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命名江夏區山坡街等4個鄉鎮為“市級生態鄉鎮”,江夏區五里界街錦繡村等32個村為“市級生態村”。 |
420115010001 111 山坡社區居委會 420115010002 111 周李家社區居委會 420115010003 112 賀站社區居委會 420115010004 220 保福社區居委會 420115010005 220 河垴社區居委會 420115010200 220 光明村村委會 420115010201 220 光華村村委會 420115010202 220 山新村村委會 42……。 |
武漢盤龍城經濟開發區原名為武漢市黃陂灄口經濟發展區,成立于1992年12月(武政199270號),2003年5月,經市開發區管理辦公室同意(武開發區辦20035號),更名為武漢盤龍城經濟開發區,履行職能不變。2005年,國家發改委和省政府重新審核批準為省級開發區,核定規劃建設面積20平方公里。開發區文化底蘊深厚,區位優勢獨特。開發區地處黃陂最南端,市區之北最近郊,隔府河與漢口相望,在武漢外環線和中……。 |
雙柳街位于新洲區南部、長江中游北岸,南與鄂州隔江相望,北臨漲渡湖區,東接黃岡市團風縣,西連陽邏開發區,一江(長江)二河(倒水、舉水)三湖(漲渡湖、七仙湖、桃花湖)環繞,江北公路穿境而過。版土面積16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860公頃,轄41個村、3個社區,人口6.12萬。是武漢市無公害蔬菜生產、加工專業街和全省優勢農產品板塊基地之一。近年來,雙柳街以自然資源為依托,大力推進蔬菜產業化、村鎮現……。 |
東荊街道位于湖北武漢市漢南區。下轄:420113003001 111 十八家社區居委會 420113003002 220 烏金山社區居委會 420113003201 220 灘頭村村委會 420113003202 220 杜家畈村村委會 420113003203 111 鄖陽村村委會 420113003501 111 東荊大隊 420113003502 220 王家寨大隊 420113003503……。 |
“錦繡山”為當地山名,環抱此山。1949年6月縣級第四區(五里界)人民政府成立,轄區有錦繡鄉等;1955年為錦繡合作社,屬第六區;1958年,錦繡、合力(現毛家畈村)、照耀三個大隊合并為錦繡大隊,屬錦繡公社;1962年10月三個大隊分開,屬五里界區;1970年與合力、照耀、沿湖、沿江五個大隊合并為錦繡大隊,屬五里界區;1983年撤社建鄉,五個大隊分開,成立現在的錦繡村民委員會,屬五里界鄉;1987……。 |
此地村莊沿金水河西,由北至南,分別取名為金水一村、金水二村、金水三村、金水四村,該居民點排在首位,為金水一村。金水一村,1953年6月成立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為金水一大隊;文革期間更名金水一村革命委員會;1971年與金水二村合并為金水大隊;1973年金水大隊拆分,恢復金水一大隊;1983年更名為金水一村,屬范湖鄉管轄;2001年5月范湖鄉、金水鄉、金口街道(原金口鎮)合并為金口街道,屬金……。 |
此地村莊沿金水河西,由北至南,分別取名為金水一村、金水二村、金水三村、金水四村,該居民點排在第二位,為金水二村。1952年成立農會、農民互助組;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為金水二大隊,下設9個小組;1966年更名金水二村革命委員會;1971年與金水一村合并為金水大隊;1973年金水大隊拆分,恢復為金水二大隊,下設11個小組;1983年更名金水二村,屬范湖鄉管轄;2001年5月范湖鄉、金水鄉、金口街道(……。 |
“永勝”寓意永遠勝利。永勝村,解放初期屬金口鎮民主鄉二片村;1955年合作化時為躍進農業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更名為躍進大隊;1962年屬金口區新屋公社管轄,更名為永勝大隊;1971年永勝大隊與五一大隊、聯營大隊(今淮山村)三個大隊合并成一個大隊,取名永勝大隊,屬金水公社管轄;1980年春永勝大隊分割成兩個大隊,永勝一大隊、二大隊(即現在的永勝村、淮山村);1980年秋第一次全國地名普查時將永……。 |
