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高水平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計劃(2018—2022年)》要求,根據《浙江省善治村認定暫行辦法》規定,經鄉鎮(街道)初評、縣(市、區)審核、市核查、省聯審,現將2022年度“浙江省善治村”“浙江省善治示范村”擬認定名單和擬撤銷名單予以公示 |
龍頭場村地處老龍山鎮的西大門,由原田央陳、龍頭場、林家三村合并而成, 329國道橫貫全村,中橫線入口座落于村口,地理環境優勢相當優越。村區域面積6.8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067.9畝,山林面積3664畝。全村目前有常住人口3967人,外來人口3100余人,0黨員213名,建有村黨總支,下設四個黨支部,擁有私營企業133家,全村年社會總產值11個億,村集體可用資金160萬元,人均收入20500……。 |
三灶村地處勝山鎮西片中心,西與四灶接壤,東鄰高速公路延接線,勝山塘公路穿村而過,并臨鎮北大道,交通便捷。全村區域面積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34畝,現有人口2092人,19個村民小組。村主要以軸承、服裝產業為主,工農貿同步快速發展,到2006年底,村級集體可用資金達56萬元,村民人均收入7700元。村級配套組織健全,形成了以村黨總支為核心,村委會和村經濟合作社為依托,共青團為助手,婦代會、民兵……。 |
勝西村地處勝山鎮最西首,西與坎墩街道西塘南村接壤,東鄰高速公路延接線一公里,勝山塘公路穿村而過,并臨鎮北大道,交通便捷。現有人口2423人,27個村民小組,耕地1590畝。村主要以軸承、五金、服裝產業為主,工農貿同步快速發展,到2005年底,村級集體可用資金達71.2萬元,村民人均收入7430元。村內環境整潔優美,各項社會公益事業不斷發展。近年來,勝西村先后被評為市先進集體、市級綠色村莊、市“民主……。 |
沈五村由原來的五灶一、五灶二、沈南、沈后四村合并而成,地處慈溪市城北5公里,建設中的坎墩街道新行政中心座落本村,是坎墩未來的政治、文化中心。全村區域面積2.8平方公里,共有18個村民小組,1998戶家庭,總人口5028人。慈溪市中橫道以及興鎮街、坎勝公路、環城北路等街道骨干道路橫貫村莊、鎮中路南北穿越,交通十分便捷。村現有耕地面積2778畝,集中在三塘至五塘之間,農民一般以種植傳統經濟作物和蔬菜為……。 |
東港村位于附海鎮北部,東接蛟門浦地販,西鄰新浦鎮下洋浦及本鎮海晏廟村,北瀕杭州灣,南連花木村。全村耕地總面積2382畝,村民小組30個,現有常住戶1153戶,常住人口3324人,外來人口1760人。2008年,全村實現農村總收入5.11億元,年村級集體可用收入4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082元。東港村2001年4月成立,由廟東村與鄭家浦村兩個村合并而成。原廟東村位于海晏廟東,故名為廟東,解放前屬東……。 |
花木村位于附海鎮域東部,以種植花木特色而成名。下轄29個村民小組,常住戶數1432戶,常住人口3943人,外來務工人員1500多人。村集體資產總額705萬元,2008年全村實現農村總收入5.4億元,年村級集體可用收入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973元。 該村經濟特色明顯。農業主要以花木種植為主,是寧波市特色花木專業村、市級花木科普示范基地,花木種植面積8600畝(包括在外租種),花木產品銷往全國……。 |
六甲村位于新浦鎮建成區內,由原六甲村和下張村拆并而成,東鄰西街村,南靠勝山鎮、西鄰水云浦江、北靠新勝公路,與鎮工業西區僅一河之隔,村莊居住區總面積1135畝,建有二個老年活動室和一個村級菜市場,附近餐飲、副食日用品商店林立,鎮級三條主要道路老街路、大街路、新勝公路橫穿我村,又有廿四丁路、水云浦路與之交錯,縱貫南北,交通發達,地理位置優越。 我村現有專職村干部5人,全村黨員82人,設有三個分支部,……。 |
老浦村于2001年2月由原來的老浦、余中2個村合并而成,地處新浦鎮東,南環路、大街路穿村而過,南至四塘江,北至建附公路,區域面積1.8平方公里。共有29個村民小組,總戶數1408戶,總人口3744人,總耕地面積2012畝,全村共有黨員91名,有個私企業128家,工業產品主要是家電、沐浴用品、水暖配件等加工企業為主,農業產品主要是絲瓜絡種植、蔬菜、花木為主,2007年,全村工農業產值4.8億元,其中……。 |
相傳古時與北面石橋頭有海相隔,未造橋之前,以船擺渡,渡南有塘,胡氏祖居塘岸里,故稱塘里。村委會設在塘里村,故稱塘里村委會。1958年成立生產大隊,1983年改行政村。塘里村……。 |
寧海縣長街鎮大湖村位于長街鎮長街村南面,為長街鎮第一大村,全村共有村民1263戶,總人口3764人,正半勞動力2000人。大湖村設黨總支一個,下設三個分支。分別為湖東,湖西,湖中及奇精四個分支,黨員99人 ,社會總資產1300萬元,人均純收入3205元,集體可用資金40萬元,固定資產227.6萬元,耕地面積4192畝,山林400畝,果園384畝,海涂900畝,農業總產值297.5萬元。私營企業16……。 |
在松岙西南1.7公里車岙港東岸,據當地<葛氏宗譜>,清康熙(1662~1722)后期葛昌財從象山遷此建村,以獅子巖為界,山北為上灣塘,山南為下灣塘,村處下灣塘,以塘名村。住宅沿塘岸建筑,長達一公里。 村總戶數385戶,村民總人數1185人,村民小組15個,村民代表30名,下轄自然村3個。村有耕地1406畝,山林197畝,勞動力917個,60歲以上老人121人。村民外出打工311人,外來務工、務農……。 |
下塘自然村與岳井鄉之上塘均有鹽場,分別稱上、下灰溜塘,解放初期更名為下塘。村委會坐落在下塘,故稱下塘村。1958年成立生產大隊,1983年改行政村。下塘村……。 |
青珠村村總戶數849戶,村民總人數2700人,村民小組26個,村民代表53名,沒有下轄自然村。村有耕地3984畝,山林1000畝,勞動力1020個,60歲以上老人352人,村民外出打工人數250人,外來務工、務農人員27人。農村經濟總收入1620萬元,村內企業3家,村內企業職工30人。村年集體經濟總收入20萬元,可用資金15萬元,人均可用資金55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6029元,村級固定資產211萬……。 |
連浦村位于沿海南線, 距鎮區三公里, 是寧海縣進入長街鎮第一村。連浦村由瀝頭,河里、 連浦、橫洞、 中下塘、五個自然村合并為連浦行政村,全村總戶數669戶,人口1866人,耕地面積2231畝,其中:水田1071畝、柑桔835畝、旱地325畝種棉花、黃豆、蔬菜等作物。黨支部成員5名,村委會成員4名,村監會成員6名,老年協會會長成員5名,婦代會成員5名,共青團員成員3名,民兵連3名,綜合治理辦公室3名……。 |
平原村地處三門灣畔,毗鄰長青線公路,是一個由海涂圍墾后居住的村莊,距鎮所在地5公里,連村公路進入村莊,交通便捷。全村共有566戶,1769人,村民小組29個,村民代表36人,0員42,下轄自然村3個。村有耕地2313畝,山林185畝,勞動力1102人,60歲以上老人253人。村民外出打工558人,外來務工、務農人員2人。農村經濟總產值1865萬元,總收入1687萬元,利潤69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