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高水平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計劃(2018—2022年)》要求,根據《浙江省善治村認定暫行辦法》規定,經鄉鎮(街道)初評、縣(市、區)審核、市核查、省聯審,現將2022年度“浙江省善治村”“浙江省善治示范村”擬認定名單和擬撤銷名單予以公示 |
五星村隸屬蕭王廟街道,由緊靠于江拔線兩旁的杜郎坪、黃家娩、周陳黃、豐嶺岙四個自然村撤并而成,F有村兩委會成員9名,村民小組18個,黨小組4個,村民代表25人。行政村總人數1891人,總戶數654戶,總面積1.7平方千米。本村歷來有種植花木的優良傳統,借助于便捷的交通,將花木、芋艿頭、楊梅等特色產品運輸到外地,產生了良好的效益。 在現任領導班子的帶領下,五星村建起了新的辦公大樓,拆除了簡易廁所,……。 |
云集村位于泉溪江之濱,由原來良浪溪、汪家庫、柳家、集勝、羅村、石橋6個村在2004年下半年撤并而成,共有799戶人家,2332人,現為蕭王廟街道第三大行政村。我村的環境治理工作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影響村容村貌的古老“茅房”紛紛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干凈、衛生的新廁所;隨地亂扔的垃圾不見了,環保的垃圾桶派上了大用場;村中的小道也日日有人清潔維護,村中一派和諧、和樂的景象!。 |
張村位于江口街道西南,南是全球五百佳滕頭村,西是蕭王廟接到塘灣村,全村有302戶人家,823人口。土地面積1055畝,山林面積25畝,河道面積72畝,人均收入在6000元以上,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在135000元左右。2009年被列入市級環境整治村,在各級政府的重視下,村二委會為此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制定出環境整治實施方案和具體工作部署,采用規劃先行,措施跟進的工作方針,齊心協力,克服困難,帶領廣大……。 |
據傳三百年前朱家河朱姓村民遷此居住。因村周多山,故名山頭朱。1983年前是山頭朱大隊,1983年為山頭朱村,2004年與茗山村,徐家土耷村合并為山頭朱行政村。山頭朱村……。 |
1965年蔣葭浦中、下宅新建大隊,因屬于新塔,故名。1965年前稱蔣葭浦村中、下宅,1965年稱新塔大隊,1983年為新塔村,2000年與長田合并為新塔行政村。新塔村位于江口街道的東南面,近鄰甬臨線,由中宅、下宅、湯果岙、長田等5個自然村組成,現共有村民小組12個,322戶,人員1015人,黨員37個,有耕地面積1500畝左右,農作物主要以水稻、葡萄、花木為主。……。 |
據傳村民祖先從鄞縣(今鄞州)高田塍橫里移來,保留原村名。解放初為橫里埭村,1958年與阮家、丁家埭、莫家合并為銅山大隊,1983年為橫里埭村,2003年與莫家、丁家埭合并為橫里埭行政村。橫里埭村……。 |
方橋村位于寧波奉化市東北部地區的江口街道境內,方橋工業區旁,與寧波鄞州工業區相連,距江口約8公里,距方橋1公里。地理區位優越、交通便捷。由方橋自然村、后岸自然村組成?偯娣e約900畝,共有耕地790畝。村民320戶,共計789人,有村民小組12個,黨員人數36人。村集體經濟固定資產260余萬元,村年經濟收入15萬元,人均收入7610元。在“-”精神指引下,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村上下正齊心……。 |
明洪武(1368-1398)中建村,又因祖先從溪口上山阮家遷入,祖先姓阮,以姓得名,所以行政村為阮家村。1956年農村初級合作社時,稱為赤山社,1957年高級社時與橫里埭等四村合并簡稱銅山社阮家自然村,后因人民公社運動改名阮家大隊,1983年又改名為阮家行政村。阮家村……。 |
界嶺舊系剡源、連山兩鄉分界嶺,村民由此而來,村民毛姓清中葉自巖頭遷居。1961年以駐地定名為界嶺大隊,1983年改為界嶺行政村。2004年與鐵山、田雞山、大水坑等行政村合并為界嶺行政村。界嶺村……。 |
此地名以2004年石門、敏坑原二行政村為主合并為一個行政村而命名。1957年成立石門農業社,敏坑組建敏坑農業社;1961年分別建立石門大隊,敏坑大隊;1983年分別改為石門行政村,敏坑行政村;2004年二個行政村合并為石敏行政村。石敏村位于溪口鎮的西部,全村總戶數336戶共977人,以種植業、外出務工、經商為主,目前常住人口1012人,由兩個自然村組成,耕地面積506畝,林地面積10159畝,村內……。 |
上蹕駐村位于國家5A級風景區溪口鎮西南,相傳五代十國時,吳越王錢繆曾親往探望隱居在奉化某村的陳殿中監,駐蹕于此,此地于是被稱為蹕駐。村中原有錢王祠,后改廟。元代里人陳子翠詩:“二曲縈回水合流,錢王祠下碧悠悠。乘閑試讀高僧傳,始信長門出頌頭。”這里的“二曲”即是古人所謂“剡溪九曲”之二曲。上蹕駐行政村由上蹕駐、龍塢兩個自然村組成。距甬金高速溪口西、班溪出口僅三公里,36省道江拔線,橫貫西東,交通便捷……。 |
村座落于雪竇山之東,又與西1.5公里的西坑對稱,故稱東山。1957年為四明山農業社(地處四明山故名),1961年為東山大隊。1985年改東山行政村。2004年與橫澗合併為東山行政村。東山村……。 |
據傳董姓先祖居住,而定名為“董村”,以筠溪以西為二村,東為一村。1957年屬金星農業社;1961年以駐地序數命名為董三、董四、董五大隊;1982年全稱為董村三大隊,董村四大隊,董村五大隊;1983年改為董村三村,董村四村,董村五村。2004年董村三、四、五3個行政村與姚家行政村合并為董溪一村。董溪一村……。 |
據傳古時村前有一片斑竹園,因名村。1957年斑竹組金井農業社;駐嶺為駐嶺農業社;溪南為興溪農業社;溪北建勤榮農業社(1956年前為毛家灘改名為溪南,溪北)1961年分別建立斑竹大隊,駐嶺大隊,溪南大隊,溪北大隊,1983年分別改為斑竹行政村,駐嶺行政村,溪南行政村,溪北行政村,2004年四個行政村合併為斑竹行政村。斑竹村位于溪口鎮西北角,距溪口鎮區23公里。目前的斑竹村是2004年行政村撤并時,在……。 |
縣江上游三條溪坑匯集,由此得名。文革初期命名為三溪大隊,文革中后期撤分為三個行政村,即麥田崗、三頭畈、白粉壁。2003年三個行政村再度撤并組成新村,重新命名為三溪村。2020年與嚴思坑、韓學士建立新的三溪村。三溪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