建……。
  西郊村西郊村,屬潮州市浮洋鎮。距鎮政府北偏西3公里,位潮汕公路西側,東北與烏洋接壤,西鄰橋湖及鳳塘吉林村,南與佃厝交界,北背烏洋山,面積1.13平方公里。聚落呈長形塊狀。村以一巷之隔,居陳、唐、洪三姓,明嘉靖年間(1225~1266)先民由福建蒲田遷此。初居12姓,后諸姓外遷,至清末僅存三姓。古潮州溪曾有支流西折于現西郊村南,人稱西溝。故創村時以此名村,后改西郊。古屬海陽縣大和都,1930年并區屬……。
  陳厝巷村由陳厝巷和寨尾溝二個自然村合成。陳厝巷始祖陳松門公,自宋末從福建省莆田縣攜眷來此定居,為紀念先祖,故取名陳厝巷。寨尾溝昔時稱潘厝巷,始祖潘德林公自南宋末年,從本市庵埠鎮潘隴村移此居住,因住地處大寨之末,四周有溝,故取名寨尾溝。陳厝巷村在金石集鎮東南側2.5公里處,潮汕公路大寨車站離村東側0.8公里,東北與辜厝村接壤,東南與彩塘鎮和平村交界,西畔鄰黃厝巷村。全村面積0.5平方公里,以農業為主……。
  高廈二村高廈二村原與高廈一村同屆一自然村,建國后曾與玉湖村、高樓村、高一村,五更隴等村合并為高廈鄉。1961年以后,與高樓村合并為高二大隊,1974年后,分為高二大隊和高樓大隊。1983年改為高二鄉,屆沙溪區,1987年改稱高廈二村,全村蔡姓。始祖與高廈一村同。高廈二村屬沙溪鎮,距鎮治3里,東接沙溪二村,北接高廈一村新厝,南鄰高樓村,酉降五更隴村。全村432戶,1988人,耕地880畝,山地106……。
  沙溪一村沙溪一村是沙溪鎮駐地,全村陳姓。始祖居福建莆田縣石獅巷,后遷潮州風塘鎮創鄉,建有溪頭宮。明朝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延禧公從風塘溪頭宮遷徙本村高灰埕(現屬沙溪二村)定居,故稱“徙溪頭”,久之稱為沙溪頭。昔時沙溪一村和沙溪二村為一自然村,稱沙溪頭鄉。1959年以前,也稱沙溪村,1961年,分為沙一,沙二兩個大隊。1961年以前屬金石公社。1961以后,為沙漠公社轄區,1983年改稱沙一鄉……。
  沙溪二村沙溪二村原與沙溪一村為一自然村,也是沙溪鎮政府駐地。隸屬與沙溪一村相同。沙溪二村有陳,林、唐諸姓,陳姓為多。全村893戶,4028人,耕地面積2220畝,山地3415畝,魚塘75畝,溪澗71畝,近山丘陵地屈砂質±,比較貧瘠,內洋平原土壤肥沃,主種水稻、地瓜、花生、生柑及黃、紅麻。石料加工是本村傳統工副業,建國前已有發利、桐合二間石鋪,是沙溪鎮石料加工的創始者。近年來,石料加工業發展迅猛,據……。
  因村東西原有-寨門,居委會駐扎在東門村,故名。1961年拆隊獨自成立“東門大隊”1987年故為管理區,1999年改稱東門村民委員會,此名一直沿用至今。東門村屬鳳塘鎮,在鎮政府東側,因地處鳳塘片村東面,故名。由東門、韋厝二個自然村組成,東與楓溪鎮溝尾謝村接壤,西南分別與南門、大埕交界,北面與浮崗隔溪相望,據《陳氏族譜》載:南宗紹興丙寅年,陳姓承鳳公遷入創鄉。以農為主,荔枝為當地特產。……。
  浮崗村在潮安縣城庵埠西北21.1千米,鳳塘鎮政府駐地東北1千米。屬鳳塘鎮。人口1684人。居阮、劉、謝、陳4姓。因村四周溪流環繞,象浮在溪港中的山崗,故名。聚落呈混合狀分布,建筑多為磚木結構平房,有耕地237畝,農業種植水稻、甘薯。工業有陶瓷、彩瓷、貝灰、磚瓦等廠,還---有塑料粉碎、石米加工、汽車修配等。有小學1所,醫療站1所,溪港可通航,安揭公路從村北經過,廣梅汕鐵路貨運站在村東。……。
  湖美村湖美村位于潮安縣鳳塘鎮東北部,全村分兩個自然村,總戶數為338戶,總人口1387人,擁有耕地532畝。湖美村黨支部和村委會以黨在農村的政策為指導,帶領村民以穩定發展農業生產為基礎,積極發展第二三產業,興辦了建筑、陶瓷、珠繡、服裝、抽紗、運輸等實業,發展集體經濟,增加農村收入,又積極開展美在鄉村建設活動,1996年籌資40多萬元建設鎮道,2000年投入130萬元實行水改,2001年利用僑資40……。
