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南白街道境域為鱉國地。 秦漢時期至晉國時期,屬縣。 唐末時期至明代時期,屬播州長官司。 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復設遵義縣,屬南鄉忠莊里。 清宣統三年(1911年),分屬南三區、西一區、西二區。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分屬第四區、第六區。 1961年,分屬南白區、三合區。 1992年9月,置南白鎮。 2016年11月,撤銷鎮設街道辦事處。 |
唐末至明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為播州轄境。 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至清末,屬遵義縣平水里。 民國三十年(1941年),分屬遵義縣團溪區三岔鎮、茍江鄉、白果鄉。 1992年,建三岔鎮。 |
明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前,屬播州長官司。 清代,屬遵義縣南鄉忠莊里第四甲、五甲,六甲地。 民國時期,隸第八下區,南三下區。 1949年,建茍江鄉。 1961年,改茍江公社。 1992年9月,以南白區荀江鄉,同心鄉與三合區白馬鄉合井建立茍江鎮。 |
唐末至明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屬播州土官、土司轄地。 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改土歸流復置遵義縣,屬南鄉清潭里,至清代不變。 民國二十年(1913年),屬西二下區,區署駐刀靶水。 1949年,刀靶鎮、新站鄉屬第五區。 1951年,以其地建第十區,區公所遷三合市。 1958年,成立公社。 1992年,建三合鎮。 2016年4月5日,貴州省政府辦公廳公布國務院對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調整遵義市部分行政區劃的請示》(黔府呈〔2015〕31號)作出批復,同意撤銷遵義縣,設立遵義市播州區,以原遵義縣(不含山盆鎮、芝麻鎮、沙灣鎮、毛石鎮、松林鎮、新舟鎮、蝦子鎮、三渡鎮、永樂鎮、喇叭鎮)的行政區域為播州區的行政區域。 |
明代,鎮境為土司轄地,江南屬蔡氏土司,江南屬播州長官司。 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鎮境分屬四川省遵義府和貴州省貴陽府。 民國時期,江南屬息烽縣,江北屬遵義縣。 1969年,息烽縣烏江公社劃歸遵義縣,與刀靶公社合并組建烏江區。 1992年,設立烏江鎮。 |
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至清末,鎮域屬遵義縣平水里。 民國二年(1913年),屬南四上區。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屬第九上區,區公所皆駐龍坪場。 1951年,屬九區。 1958年,為遵義縣公社龍坪基層社。 1961年8月,改龍坪區。 1984年,龍坪公社建為鄉級鎮,興隆公社改為雙興鄉。 1992年,雙興、大新2鄉和龍坪鎮合并為龍坪鎮。 |
明屬播州長官司。 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置遵義縣,團溪屬縣南平水里。 民國二年(1913年),屬南四下區。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設團溪區。 1949年,屬第四區,區公所駐地團溪街上萬壽宮。 1958年,成立團溪基層公社。 1984年,改團溪區。 1992年,撤區建團溪鎮。 |
明代末,屬縣南鄉平水里,轄九甲大部和右甲。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屬南四下區。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改為第九下區。 1949年,屬第四區張王鄉。 1958年,鐵廠張王2鄉合并為燎原公社。 1984年,撤社建鐵廠鄉。 1992年,鐵廠、張王、三星3鄉合置鐵廠鎮。 2016年4月5日,貴州省政府辦公廳公布國務院對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調整遵義市部分行政區劃的請示》(黔府呈〔2015〕31號)作出批復,同意撤銷遵義縣,設立遵義市播州區,以原遵義縣(不含山盆鎮、芝麻鎮、沙灣鎮、毛石鎮、松林鎮、新舟鎮、蝦子鎮、三渡鎮、永樂鎮、喇叭鎮)的行政區域為播州區的行政區域。 |
明末至清代,屬南鄉平水里,為六、七、八、九、十甲地。 清宣統三年(1911年),屬南四下區。 民國三十年(1941年),建西坪鄉。 1949年,成立西坪鎮人民公所。 1951年,與張王鄉合并為二十二區,區公所駐西坪。 1961年,成立西坪公社。 1984年,復為西坪鄉。 1992年,鄉改西坪鎮。 |
唐末至明代屬播州。 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至清代,為遵義縣南鄉清潭里第六甲、十甲地。 民國三十年(1941年),隸團溪區。 1955年,設尚嵇區。 1958年,建尚嵇基層公社。 1992年9月,撤區并鄉建尚嵇鎮。 |
唐至明末,屬播州。 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復置遵義縣,分屬縣南鄉平水里、清潭里。 民國二年(1913年),分屬南二下區、南四下區。 1949年,屬團溪區。 1961年,設茅栗、復興2公社。 1984年,茅果、富興2公社分別改鄉。 1992年,2鄉合并為茅栗鎮。 2016年4月5日,貴州省政府辦公廳公布國務院對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調整遵義市部分行政區劃的請示》(黔府呈〔2015〕31號)作出批復,同意撤銷遵義縣,設立遵義市播州區,以原遵義縣(不含山盆鎮、芝麻鎮、沙灣鎮、毛石鎮、松林鎮、新舟鎮、蝦子鎮、三渡鎮、永樂鎮、喇叭鎮)的行政區域為播州區的行政區域。 |
唐末至明朝,隸播州長官司。 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至清代,屬遵義縣南鄉清潭里。 民國二年(1913年)至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為南二下區8甲、9甲地。 1953年,設第五區,新民屬立。 1992年,新民、馬坪2鄉合并為新民鎮。 |
宋至明末,為播州轄地。 清代,屬遵義縣天旺里,隸四川省。 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屬貴州省。 民國二年(1913年),屬西二上區。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屬第十一上區。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月13日,中央紅軍長征中在鴨溪建立鴨溪臨時蘇維埃政府。 1953年5月,升為區級鎮。 1958年,建鴨溪基層公社。 1992年9月,鴨溪鎮與大嵐、白龍、金鐘、樂理4鄉合并建新的鴨溪鎮。 |
唐末至明末,為土官、土司轄地。 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至清末,屬天旺里。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隸第六區,區署駐鴨溪場。 遵義市解放初屬南白區。 1953年,屬鴨溪區。 1958年,成立公社。 1984年,改置為池平、天旺、金山、石板4鄉。 1992年4月,4鄉合并為石板鎮。 |
唐末至明末,屬播州。 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至清代,屬西鄉西隅里。 民國時期,屬遵義縣六區、七區。 1950年6月,屬遵義縣第七區、第十四區。 1958年11月,屬鴨溪公社。 1961年8月,設立樂山公社。 1984年5月,設樂山、金竹、新土3鄉,屬鴨溪區。 1992年9月,3鄉合并設樂山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