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根據《江蘇省衛生鎮(鄉)考核命名及監督管理辦法》《江蘇省衛生村考核命名及監督管理辦法》的規定,省愛衛辦在前期暗訪的基礎上,于2021年11月—2022年1月分批組織有關專家對各設區市申報的江蘇省衛生鎮進行了技術評估,同時對申報的江蘇省衛生村進行了抽查。徐州市賈汪區江莊鎮等49個鎮、南京市浦口區江浦街道老虎橋社區等822個村各項創建工作達到《江蘇省衛生鎮(鄉)標準》和《江蘇省衛生村標準》要求,予以通過技術評估。 |
相傳北宋靖康年間楊家將后人南遷移民遷于此地,而得今名。1958年成立楊家大隊、新楊大隊、漁業大隊;1984年體改分別改名為楊家村村民委員會、新楊村村民委員會、漁業村村民委員會;2000年楊家村村民委員會與漁業村村民委員會合并成立新的楊家村村民委員會;2009年2月楊家村村民委員會與新楊村村民委員合并,名稱不變,沿用至今。楊家村:社區辦公地址位于區政府西北6公里處。……。 |
由古柏檀溪渡、太束、祠神渡三行政村合并而成,故更名聯合,亦因地處聯合圩得名。2000年3月由檀溪渡村村民委員會會、太束村村民委員會會、祠神渡村村民委員會會合并成立聯合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聯合社區:社區辦公地址位于荊山東路68號。……。 |
相傳南宋年間,戴姓遷此定居,后黃姓相繼遷入,村莊日漸擴大,設有四門:喇叭門、后墻門、闡門、木圈門,好象一座城,故名。1958年成立戴東、戴中、戴西大隊;1984年體改更名為戴東、戴中、戴西村村民委員會;1999年由戴東村村民委員會、戴中村村民委員會、戴西村村民委員會合并,更名為戴家城村村民委員會,2013年更名為戴家城社區居民委員會,2020年又改回為戴家城村村民委員會。戴家城社區:位于古柏街道東……。 |
以衛村、棠梨港二村各取一字得名。1984年成立衛村村民委員會和棠梨港村村民委員會;2000年3月衛村村民委員會和棠梨港村村民委員會合并,命名為衛棠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衛棠社區:社區辦公地址位于棠梨港路。……。 |
因原來永齊村土改時取名紅旗大隊、孔楊村取名為紅星大隊,兩村合并時就取名雙紅。2000年3月永齊村村民委員會、孔楊村村民委員會合并成立新的雙紅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雙紅村:位于古柏街道西南2公里處。……。 |
因該轄區翔鳳崗、唐倩圩兩個自然村各取一字組合得今名。1999年唐倩圩村村民委員會、翔鳳崗村村民委員會合并成立唐翔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唐翔村:社區辦公地址位于椏陽線。……。 |
因此村在古固城之中,地鄰古遺跡固城遺址,故名。1997年3月由原墻屋村村民委員會、原塘坑村村民委員會合并成立金港村村民委員會;2000年3月由原金港村村民委員會、原固城村村民委員會合并成立固城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固城社區:位于固城鎮政府所在地。……。 |
游山村簡介 固城鎮游山村座落在游子山腳下,全村轄9個自然村,824戶,總人口2740人,耕地面積2518畝,山林面積720畝,水面930畝,屬于典型的丘陵山區,自然資源比較匱乏,村級集體經濟薄弱。 一、今年我村在“強基工程”創建工作上全面啟動村莊環境整治,爭創“強基工程”通過,完成完善村內路面全面硬化,今年已對墻體出新80萬平方米,油漆2000多桶,開挖當家塘進行水塘清淤15個,對茶廠添置先進制……。 |
禪林村位于歷史名鎮固城集鎮以北3公里,1998年由原先的路西和天保兩個行政村合并而成。全村有7個自然村,8個村民小組,轄區面積3.5平方公里,673戶,2068人,耕地面積2100畝。村集體自然資源有礦山1座,現由縣國土資源局拍賣給金龍石料廠從事采石、加工石子生產,年產值1千多萬元,為村集體年增收5萬元,村民增收150萬元;水面100畝,發包給本村村民從事水產養殖,集體年增收0.8萬元;山林70畝……。 |
相傳九龍山下有一溪,名漕溪,流經該村,村以溪名。后因山洪沖刷,村旁水聚成塘,遂名漕塘。村委因此得名。1958年先后成立漕塘大隊,1984年體改分別命名為漕塘村村民委員會;1999年龍溪村村民委員會隊與井頭村村民委員會合并成立漕塘社區居民委員會;2020年9月,漕塘村與九龍村合并,成立新的漕塘村村民委員會。槽塘社區:位于固城鎮東南6公里處。……。 |
境內有漕塘境內48村集資興建的“永鎮古庵”,雕梁畫棟,流光溢彩,美輪美奐,民間稱之“花廟”,故名。2000年花廟村村民委員會與孫趙村村民委員會合并成立新的花廟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花廟村:位于固城鎮東南6公里處。……。 |
以荊塘村村民委員會、里溪村村民委員會合并,各取一字,得今名。2000年荊塘村村民委員會與里溪村村民委員會合并成立荊溪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荊溪村:位于漆橋鎮東北,緊鄰龍墩湖現代農業園區。……。 |
因此村委駐地為東壩鎮政府附近,故名。1958年建立東壩大隊;1983年更名為東壩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東壩社區:社區辦公地址位于東壩村。……。 |
東風村基本情況東風村位于風景秀麗的胥河以南,處于東壩集市中心,生態環境優美,水陸交通便利,商貿經濟繁榮,寧望公路從中穿過。全村有9個自然村,其中有5個處于集鎮。常住人口5000多人,其中農業管理人口共有724戶2128人。2012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304.2萬元,其中固定經營性收入102.9萬元,農民人均收入15664元。連續7年被評為“強基工程達標村”、先后獲得“南京市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蘇省……。 |
因是新建、中村兩個村村民委員會合并,取兩村村民委員會中“新”、“中”二字得名。2007年由新建村村民委員會和中村村民委員會合并成立新的新中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新中社區:位于東壩鎮西南4公里處,含姚家、濮家等自然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