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4日,為表彰先進,樹立典型,省愛衛會決定命名京山市、通山縣為“湖北省衛生城市(縣城)”;江漢區民意街等79個鄉鎮(街道)為“湖北省衛生鄉鎮(街道)”;確認孝感市等9個城市(縣城)為“湖北省衛生城市(縣城)”,武漢市江岸區新村街等71個鄉鎮(街道)為“湖北省衛生鄉鎮(街道)”。 |
通海口鎮位于市境西南部,南臨洪湖,西接監利,是三縣市交界的口子鎮。下轄24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1個原種場。國土面積115.2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61640畝,其中水產養殖面積3.5萬畝,總戶數13萬戶,總人口55158人,其中城鎮人口2.8萬人。 全年實現社會總產值14億元,比上年增長29.1%;地區生產總值4.5億元,增長33.4%;社會固定資產總投入9760萬元,增長85%;招商引資到位資……。 |
西流河鎮像一顆明珠,鑲嵌在江漢平原腹地,與大武漢緊緊相鄰,為仙桃市的東南門戶。西流河鎮東連漢陽,南濱洪湖,西接仙桃城區,北倚漢江分洪道,國土面積245平方公里,11萬人口,14.7萬畝耕地,轄64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是大武漢周邊活力四射的衛星城鎮。人文薈萃的歷史名鎮。西流河境內一條大河縱貫東西,河水因時因勢時而西流,故河以水名,鎮依河名。早于明萬歷年間,此地即有行政建制。經七百多年涵聚積淀,西流……。 |
天門市轄鎮。1959年設黃潭公社,后改區,1987年建鎮。位于市境中部,天門河北岸,距市區西7.5公里。面積61平方公里,人口6.7萬。省干線荷(包湖)沙(洋)公路橫穿境內。轄西廟嘴、新華、小木橋、白龍、窯臺、石場、魯加店、敖堤、黃潭、水府廟、徐馬灣、絲崗灣、楊泗潭、張臺、七屋嶺、陽臺、向張家嘴、陳潭、黃茅湖、徐南、姚院、羅口、彭灣、復興、龍嘴、曹灣、前河臺、干嶺、新王、曾巷、馬家直河、八灣、危湖……。 |
小板鎮位于天門市東南方,東經113°12′ ,北緯30°26′,西距天門市區約4.5公里,東距武漢120公里,總人口38814人,轄25個行政村,198個村民小組。鎮區由天門河、小板支渠南北相夾,荷沙公路自東向西貫穿全境,天仙一級公路橫臥于南,天麻公路、天彭公路在鎮區西部與荷沙公路三相交匯,地理條件優越,水陸交通方便。小板鎮充分利用“三優”﹙既人才優勢﹑交通優勢﹑地理優勢﹚,做好“兩字”文章:一“……。 |
天門市轄鎮。1950年設天北區,后改為九真區,1956年改指導組,1975年復區,1958年改紅光公社,1961年再復區,1987年建鎮。位于市境東北部,距市區中心11公里。面積162平方公里,人口7.2萬。省干線李(場)毛(嘴)公路從鎮中穿過。轄九真、龍背、張廟、張店、彭廟、新河、利涉、貓嘴、嚴場、駱駝廟、郭大、汪橋、陸嶺、郭埠、溝灣、東廟、尹巷、三合店、明廟、高垱、何場、四合鎮、中萬、周場、沿……。 |
楊市地處江漢平原腹地的中國明星市--潛江市南城區。東臨仙桃,南靠總口,北接園林,西抵周磯。處域總面積8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1639畝,轄區常住人口2.92萬人,下轄17個村,1個社區,2個場。 楊市自然資源得天獨厚。楊市土壤肥沃,氣候溫和,特產豐富,素稱“魚米之鄉”。漢宜高速公路、“318”國道橫貫全境,章華大道、襄岳公路縱臥其間,寬闊的章華大道將楊市南城區與中心城區連為一體。潛江森林公園像一塊……。 |
孝感市轄孝南區、孝昌縣、大悟縣、云夢縣,代管安陸市、應城市、漢川市,共有107個行政建制的鄉、鎮、場、街道辦事處,2978個村民委員會。轄區面積8910平方公里。年末耕地總資源302.36千公頃,其中常用耕地面積261.27千公頃。全市戶籍總人口527.43萬人。全年出生人口5.58萬人,出生率10.58‰;死亡人口2.93萬人,死亡率5.56‰;人口自然增長率5.02‰。全市常住人口485.18……。 |
