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廳<關于開展2021-2023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湖南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推薦申報工作>的通知》(湘文公共〔2021〕61號)要求,經市州推薦、專家評審,確定了2021—2023年度“湖南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擬命名名單。 |
泉湖鎮位于衡南縣西部,距衡陽市區35公里,322國道、湘桂鐵路及湘桂鐵路客運專線穿鎮而過,東臨譚子山鎮,南與柞市鎮、祁東縣白鶴鋪鎮交界,西至雞籠鎮,北接衡陽縣峴山鎮,是大岐山禪心修養旅游線路中的重要節點鄉鎮,交通十分便利。轄區現有16個行政村,兩個居委會,總面積90.43平方公里,總人口約4.2萬人。鎮黨委下設50個黨支部,共有黨員1169人。泉湖鎮地形以丘陵為主,是一個傳統的農業鎮,全鎮現有耕地……。 |
衡陽縣轄鄉。1952年設石市鄉,1956年并入渣江鄉,1958年改石市公社,1982年復改鄉。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城33公里,面積146平方公里,人口5.3萬,鄉政府駐景公祠。西(渡)界(牌)、石(市)呆(鷹嶺)、石(市)金(屏)公路以石頭橋為交會點通往各村。轄石市、石獅、南陽、龍田、太清、鐵流、歐江、興元、高彎、西河堰、珍珠、護龍、太平橋、屈灣、三望沖、靈川、明星、月塘、湘琳、雙河、黃泥山、觀音……。 |
中村鄉、龍渣瑤族鄉、平樂鄉成建制合并設立中村瑤族鄉炎陵縣轄鄉。1949年屬三區,1952年屬六區,1956年為中村鄉,1958年更名中村公社,1984年復置鄉。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城45公里,面積108平方公里,人口0.8萬。鄉政府駐中村墟。106國道橫貫鄉境。轄九潭、龍坪、梅崗、心田、聯西、中村、道任、羅浮江、深渡、龍潭10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烤繭、造紙、水電。農業主產水稻,盛產蠶繭、柰李、香菇、……。 |
醴陵市轄鄉。1950年屬第五區,1956年為嘉樹鄉,1958年屬泗汾公社,1961年析置嘉樹公社,1984年復置鄉。位于市境南部,距市府17公里,面積56平方公里,人口2.03萬。鄉0駐蠟樹下。轄羅沖、儒塘、滲塘、杉仙、楓林、玲瓏、嘉樹、溫塘、荷樹、荊林、烏石、玉茶、冷水潭、里都、上長水15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工業瓷、日用陶瓷、鞭炮、油膏、水磨石及煤行。農業主產水稻、茶葉。.……。 |
醴陵市轄鎮。1950年屬第一區,1956年為兔潭鄉,1958年屬浦口公社,1961年析置白兔潭公社,1984年建鎮。位于市境東部,東與江西省萍鄉市接壤。距市區25公里,面積48平方公里,人口3.2萬。鎮0駐白兔潭。106國道貫穿境內。轄田心、氽湯溪、白市、古塘、尖山、洙塘、湖下、黃甲、樂塘、泉山、石庵、嶠嶺、蛇青、鯉魚、水口、大山16個村委會和上街、中心、車站3個居委會。工業有花炮、印刷、造紙等行……。 |
楓林市鄉與黃獺嘴鎮成建制合并設立楓林鎮醴陵市轄鄉。1950年屬第十一區,1951年屬第十四區。1956年為楓林市鄉,1958年屬黃獺嘴公社,1961年析置楓林市公社,1984年復置鄉。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府28公里,面積50平方公里,人口1.8萬。鄉0駐五石。轄唐家坳、白眉沖、黃村、蔣家橋、太陽橋、五石、馬家沖、井灣、分水坳、佑沖、龍潭橋、班沖、肖家沖、楓林市、新莊、青龍、長樂17個村委會。瓷業較……。 |
槚山鄉、網嶺鎮1鄉1鎮成建制合并設立網嶺鎮攸縣轄鎮。1950年屬二區,1956年析置網嶺鄉,1958年為衛星公社,1961年析置網嶺公社,1984年建鎮。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城30公里,面積95平方公里,人口3.7萬,鎮政府駐網嶺。湘東鐵路、106國道縱貫境內。轄羅家坪、慈頭嶺、楊家洲、里旺、竹實沖、新陂、漣灘、槐塘、西塘沖、東沖、北聯、陶和、龍形、大新龍、小坪、北坪、笙塘、荷葉塘、洞井、宏市、良江……。 |
