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4日,為表彰先進,樹立典型,省愛衛會決定命名京山市、通山縣為“湖北省衛生城市(縣城)”;江漢區民意街等79個鄉鎮(街道)為“湖北省衛生鄉鎮(街道)”;確認孝感市等9個城市(縣城)為“湖北省衛生城市(縣城)”,武漢市江岸區新村街等71個鄉鎮(街道)為“湖北省衛生鄉鎮(街道)”。 |
“龍泉”是指轄區內有一座山,名龍泉山。龍泉街道所轄區域晚清時期屬縣東鄉夾山、西徑等里。民國時期,設明禮鄉、遜讓鄉。1949年6月,為武昌縣第四區(五里界)人民政府轄地。1950年,設江王、諒馬、高峰、覃廟、胡店等鄉。1951年,劃歸第八區(流芳)管轄。1956年,為豹澥指導組下轄龍泉鄉1958年,為同力人民公社(豹澥)龍泉管理區。1961年,改為區轄龍泉人民公社。1983年,設龍泉鄉,轄11個村民……。 |
襄陽縣轄鎮。1950年設張集區,后改為鄉,1984年復置區,1987年建張家集鎮。位于縣境東部,與 =棗陽市接壤,距縣府34公里。面積135平方公里,人口5.5萬。南臨漢丹鐵路的張家集火車站,黃(龍)雙(溝)公路穿境而過。轄何營、張咀、周垱、孟集、韓集、郭灣、何崗、史畈、張集、汪莊、方寨、聶崗、楊榜、王崗、中營、宋營、黃洼、范灣、高莊、王化營、新白、施營、徐渦、梅鋪、韓崗、劉寨、官溝、李營、邵棚2……。 |
老河口市轄鎮。1951年設第五區,1958年改為七一公社,1962年改為竹林橋區,1975年改為公社,1987年建鎮。位于市境東部,距市府23公里。面積108.6平方公里,人口3.4萬。207國道從西部通過,半(店)齊(家崗)公路橫貫東西。轄小賀營、梁曹洼、謝營、范沖、小陳營、大張洼、陳家營、小左崗、連花堰、丁樓、賀灣、溫崗、王李崗、王灣、馬灣、朱崗、鄧家營、韓家大堰、孟灣、蘇家店、周崗、竹林橋、……。 |
老河口市轄鎮。1951年屬第五區,1958年屬五星公社,1987年建薛集鎮。位于市境東部,距市府30公里。面積59.6平方公里,人口2.7萬。半(店)齊(家崗)公路從鎮中穿過,接207國道。轄薛集、馬崗、潘洼、陳家廟、天明齊、王崗、王堰、吳家洼、王河、齊崗、上寨、曾家崗、南劉崗、關節崗14個村委會和薛集1個居委會。農業以種植水稻、小麥、芝麻為主。鄉鎮企業以農機、建材、飲料、輕紡、化工為主。.……。 |
老河口市轄鄉。1958年屬五星公社,1987年建袁沖鄉。位于市境北部,距市府15公里。面積60.4平方公里,人口1.7萬。李(家溝)紀(洪崗)公路縱貫南北。轄袁沖、馬道崗、童灣、郝崗、下四河淤、槐樹灣、吳家橋、杜家莊、李方成、孟橋川、土地嶺、薛溝12個村委會。農業以種植小麥、水稻、棉花、芝麻、煙草為主。鄉鎮企業以石灰、農機修配、農副產品加工為主。.……。 |
湖北省棗陽市平林鎮位于光武帝劉秀故里,棗陽市南45公里的丘陵山區。地處國家一級風景區大洪山余脈,南陽盆地避風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四周群山環繞,海拔高度達125—400米,中間為丘陵盆地,山青水秀,景色宜人。全鎮版圖面積為217平方公里,轄18個村,8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萬人,耕地面積4萬畝。.……。 |
車河農場位于鄂西北腹地,棗陽市境內,毗鄰漢十高速公路和漢丹鐵路南側,襄洪公路、隨南公路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利。全場國土面積 75平方公里,耕地1.6萬畝,林地 5萬畝,養殖水面5000畝,且土質肥沃 , 氣候適宜,無霜期長。場內水泥路、渠縱橫交錯,農業排灌設施齊全,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常年以水稻生產為主,盛產小麥、油菜、棉花、花生、瓜果,水產養殖和畜禽養殖獨具特色,享有棗南“魚米之鄉”的美譽! 。 |
