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江2021年通過市衛生村綜合評審的村 |
因羅陽圩兩座亭當中的巷道為羅定、陽春兩市的分界線,故名。明永樂年間(1430-1424年)建羅陽圩,又稱分界圩。1949年設立羅陽鄉,1958年改為羅陽大隊,1983年改為鄉政府,1986年改為村委會,1989年改為管理區。1999年3月5日由陽春市人民政府批準設立羅陽村委會,沿用至今。羅陽村……。 |
明成化年間(1465-1487年),狼兵定居石咀村。1951年,從陽三分出設新陽鄉。1983年改為鄉政府,1986年改為村委會,1989年改為管理區。1999年3月5日由陽春市人民政府批準設立新陽村委會,沿用至今。新陽村……。 |
明萬歷年間,漢人在瑤人居住過的那銀寨定居,后改稱羅銀寨。1951年,從中南鄉分出設中和鄉,1958年改為大隊,1983年改為鄉政府,1986年改為村委會,1989年改為管理區。1999年3月5日由陽春市人民政府批準設立中和村委會,沿用至今。中和村……。 |
1949年設立鄉,1958年改為大隊,1983年改為鄉政府,1986年改為村委會,1989年改為管理區。1999年3月5日由陽春市人民政府批準設立河㙟村委會,沿用至今。河朗村……。 |
明天順二年(1458),安置廣西狼兵(瑤、壯族)93家于羅宋嶺北的云浮、羅定、陽春三岐要沖之地,生息繁衍,融合漢族。民國時設鄉,取“陽春三岐要沖之地”的簡稱,名為陽三鄉。1958年成人民公社稱陽三大隊,1961年從河㙟大隊分出,設立陽三公社,仍稱陽三大隊。1964年合并陽三大隊,1983年改為鄉政府,1986年改為管理區,1989年改為管理區。1999年3月5日由陽春市人民政府批準設……。 |
新寨村、虎頭崗村、官屋地村 。 |
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在天子山下的塘邊建村,稱社塘村。民國時期至1950年屬陽三鄉,1951-1956年屬光榮鄉。1958年成立光榮大隊社塘自然村,1989年成立社塘管理區。1999年3月5日由陽春市人民政府批準設立社塘村委會,沿用至今。社塘村……。 |
1949年設立鄉,1958年改為大隊。1983年改為鄉政府,1986年改為村委會,1989年改為管理區。1999年2月6日由陽春市人民政府批準設立曲江村委會,沿用至今。曲江村……。 |
1949年設立鄉,1958年改為大隊。1983年改為鄉政府,1986年改為村委會,1989年改為管理區。1999年2月6日由陽春市人民政府批準設立大垌村委會,沿用至今。大垌村……。 |
1958年公社化時屬于龐垌大隊管轄。1976年設為龐西大隊,1983年改為鄉政府。1986年改為村委會,1989年改為管理區。1999年2月6日由陽春市人民政府批準設立龐西村委會,沿用至今。龐西村……。 |
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劉姓到此建筑新樓房,稱新樓村。1949年設立鄉,1958年改為大隊。1983年改為鄉政府,1986年改為村委會,1989年改為管理區。1999年2月6日由陽春市人民政府批準設立新樓村委會,沿用至今。新樓村……。 |
1949年設立鄉,1958年改為大隊。1983年改為鄉政府,1986年改為村委會,1989年改為管理區。1999年2月6日由陽春市人民政府批準設立古山村委會,沿用至今。古山村……。 |
1949年設立鄉,1958年改為大隊。1983年改為鄉政府,1986年改為村委會,1989年改為管理區。1999年2月6日由陽春市人民政府批準設立羅村村委會,沿用至今。羅村村……。 |
明朝為太平都(駐三甲堡),下屬以數字排行建制。1951年,把三甲上、下兩鄉均劃分縮小范圍,在圩邊設三圩鄉。1958年改為大隊,1983年改為鄉政府,1986年改為村委會,1989年改為管理區。1999年2月6日由陽春市人民政府批準設立三圩村委會,沿用至今。三圩村……。 |
明成化年間(1465-1487年),袁姓在生滿菖蒲草的沼澤邊建村,起名菖沼村。1951年從三甲下鄉劃分設立大新鄉,土改隊河農會干部不喜歡“菖蒲”之名,以鄉內有大車垌而命名為大新1983年改為鄉政府,1986年改為村委會,1989年改為管理區。1999年2月6日由陽春市人民政府批準設立大新村委會,沿用至今。大新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