撤銷沔渡鎮、石洲鄉,設立新的沔渡鎮沔渡鎮位于縣境中東部、東鄰江西省井岡山市睦村鄉,東南連十都鎮,西連石洲鄉,西北與霞陽鎮接壤,北與茶陵縣江口鄉交界,省道S321線穿鎮而過,距縣城15公里。全鎮轄16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23個村民小組,土地面積125平方公里。農、林、牧、漁總產值3549.7萬元,其中農業產值1434.4萬元,林業產值1299萬元,牧業產值717萬元,漁業產值99.3萬元。耕地1……。 |
湘鄉市轄鎮。1950年置虞塘鄉,1962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87年建鎮。鎮政府駐楓紫殿。位于市境南部,面積89平方公里,人口3.7萬。通地方干線公路。轄虞塘、復興、楊占、永忠、岱夫、嚴山、枚下、赤石、方塘、黃里、羅宏、衛星、五星牌、清水塘、楓林、洗馬、郭門、肉鷺、蘇坡、白石峰、大青、勝天、金木、金峰、觀賢、水竹沖、韶江、高維、洋潭、河家、后塘、后河、新河、鄧市、蘇中35個村委會和楓紫殿……。 |
石鼓鎮位于湘潭縣西南邊陲,與湘鄉市、雙峰縣接壤,東南毗鄰青山橋鎮,東北接分水鄉,總面積為96.5平方公里。全鎮轄歇馬、石鼓、明道三個管區,有34個村、1個居委會,13756戶,總人口49645人。耕地面積為38753畝,其中水田35142畝、旱土3611畝。石鼓鎮邊貿交易發達,自然資源豐富,交通便捷 (距320國道僅15公里) ,環境優美,無工業“三廢”污染,特別適宜發展綠色無公害食品。石鼓鎮擁有……。 |
湘鄉市轄鎮。1962年置金石公社,1984年改鄉,1994年建鎮。位于市境東北部,面積89.3平方公里,人口3.7萬。鎮政府駐打石砵。有公路通韶山。轄龍潭、關王、東江、長寧、大力、太平、泉湖塘、益民、石壩、文星、童家、金西、坪如、白果、萬群、大湖、勒源、雙湖、金東、金石、舒塘、團田、月形、金安24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錳加工、紅碎茶等廠。文物古跡有金雞寺,童家村有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 |
龍洞鎮因境內有奇異巖洞,傳說有巨龍在此臥伏修煉,故以“龍洞”命名。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屬常樂鄉二都。民國二十五年(1934年),屬一區湘西鄉。1952年,屬和睦鄉。1958年,成立龍洞人民公社。1984年2月,恢復鄉村建制,龍洞人民公社改為龍洞鄉。1995年5月,撤區并鄉,由原龍洞鄉和大田鄉合并為龍洞鄉。2008年4月,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置為龍洞鎮。湖南省湘鄉市龍洞鄉地處毛主席家鄉韶……。 |
新寧縣黃金瑤族鄉地處新寧縣西南邊陲,東與麻林瑤族鄉相鄰,鄉人民政府駐在黃金村,距縣城60公里。所轄行政區劃面積為143.2平方公里。共14個行政村,分別為:百寶村、黃茶村、黃金村、農科村、金沙村、大龍村、粟田村、菜杉村、細橋村、杉坪村、巖山村、三合村、二聯村、圳水村。64個村民小組,1個鄉屬自然組——九龍。每年人平自然增長率約為5.7‰,截止2004年底,全鄉總人口為7984人。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 |
長樂鎮東依巍巍幕阜山余脈,南臨盈盈汨水河,位于汨羅市東北部,與京珠高速公路,107國道緊密相連,距岳陽市70公里,距省會長沙市僅82公里,全鎮總面積58平方公里,轄17個行政村(居)委會,總人口27898人。長樂鎮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地區,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春暖夏涼,氣候宜人,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盛產水稻、棉花、油菜、油茶。長樂鎮通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加大了拓城建鎮步伐,集鎮初顯規模,特……。 |
乘風鄉、源潭鎮、聶市鎮成建制合并設立聶市鎮地理位置 位于湖南省臨湘市中北部,地處長安河(又稱聶市河、源潭河)注入黃蓋湖的入口處,東抵羊樓司鎮,西接云溪區,南與五里牌鄉接壤,北與源潭鎮為鄰。自然環境 全境屬丘陵地貌,地形南高北低,呈不規則長方形。境內山巒起伏,綠水潺浮,田園秀美,氣候宜人。區位優勢 最江公路穿境而過,聶長公路連通長嶺煉油廠。黃蓋湖居于北側,長安河縱貫全境,距京廣鐵路、武廣鐵路、京珠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