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開展廣東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活動,省委農辦、省司法廳、省民政廳聯合下發了《關于開展2022年廣東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活動的通知》,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了申報推薦工作。通過自下而上層層推薦、考察和審核,擬確認廣州市越秀區洪橋街道德源里社區等334個村(社區)為2022年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單位。 |
因轄內在清代已有德源里,故名。1954年成立洪橋街第一、第三居委會。1960年第一、二、三居委會組成洪橋人民公社第一管理區。1961年恢復洪橋街第一、第三居委會。2002年改稱德源里社區居民委員會、應元社區居委會。2014年2個居委會合并,保留德源里社區居民委員會名稱沿用至今。德源里社區……。 |
因原是沙涌南村,成立居委會后,沿用村名。1958-1986年屬三元里人民公社瑤臺大隊。1988年成立沙涌南居委會,先后屬郊區、白云區礦泉街道。2005年8月后改屬越秀區礦泉街道,名稱沿用至今。沙涌南社區……。 |
因轄內有清朝的至寶坊,故名。2002年由多寶街第十居委會部分轄區、第十一居委會部分轄區、第十二、十三居委會合并成立,2014年吉祥坊居委會并入,名稱沿用至今。永慶坊社區:2023年7月成立,由原至寶社區更名而來。總面積約0.09平方公里,東至寶華路,西南至恩寧路,北至多寶路。……。 |
因位于原泮塘村,故名。自合并以來,名稱沿用至今。泮塘社區……。 |
因位于原汾水村,故名。2001年,由茶滘居委會拆分為茶滘、永安、汾水居委會,名稱沿用至今。汾水社區……。 |
因轄內有主要小區江麗苑,故名。2001年1月1日成立江麗居委會,名稱沿用至今。2004年10月1日轄區范圍變更:原南賢居委會轄內的麗景灣、匯美景臺、中海錦苑小區劃入江麗居委會;2008年10月1日原江景居委會轄內的珠江廣場小區劃入江麗居委會。江麗社區……。 |
“龍”是權勢、高貴、尊榮的象征,寓意功名綿延不斷,故名。1961年,為躍龍街第七、第八、第十居委會。2002年7月,三個居委會合并,成立永龍居委會,名稱沿用至今。永龍社區……。 |
因轄內有兆龍里,故名。巷名的“龍”字與福建龍溪鄉潘氏遷此定居有關。2002年3月,原南華西街道第十二、十三居委會及聚龍居委會(部分)合并成立兆龍里居委會,沿用至今。兆龍里社區……。 |
因轄內原有廣州絹麻廠,故名。2002年6月1日成立,沿用至今。2020年6月30日,將南富、絹麻社區居委會“二分為三”,新成立怡景社區居民委員會。絹麻社區……。 |
因轄內有東暉花園,故名。2000年8月4日成立,沿用至今。2016年7月4日將東暉、華港社區拆分為3個社區,增設東逸社區居民委員會。東暉社區……。 |
前進街天力居社區成立于2003年9月,轄區范圍東至東環高速路,南至黃埔大道,西至東圃二馬路,北至雅怡南路,轄區面積約0.8平方公里。該社區轄內有19座商住樓宇,轄內住戶總數約1620戶,常住人口約4900人,其中戶籍人口約占800人,流動人口約4100人。社區轄內共有4家物業管理公司,由專職的物業管理工作人員,保安隊伍和衛生清潔隊伍對小區進行日常的管理。轄區內有三大工業區:宦溪西路工業區、車陂十三……。 |
祈求村民能五谷豐登之意,故名。南宋期間建村;解放初期屬番禺縣第九區和風鄉,1962年成立神山大隊;1964年從神山大隊分出成立慶豐大隊;1984年改稱鄉政府時定名五豐;1987設立五豐村委會,沿用至今。五豐村……。 |
園夏村會位于106國道龍歸段西面,面積約1平方公里,下轄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700多人,外來人口約5000人,是太和鎮最西面的村委會。園夏村委會距離廣州市區18公里,離太和鎮政府6公里,只有一條道路通往106國道,地緣優勢較弱。地處平原地帶,地勢較低,園夏村委會利用本地的特點發展村社集體經濟,利用靠近周邊工業園區優勢,吸引外資,出租難以耕種的土地建廠房,辦企業,增加集體經濟收入。經過幾年的努力,……。 |
橫沙村原名叫沙頂,稱此地為沙頂,故名。原為橫沙村土地,1993年被市政府征用。2010年由開發商建設商品房。2011年小區居民入住后,成立沙頂社區居民委員會,沿用至今。沙頂社區……。 |
因該居委會主要管轄原黃邊村,故名。2002年成立,原屬新市鎮,新市鎮撤鎮改街后屬嘉禾街道管轄,2014年鶴龍街道從嘉禾街道分出,劃歸鶴龍街道管轄,沿用至今。黃邊社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