神農架林區轄6鎮2鄉、67個行政村、10個居民委員會、324個村民小組,1個林業管理局、1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1個大九湖國家濕地公園管理局、1個省級旅游度假區管委會和1個省級生態園區管委會。轄區面積3253平方公里,常用耕地面積6021公頃。全區戶籍人口為79640人。其中:男性人口為42544人,女性人口為37096人,男女性別比為114.7:100。全區共出生997人,出生率為12.5‰……。 |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地處鄂西南山區、清江中下游,地跨東經110°21至111°21、北緯30°12至30°46。縣域面積3420平方公里,轄11個鄉鎮,146個行政村,908個村民小組,14個社區,125個社區網格,戶籍人口38萬,土家族等少數民族占65%。東鄰宜都,南交五峰,西毗恩施巴東,北接秭歸和宜昌市。距省會武漢320多公里、三峽機場32公里、長江水運碼頭紅花套28公里。318國道、滬渝高速、宜……。 |
漢川建縣始于南北朝北周武帝保定元年(公元561年),因漢江橫貫全境而得名,素有“魚米之鄉、江漢明珠”的美譽。1997年3月撤縣設市,全市國土面積1663平方公里,轄25個鄉鎮場辦事處、1個省級高新區,人口113萬。是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縣市、全國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范縣(市)、全國最佳楹聯文化城市、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華詩詞之鄉、中國河蟹之鄉。縣域綜合實力穩居全省一類縣市十強,連續五年被評為“全……。 |
應城市位于湖北省中部偏東、孝感市西南。地處東經113°19′—113°45′,北緯30°43′—31°08′。東臨漳、涢水與云夢縣為界,東北與安陸市毗連,西與天門市、京山縣接壤,南與漢川市為鄰。中心城區東南距武漢市公路91公里,東距孝感市公路50公里。面積:境域東西寬43公里,南北長48公里;版圖面積1103.38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積0.59%。人口:戶籍總人口64.62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5.5……。 |
武穴是一座美麗的江城,地扼吳頭楚尾,素有“三省七縣通衢”、“鄂東門戶”和“入楚第一港”之稱。前身為廣濟縣,古稱“佛國”,取“廣施佛法,普濟眾生”之意。1987年,經國務院批準,撤縣建市。全市版圖面積1246平方公里,轄12個鎮處、342個村(社區),總人口82.34萬人。近年來,我們搶抓長江中游城市群、武漢城市圈、大別山振興發展規劃等重大戰略機遇,堅持新發展理念,按照“穩中求進”總基調,突出“率先……。 |
團風地處湖北省東部、大別山南麓、長江中游北岸。1996年黃岡撤地建市時設立的新縣,全縣版圖面積838平方公里,轄8鎮2鄉、296個行政村(社區),總人口38萬,素有“鄂東門戶”和“小漢口”之稱,是鄂東連接武漢的“橋頭堡”。團風歷史悠久,人杰地靈。始于唐代,至宋代形成集市。歷史上古鎮團風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曹操曾屯兵烏林,朱元璋曾在這里戰敗陳友諒;素來商業繁盛,明、清年間商賈云集,集市繁榮,是長江沿……。 |
鶴峰縣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東南鄰湖南省石門、桑植二縣。面積2892平方千米。2004年末總人口215843人。縣人民政府駐容美鎮。郵編:445800。代碼:422828。區號:0718。地處武陵山脈北段,境內地形西北高,東南低。全縣平均海拔1147米,東南面的江口谷地海拔194.6米,東北中部的牛池海拔2095.6米,兩地相對高差1901米。河流以源于北部的溇水為主,蜿蜒流經中部,于東南出境至湖南……。 |
咸豐縣始建于公元(清雍正十三年),縣名取“咸慶豐年”之意。古有“荊南雄鎮”、“楚蜀屏翰”之譽,今有湖北“西大門”之稱。全縣版土面積255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4萬公頃,占17.2%,林地面積19.7萬頃,占77.3%,平均海拔800米左右。轄10個鄉鎮一個區,288個村,總人口36.74萬,以土家族、苗族為主的17個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85%。咸豐位于鄂、湘、黔、渝四省(市)邊區結合部,距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