  1958年公社化期間與東門合成一個大隊,1961年命名“南門大隊”,1999年改稱南門村民委員會,此名一直沿用至今。南門村屬鳳塘鎮,在鎮政府東南面,因地處鳳塘片村南而故名,東北與西面分別與東門、大埕接壤,南面跟南隴村賴厝相連,南宋紹興年丙寅年創鄉。全村以農為主,主種水稻、地瓜,兼種花生、甘蔗、柑桔等,南門荔枝以肉厚核小,甘豐如蜜聞名遠近,是當地特產。……。
  淇園村淇園村位于鳳塘鎮西南部,與揭東縣只一溪相隔,分為7個自然村,全村現有人口3800多人,0員63名,黨小組7個,支委5名。近幾年來,淇園黨支部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高舉-理論偉大旗幟,努力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圍繞中央和省委提出的“五個好”目標,著力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轉變觀念,務實工作,與時俱進,促進全村經濟持續發展,兩個文明建設成績喜人。2002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7207……。
  書圖村書圖村位于鳳塘鎮西部,全村分為三個自然村,800戶,3439人,0員73人,分為三個黨小組,支委5名。近年來,村黨支部在上鄉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高舉-理論偉大旗幟,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著力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尋求發展,與時俱進,促進兩個文明建設怕發展。2002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9140.70萬元,村民年人均純收入4661元,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幾年來全墳共籌資500萬元用于修……。
  楓洋村在潮安縣城庵埠西北24千米,潮州火車站北1千米,古巷鎮人民政府駐地南1千米。屬古巷鎮。政分楓洋一至楓洋四4個管理區。人口15370人。非農人口3090人,居蘇、楊、許3姓。先祖創村于洋鐵嶺東麓丘陵地,周圍生長楓樹,故名楓洋。聚落呈塊狀分布,建筑為灰沙土夯墻瓦木結構平房,部分鋼筋混凝土結構樓房,保留有部分清代建筑物。原有耕地3907畝,因建潮州火車站,部分耕地被征用,存下耕地2326畝,農業種……。
  古巷村在潮安縣城庵埠西北25.3千米,潮州火車站北3千米,古巷鎮人民政府駐地,是全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分設古巷一至古巷五5個行政村。人口18347人。原名楓山村,因昔年洋鐵嶺山上遍長楓樹。又因西山溪支流從村西頭流人而聚于村間,形成一天然小港,因而被稱為古港,后演變為古巷,故名。據(陳氏族譜)載:“其先祖于宋末元初,從海陽縣風塘鄉到古巷新厝場尾定居,繁衍成大族,原有洪、鄭、李、黃、蔡等姓,以后逐……。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v一区二区 | 天天摸天天碰天天添中文字幕 |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二区a | 最新国产AV网址 | 制服丝袜欧美精选在线 | 久久综合激情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