棗陽市轄鎮。1958年設熊集公社,1975年設區,1987年建鎮。位于市境西南部。距市中心22公里,與漢(口)丹(江口)鐵路線相距15公里。面積108平方公里,人口2.8萬。轄前營、高莊、盧崗、熊集、熊河、茶庵、-、檀灣、段營、后營、杜崗、灣堰、孫沖13個村委會。鄉鎮企業以建材、農產品加工、機電、化工為主。農業以小麥、水稻、棉花、煙葉種植為主。.……。 |
七方鎮地處鄂北崗地,屬于亞熱帶季風區,四季分明。316國道橫貫全境,東距棗陽市區20公里,西接襄樊,距劉集機場僅30公里,距漢十高速公路最近的琚灣出口不足20公里,區位優勢明顯,是棗西北經濟、文化中心。全鎮版圖面積305.02平方公里,轄75個村(社區居委會),462個村(居)民小組,2.2萬戶,10.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9萬人,耕地面積22.5萬畝! 2005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13.5億元,其……。 |
枝江市百里洲鎮位于長江中游荊江段首段,是萬里長江第一大江心洲,因環江堤防長74公里,合百余華里,故得名百里洲。1955年成立百里洲區,后多次變更,1998年撤鄉建鎮,版圖面積213平方公里,現轄41個村(居)委會,常住人口近10萬。百里洲鎮區位優越,北與枝江城區相望,西距三峽大壩70公里,三峽機場30公里,東距武漢250公里。境內有3個汽渡碼頭、1個快艇碼頭和35個客貨營運點,電力、電信等基礎設施……。 |
榔坪鎮位于長陽西北部,北鄰秭歸,西接巴東,素有“川鄂咽喉”和“宜昌西大門”之稱。全鎮國土面積535平方公里。總人口42059人,耕地總面積73431畝。318國道橫貫全鎮37公里,全鎮通車里程809公里,村村通公路,F有12個村,88個村民小組。 榔坪鎮海拔落差大,高山、次高山、低山并存,立體氣候特征明顯,有豐富的林特和礦產資源。在西部林區生長有珙桐、銀杏、水杉、銀鵲等28種珍稀樹種群落,特別是珙……。 |
四千年巴國故都,八百里夷水名疆。 漁峽口鎮地處長陽西大門,西鄰巴東,南接五峰,為宜昌市邊際口子鎮。清江橫貫東西,榔水公路溝通國道,水陸交通暢達,中心集鎮距縣城129公里,距水布埡工區18公里。全鎮轄6個村105個村民小組,l0246個居民戶,總人口37362人,農業人口35718。國土面積294.2平方公里,森林覆蓋面積75.6%,耕地面積4779公頃,水域面積524公頃。境內自然資源儲量豐富,銅……。 |
資丘鎮位于長陽西部,鎮政府所在地距長陽縣城102公里,距著名的清江隔河巖大壩80公里。全鎮國土面積383.2平方公里,轄19個村,126個村民小組,11476戶,40594人,耕地面積68524畝,地域海拔高度在20米至2100米之間,呈典型的三帶立體氣候特征。鎮內水陸交通、通訊暢達,清江水路縱貫全鎮,公路四通八達,總通車里程573公里,19個村中有13個村通電話。 資丘鎮內物產、資源豐富,農業項……。 |
秭歸縣轄鎮。1949年由5個小鄉組成,1955年改-區,1975年改-公社,1986年設-橋鎮。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城28.5公里。面積267平方公里,人口3萬。秭(歸)楊(林橋)公路貫通境內。轄-橋、三渡、天鵝、大堰、瓦屋場、白巖、金竹園、偏巖、馬回營、板橋、水井盆、鳳凰嶺、窯坪、向王山、水漕口、熊家山、響水洞、白金埫、朱棋荒、雙溪溝、漆子山、趙家山、鄒家灣、石鼓池、熊莊、沙地、云峰、打魚池、白鶴……。 |
秭歸縣轄鄉。1958年建峽光公社,1962年改為泄灘公社,1986年設鄉。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12公里。面積145平方公里,人口1.8萬。交通以水路為主,碼頭有巴東、宜昌的客輪?。轄老墳園、陳家灣、彭家、萬家、棋盤嶺、作坊、徐家山、坊家山、何家河、柴家灣、后巖、白家河、白巖頭、白家坪、九條嶺、核桃坪、石鼓坪、黃家山、水田灣、陳家坡、蒿子坪、桂花坪、柳池子23個村委會。以農業為主,盛產夏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