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2日,中共四川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發布公示,擬評定2021年度四川省鄉村振興先進市(州)、先進單位名單。 |
一、自然地理 葛仙山鎮位于彭州市中部,東接紅巖鎮,南鄰敖平、軍樂、隆豐三鎮,北界白鹿、通濟鎮,西與丹景山鎮接壤,地理座標北緯31o08’,東經130o57’,距天彭鎮20公里,成都60公里。本鎮以鴨子河為界,北是丘陵、低山區,南是廣袤平原,幅員面積72.4平方公里,轄24個行政村,235個村民組,場鎮社區居委會2個。全鎮12134戶,36378人,其中場鎮776戶,非農業人口3007人。耕地面積……。 |
平樂鎮是邛崍縣三個老建制鎮之一(其余兩個是火井和固驛),集鎮的形成期現尚無文字記載。隋朝建立后,場帝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改邛州為臨邛郡,先后轄十縣,第一次在文字上提到火并縣轄區內有個平樂壩(按,壩字古義為村民聚居之處)。這是文字記載最早的平樂二字。初年,邛州臨邛挪轄七縣一監,平樂屬火井縣轄區、改名為平樂鎮,并在宋太祖開寶三年(公元970年)將火井縣的治所遷到這里。《宋史》卷八十九,地理五,邛州……。 |
位于市西。東與西江鄉、濟協鄉為鄰,南與隆興鎮相接,西與王場鎮相連,北面與東關鄉、道明鎮接壤,面積15.3平方公里。總人口14500人。轄安定、和樂、雙廟、積余、高筧、天竺、三洞、甘泉、五星、白頭等10個村及天竺居委會。耕地面積13820畝。鎮人民政府駐地白頭鋪,距崇州市區4公里。白頭鎮(原名白頭鋪)因民間傳說換頭鋪得名。清末屬義興鄉。1935年屬王家聯保。1940年屬王家鄉。1952年從王家鄉劃8……。 |
蒲江縣轄鄉。縣漁業基地之一。1940年設成佳鄉,1958年改公社,1959年劃入大興公社,1961年析置成佳公社,1983年復鄉。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城20公里。面積35.9平方公里,人口1萬。成(佳)大(興)、成(佳)霖(雨)公路過境。轄勝利、同心、林鳳、友助、萬民、里仁、龍鳳溪、兩合水、歧山9個村委會。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玉米、油菜子、豆類,兼產林、茶、桑、竹、柑橘。養殖業以生豬、家禽、淡水魚……。 |
榮邊鎮自2005年8月由自貢市貢井區劃入自流井區,位于自貢市西南部近郊,東接貢井區長土鎮,南鄰區內仲權鎮、飛龍峽鎮,西連貢井區橋頭鎮,北界貢井區建設鎮,距城區11公里,幅員面積28.31平方公里。全鎮戶籍人口1.59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52萬人。現轄5村1社區,村居民小組63個。榮邊鎮全域一體推進鄉村振興示范建設,市場化引進城投集團、自貢建工建成全市首個鄉村振興示范區——自貢尖山鄉村振興示范區。……。 |
黃市鎮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又名黃鎮鋪(系指黃鄭二家做生意的店鋪得名)。解放后,成立了人民公社,逐步發展所在劃分區域到現在。轄區輻員面積34.5平方公里,十二個行政村,一個居民委員會,13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萬余人,其中農業人口2.8萬人。地處沿灘區的腹心地帶,與沿灘,已坪,永安,興隆,劉山,貢井九洪等七人鄉鎮接址,距內宜高速公路金銀湖進出口七公里,境內縱橫王舒公路、沿黃公路(即高速公路連接線)。……。 |
漁門鎮位于鹽邊縣中部,區位優勢明顯,東同魚感 魚鄉、力馬鄉相接,南與高坪鄉、惠民鄉相鄰,西與永興鎮、強勝鄉交界,北與新坪鄉、龍勝鄉隔湖相望。漁門鎮水陸交通便捷,是中北部片區鄉鎮的交通樞紐和商貿物資集散地。陸路省道“216”線縱貫全鎮南北,乘車南上可直抵鋼城攀枝花和鹽邊新縣城,西進可直達具有東方女兒國之稱的瀘沽湖風景區,水路乘船僅需2小時便可以到達亞洲第一高壩——二灘大壩。漁門鎮幅員面積為210平方……。 |
