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根據《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開展2021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申報和監測工作的通知》(農辦產〔2021〕9號)要求,今年農業農村部開展了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推介和監測工作。經地方推薦和專家審核,農業農村部擬推介北京市門頭溝區雁翅鎮田莊村等254個鄉村為2021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擬將北京市密云區古北口鎮古北口村等532個鄉村納入2010﹣2017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監測合格名單 |
前王莊村是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大義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371724102243。 |
董家樓村位于叩官鎮駐地北10公里處,大北山南麓,植被豐茂,風景秀麗。現有125戶339口人,村莊古老悠久,古屋、青石板路、古井,形成了別具風味的古村落。該村“戶戶通”工程硬化主次街道830米,鋪裝硬化巷道2000米,并配套鋪設排水溝2000米。實施“戶戶通”過程中,注重就地取材,搬石壘墻,保留鄉村原有文脈,留住鄉愁。在巷道硬化時,注重考慮特色村的整體設計理念,采用來自本鎮石材小區內的廢棄石料和本村……。 |
前于里長屯村是山東省德州市夏津縣蘇留莊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371427101287。 |
劉道之村是山東省聊城市江北水城度假區李海務街道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371502011235。 |
韓莊村位于修武縣北部,距著名的云臺山風景旅游名勝區2.5公里,森林覆蓋率68%。該村成立環境衛生清潔隊和監督隊伍,村莊清掃率和道路硬化率100%,建立了中心綠化帶,栽種各種花卉樹木,修整草坪,避免水土流失。韓莊村重視發展生態文化傳統,全村居民房屋均設計成仿古院落,村中心街道設置文化墻,內容有黨風、政風、廉政建設,七賢文化、村規民約等,營造出強烈的文化氛圍。成立了文化演出隊,修建有文化活動中心,文化……。 |
清初,楊姓在此種地,建打谷廠,取村名為楊場,后演變為楊廠。1949年屬孟窯鄉。1955年屬孟窯中心鄉。1956年屬孟窯鄉。1958年為楊廠大隊,屬韓董莊人民公社。1973年屬蔣莊人民公社。1983年為楊廠村民委員會,屬蔣莊鄉。楊廠村……。 |
韓營村:位于杏山區北部,與南水北調渠首緊緊相連,轄韓營、余樓2個自然村,人口1817人,土地面積3096畝,桑陶路從村中穿過。 韓營村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近年來,該村重點發展以柑桔為主的林果業,現柑桔面積已發展到3200畝,畜牧養殖和建材加工也是該村的支柱產業,現有50萬元以上的碎石企業3家,800頭以上的養豬場1個,100頭以上的養豬場8家。 該村正確運用“4+2”工作法,大力推進各項工作,……。 |
雷姓自今王洛鎮閻寨遷此,居窯洞,故名。清代屬里仁保。1932年屬三區書院鄉。1941年屬紫云鄉。1948年屬二區。1949年屬李莊區。1958年設雷洞大隊,屬孫祠堂公社。1984年稱雷洞村民委員會,屬孫祠堂鄉。1998年鄉改鎮,屬紫云鎮。雷洞村……。 |
據《密縣志》記載:位于馬莊西南山腳下,有條天然的石灰溶巖洞,深三華里,寬7米,高約3米,四季流水不斷。相為古代神仙廣成子所居,黃帝曾來此訪道。有三千年的歷史,故稱神仙洞。1948年屬米村區,1965年屬尖山公社。1980年成立神仙洞大隊。1983年撤銷神仙洞大隊選舉產生神仙洞村民委員會,同年公社改鄉,神仙洞村民委員會屬尖山鄉。1996年米村撤鄉建鎮。2005年尖山鄉劃歸米村鎮,2006年成立尖山風……。 |
清康熙五十年(1711)趙家廟碑記載。趙氏始祖趙敬忠、趙景忠從千里之外的北直隸永平府昌黎縣遷來,以養水牛為業,故名。1949年屬大賓鄉。1955年屬大賓中心鄉。1956年屬大賓鎮鄉。1973年為水牛趙大隊,屬太平鎮人民公社。1983年為水牛趙村民委員會,屬太平鎮鄉。2008年屬太平鎮。水牛趙村……。 |
明洪武年間,單姓自山西洪洞縣遷居此地,以姓氏取村名為單拐,故名。1949年,設立平原省,屬平原省清豐縣第一區。1950年,改屬平原省八區。1952年,撤銷平原省,屬河南省清豐縣八區。1958年,為柳格人民公社單拐大隊。1962年,為雙廟人民公社單拐大隊。1983年,體制改革,為雙廟鄉單拐村民委員會。單拐村……。 |
據宋朱熹六代孫朱霆隨兄奉召由福建遷洛,明丙子科學人,后登進士,時任湖北公安縣令,謝任后居洛陽南關,謝世后擇葬北邙,子孫守墓而居,傳六世孫朱厚政擇居圖河北岸,建立村寨,繁衍生息,故命名朱家寨。1949年屬洛陽縣平樂三區,后屬鳳臺十一區。1954年成立朱家寨高級社,屬送莊鄉。1958年成立朱家寨大隊,屬平樂公社。1962年改屬送莊公社。1984年改為朱家寨村民委員會,屬送莊鄉。1998年屬送莊鎮。朱家……。 |
此村南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煤,而村北地下卻是碳。煤和碳在此截然分開,所以名“脊斷”,后人在此居住建村改名“積善”,意為崇尚積德行善。民國《續安陽縣志》改稱“東積善,西積善”,此村居東,故名。1949年設東積善村。1958年9月改為東積善生產大隊,屬銅冶公社。1984年改為東積善村民委員會,屬銅冶鄉。1987年8月撤鄉建鎮,屬銅冶鎮,至今。東積善村……。 |
明初,杜姓從山西洪洞遷移至湯陰縣任固鎮杜施濟村落戶,傳至第四代有一支杜姓遷移到安陽縣瓦店鎮附近落戶,以姓氏得名杜莊。1985年《安陽縣標準地名手冊》載有杜莊。1949年后成立杜莊村。1958年成立杜莊生產大隊,屬瓦店公社。1984年成立杜莊村民委員會,屬瓦店鄉至今。杜莊村……。 |
雙泉村位于武漢市黃陂區木蘭鄉木蘭山南麓的木蘭川,南距武漢城區68公里。全村有13個自然灣,村民600多戶2500多人。其中的大余灣現有村民108戶,居民324人,有75棟明清時期古民居。這些古宅均用大塊條石砌成,石面上琢有細致入微的滴水線。大余灣得木蘭之靈氣,鐘靈毓秀,人才輩出。據村譜記載,曾有宋代一門三太守,五代四尚書出自雙泉村。這里村民聰慧勤勞,雕匠、畫匠、石匠、木匠遠近聞名,特別是制陶窯匠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