“鐵錦”即指鐵錦山。解放初期為鐵錦鄉;1956年由新春、新國兩鄉合并為為雙新大隊;1959年又由雙新大隊改為雙共大隊;1961年為湖北省農業科學研究所原種場第五分場所轄;1962年收回縣轄,并取名為“新國”“新春”兩個大隊;1963年行政屬金口街賀嶺公社管轄;1970年撤區并社后行政屬范湖公社管轄,由白馬頭(原光明大隊)、鐵錦(原雙新大隊)、三門口(原共升大隊)三個大隊合并為鐵錦大隊;1979年底……。 |
政府以建字開頭,以美好寓意組詞得名。“建國”諭指意愿共建美好生活,共建家園。清朝同治十年全縣為4鄉,所轄地段屬黃陂縣高邑鄉,民國二十二年(1933)全縣設6區,所轄地段屬黃陂縣二區,民國二十六年(1937)全縣設4區,所轄地段屬黃陂縣二區,民國三十四年(1945)全縣劃分鄉鎮,所轄地段屬黃陂縣新集鄉,1949年所轄地段屬黃陂縣高廟區新集鄉。1952年所轄地段屬10區新集鄉,1956年為建國合作社,……。 |
“雙寨”為境內的一山名。清朝同治十年(1987年)全縣分為四鄉,所轄地段屬黃陂縣高邑鄉,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全縣設六區,所轄地段屬黃陂縣一區,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全縣設四區,所轄地段屬黃陂一區。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全縣劃分鄉鎮,屬三民鄉。1949年所轄地段屬高廟區魯臺鄉。1955年為建勝合作社,歸高廟區魯臺鄉管轄。1958年為建勝大隊,1980年為雙寨大隊,1984年改為雙寨村,……。 |
以境內一堤垸而得名。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全縣設4鄉,所轄地段屬黃陂縣高邑鄉,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全縣設6區,所轄地屬黃陂縣一區,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全縣設4區,所轄地段屬黃陂縣一區,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全縣劃分鄉鎮,所轄地段屬三民鄉,1949年所轄地段屬高廟區勝利鄉,1955年為紅星合作社,1955年底全縣首先成立3個生產大隊,其中有紅星生產大隊成立,1970年為楊家垸大隊……。 |
因所轄境內有一片面臨灄水河大畈而得名。“河”為灄水河,“畈”為平畈。祖輩從江西筷子街遷徙至此,明洪武年(1369年),所轄地段屬黃州府黃安縣灄源鄉,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所轄地段屬漢陽府黃陂縣灄源鄉,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所轄地段屬禮山縣黃陂六區灄源里太極堂會,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所轄地段屬黃岡管區黃陂三區黃陂縣姚集聯保公暑,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所轄地段屬黃陂縣嘉山區順河鄉,1……。 |
因境內原有一著名的廟宇——王家廟,故名。祖輩從江西南昌筷子街遷徙至此,明洪武二年(1369)所轄地段屬黃州府黃安縣灄源鄉,清朝同治十年(1871)所轄地段屬漢陽府黃陂縣灄源鄉,民國二十二年(1933)所轄地段屬禮山縣黃陂六區灄源里太極堂會,民國二十六年(1937)所轄地段屬黃岡管區黃陂三區黃陂縣姚集聯保公署,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所轄地段屬黃陂縣方梅區復興鄉管轄,1949年所轄地段屬孝感專區黃……。 |
以原大隊名稱諧音命名為“青聯村”。“青聯”通“清廉”指清廉大隊。祖輩從江西筷子街遷徙至此,明洪武年(1369)所轄地段屬黃州府黃安縣灄源鄉,清朝同治十年(1871)所轄地段屬漢陽府黃陂縣灄源鄉,民國二十二年(1933)所轄地段屬禮山縣黃陂六區灄源里太極堂會,民國二十六年(1937)屬黃岡管區黃陂三區黃陂縣姚集聯保公署,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所轄地段屬黃陂縣方梅區復興鄉,1949年所轄地段屬孝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