特興街道位于龍馬潭區以東,距瀘州市11公里,是瀘州市進出永川、重慶的東門。北面分別與長安鄉、石洞街道相連,西分別與魚塘街道、羅漢街道相鄰,東、南與黃艤街道隔江相望。2016年9月,特興街道被評為2016全國重點鎮。境內地勢東高西低,屬丘陵河谷區,西北邊龍溪河西部流經,南臨長江。土組類型屬沙溪廟組,土地肥沃,但有50%的土地分布在走馬嶺、羅沙坪埂上。氣候溫和,平均氣溫18°C,年降雨量1072.5毫……。 |
瀘縣玉蟾街道辦事處地處川渝結合部、瀘縣縣城所在地,原屬瀘縣福集鎮。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腦橋,省級風景名勝區——“川南明珠”玉蟾山。境內瀨溪河、九曲河、馬溪河三河環繞,廈蓉高速公路、隆黃鐵路、321國道、港城大道、龍城大道貫穿全境,地理區位優勢明顯。 2014年10月,經批準,同意福集鎮進行區劃調整,從原福集鎮析出玉蟾街道辦事處。轄原福集鎮的祥和、怡園、清溪、朝陽、西苑、康橋、建設、工礦、清……。 |
摩尼鎮位于四川省敘永縣南端,古系藺州地,為彝語音譯詞 “箐竹林”之意,建置于明洪武二十二年,小鎮距縣城62公里,東接古藺雙沙鎮與本縣麻城鎮,南連赤水鎮,西鄰觀興鎮,北靠營山鎮,全鎮轄區面積139平方公里,人口3.6萬人,城鎮人口約1.5萬人。原321國道、滬黔高速公路貫穿全境,麻城高速出口距離場鎮9公里,屬西南出海大通道節點、川南經濟帶腹地、川滇黔邊陲重鎮,是通往畢節、大方、威信、鎮雄等地古驛道必……。 |
白馬關鎮,位于四川省羅江縣城西五公里,橫亙于成都平原東北,自古為東西兩川分界,白馬關鎮幅員面積38.8平方公里,轄11個行政村,85個村民小組。人口1.4萬余人,因境內有三國古蜀遺跡而聞名于世。白馬關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因三國時期劉備軍師龐統乘白馬攻打雒城于此中箭身亡而得名,后眾人為紀念他在這里修建了龐統祠。2008年來,隨著三星堆的發掘,三國文化在海外的傳播。以龐統祠為中心,由龐統祠、龐統血墳、……。 |
向陽鎮是廣漢的南大門,幅員39平方公里,轄17個村(社區),戶籍人口3.5萬人,因產業聚集人口約2萬人。全鎮處在成都“二繞”以內,距成都市中心僅20公里,與成都市青白江、新都和彭州三地接壤,緊臨成都國際鐵路物流港,是“成德綿高新技術產業帶”的核心區域,是成都平原連接南北、輻射東西的交通樞紐,也是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節點,區位優勢十分突出,素有“蜀省要衢,通京孔道”之稱。 向陽鎮是中國農村改革……。 |
平通羌族鄉位于平武縣東南端、清漪江上游,是九黃環線東進平武第一鄉,素有平武“南大門”之稱。全鄉幅員面積244平方公里,轄12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90個村(居)民小組,總人口4254戶11633人。境內海拔相對高差近1300米,年平均氣溫14.9℃,林地7252公頃,農業用地1428公頃,農林資源豐富,自古以來就是“果梅之鄉”。“平武陳年梅餞”為明代貢品,茶葉、獼猴桃、農家老臘肉等農特產品享譽海內……。 |
曲山鎮系北川羌族自治縣老縣城所在地,行政區劃面積112平方公里。鎮政府駐地曲山社區,距新縣城27公里。全鎮共轄13個行政村、2個社區,107個村民小組、8個居民小組,總人口3713戶10641人。曲山鎮便民服務中心系曲山鎮人民政府下屬副科級事業單位,核定編制9名,實有工作人員7名;中心大廳總面積80平方米,設3個綜合窗口(綜合咨詢窗口、綜合受理窗口、綜合審批窗口),目前共入駐計劃生育、社會保障、醫……。 |
巨龍鎮位于鹽亭縣東南,由原麻秧街道、玉龍鎮2個村和原巨龍鎮8個村居合并而成,距縣城僅12公里,離經開區僅2公里,面積72.7平方公里,鹽蓬公路穿鎮而過,成巴高速橫跨巨龍鎮,鹽亭出口處就設在鎮內。巨龍鎮原設村級建制24個,其中村15個,社區8個,調整后,下轄8個社區(麻秧社區、兩岔河社區、上月園社區、下月園社區、檬子社區、江南社區、石橋社區、臨江社區)和7個村(天水村、勝利村、青豐村、梓水村、鐘溝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