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開展2022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推介活動的通知》(農辦產〔2022〕3號)要求,今年我部繼續開展了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推介工作。經地方推薦和專家審核,我部擬推介北京市門頭溝區妙峰山鎮炭廠村等256個村落為2022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
烏石峰村是湖南省湘潭市湘潭縣烏石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30321114238。 |
瓦灶村是湖南省郴州市蘇仙區棲鳳渡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31003103202。 |
下灌村是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灣井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區劃代碼為431126103212。 |
旭東村是湖南省衡陽市石鼓區角山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10,為鄉中心區。區劃代碼為430407100201。 |
大安村位于赤石鎮的北部,在赤石鎮三塊小盆地之一的“大安峒”內,是著名的革命老區,區域面積約100平方公里,村委會駐地塘尾距離集鎮9公里,山地面積12.12萬畝,耕地面積3474畝,其中:水田2475畝,旱地275畝,其它臨時性耕地724畝。大安村轄中心段、含頭嶺、東坑、新杏、榕樹仔、東圍、江仔下、新陂頭、龍新、雞龍山、大竹園、埔頂、塘尾、橫路、何興圍、上田心、下田心、胡安、南華塘、三角坑、上村、新……。 |
因由“三那”(那傍、那梨、那向)、“兩蓬”(蓬山、蓬海)五條自然村成立行政村,區“那”、“蓬”組合而成,故名。新中國成立后1949年11月撤銷保甲制,建立區、鄉,屬四區埠五鄉。1953年結束土地改革,六月民主建政,由“三那”(那傍、那梨、那向)、“兩蓬”(蓬山、蓬海)5條自然村成立那蓬鄉,屬十區。1956年12月農業合作化,開始合并小鄉,區冠以地名,屬平岡區平東鄉。1957年2月撤區建大鄉,屬平岡……。 |
1985年從潭邊鄉分出設立為足榮鄉,1987年2月設立為足榮村委會,1989年設立為足榮管理區,1999年設立為足榮村民委員會,一直沿用至今。足榮村……。 |
1949年9月屬一區上北鄉,1951年12月屬上藍鄉,1957年12月屬藍田鄉,1958年屬龍城公社轄,1961年成立上東大隊,1984年3月改為上東鄉,1987年1月稱上洞村民委員會,1989年10月稱上東管理區,1999年5月改稱現名至今。上東村……。 |
因和城樟、小樟連在一起,故名。1950年為連樟鄉。1958年為連樟大隊。1983年為連樟鄉政府。1986年為連樟村委會。1990年為連樟管理區。1998年10月7日改設為連樟村委會,沿用至今。連樟村委會位于連江口鎮東南面,距鎮政府約13公里,人口2146人,轄區有17條自然村,耕地面積1100畝。村民以種植冬瓜、砂糖桔、麻竹筍等經濟作物為主。冬瓜、砂糖桔生產已形成一定規模。村委會現有干部4人,黨員……。 |
舊時叫井塘村,古稱福安寨,清時由于寨內外水井多池塘多,而改稱井塘寨,后改稱紅光村。1983年稱紅光鄉,1987年稱紅光管理區,1999年稱紅光村委會,沿用至今。紅光村……。 |
軍船頭村是革命的老蘇區毗鄰紅灣與東涌接壤,全村400多戶,農業人口2500人,黨員人數50多人,耕地面積850畝,其中水田面積450畝,旱園400畝,是一個純農地區,群眾主要經濟收入來源靠種田和蔬菜為主,軍船頭村地理位置位于汕尾港末端田地低畦,屬淡水頭減水尾,加上海涵有十二座,集體沒有來源收入,經濟非常困難,我們通過開展依法治村的實踐,多為群眾辦實事好事來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提高群眾生活的重要措施,……。 |
南社村位于茶山鎮東南面,距離東莞市區約18公里, 交通便利,占地面積4.13平方公里,下轄7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3690人,外來人口約1萬人。2016年,南社村村組兩級經營總收入為3362萬元,純收入為1808萬元,集體經濟保持穩步增長。自2015年以來,茶山鎮南社村連續6次登上央視節目,使茶山乃至東莞深厚的歷史文化和獨特魅力呈現在全國人民眼前。其中,央視4套《記住鄉愁》欄目播出《南社——孝敬有方……。 |
崖口村是中山市南朗鎮管轄的一個行政村,有八個村民小組。東堡、西堡、平山、中堡和向西共五個小組主姓譚,楊家小組主姓楊,陸家小組主姓陸,化美小組主姓肖。譚、楊、陸、肖為崖口村原有四大姓氏,解放后接收一部分外來戶,現在全村共有五十三個姓氏。崖口村的地理位置在珠江口西部地區,交通發達,訊息靈通,南鄰珠海市,東臨伶仃洋,隔海相望是深圳、香港。這里背山面海,土地肥沃,氣候溫和,年降雨量有二仟至三仟毫米,能耕能……。 |
1987年1月成立社光村村委會;1989年12月改為社光管理區委員會;1999年5月1日再改為社光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社光村……。 |
東春村位于距離鎮政府10公里、海撥500米至1000米的大明山半山腰上。全村分為8個自然莊,503戶,總人口2013人。全村設有1個黨總支部,黨員48人,設5個莊支部,村委會下轄8個經聯社,13個村民小組。該村擁有林地面積3. 2萬畝,其中八角及其它經濟林面積為2.3萬畝,全村沒有水田,是一個典型的依靠八角經濟林發展生產的村莊。全村90%以上居民住上了磚混樓房,70%以上村民在上林縣城購買了商品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