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關于農村社區建設的系列部署要求,創新農村基層社會治理,提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充分發揮典型引路、輻射帶動作用,推動農村社區建設再上新臺階,根據《浙江省民政廳關于開展農村社區建設示范評估活動的通知》(浙民基〔2018〕53號)及《浙江省民政廳關于認真做好第四批省級引領型農村社區評估工作的通知》(浙民基〔2021〕49號)等要求,經各地推薦、縣級初審、市級評估、社會公示等步驟環節,確認海曙區龍觀鄉龍谷村等200個村為第四批市級完善型農村社區。 |
兩村合并,村處在五龍潭深山谷,故名龍谷村。明時形成聚落,至清末,均屬通遠鄉。1946年9月屬龍鸛鄉。1949年5月后建村,1950年8月屬金谷鄉。1956年,建古山、金德2個高級農業合作社,屬龍觀鄉。1958年,為四明山(樟村)公社第二大隊古山耕作隊和茶耷耕作隊。1961年,為古山大隊和茶耷大隊,屬龍觀公社。1983年,為龍觀鄉古山村和茶耷村,2004年4月,古山村、茶耷村合并為龍谷村。說到龍觀,……。 |
江南村地處寧波市鄞州區高橋鎮西邊,東臨高橋村,南靠石塘村,西至岐陽村,北枕余姚江。從長遠看,我村地理位置優越,交通網絡發達。甬梁線穿過南邊田陽、汪家自然村,新建通途路從中間貫穿整村,在建輕軌一號線起始點亦預設在我村境內,江南村整個囊括于寧波市新城區規劃的環城高速圈,可謂地理位置得天獨厚。 交通概況江南村臨近高橋鎮中心,交通較為便利,公交125路直達,另外可選坐市中心公交33路,301路,156路及……。 |
宋家漕村概況 我們宋家漕村地處高橋鎮的東南大門,與寧波海曙區徐家漕社區唇齒相連,只隔了一條中塘河。公交7路、238路、512路、630路直達村內。村行政區域約1.32平方公里,現有耕地面積約 500 畝,這些土地都是村里流轉經營,村里剩下來三戶人家土地沒有征用,其余村已安置征用好。村有農戶820戶,村在冊人口2082人,暫住人口近7000人,全村出租房屋2700多間。這幾年,村在上級黨委、政府的……。 |
高峰村地處寧波近郊,位于高橋鎮鎮區,省道甬梁公路貫穿村而過,南臨高橋鎮工業區,北倚姚江,全村占地面積約2.1平方公里,全村總戶數639戶,總人口1634人,外來人員3110人。全村現耕田面積650畝,村屬自然村9個(包江岸前岸、包江岸后岸、包家、任家漕頭、小莊、馬浦、黃泥墻、大楊家漕、小楊家漕),全村黨員42名,全村村民代表41名,其中黨員兼村民代表18名。下屬企業36家,2008年度全村工農總產……。 |
因村民主姓毛,所處村落位于山岙相夾處而得名。明時形成聚落,至清末均屬桃源鄉。1946年9月仍屬桃源鄉,1949年5月后建村。1950年5月,屬雷莊鄉。1956年建山林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屬桃源鄉。1958年為紅色(鳳岙)公社東方紅大隊(管理區)山林耕作隊。1961年為山林生產大隊,屬云洲公社。1983年6月政社分設,鄞縣公社改為鄉村,毛夾岙生產大隊隨之改為毛岙行政村,屬云洲鄉。1992年5月,屬橫……。 |
芝嶺村地處橫街南邊,北邊緊靠鄞州大道,西邊緊靠橫梅公路,南邊與省級文明村——水家村接壤,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十分方便。我們村有278戶共720人口,耕地面積430畝,全村共有黨員23名,村民委員3人,共青團、民兵、婦代會、計劃生育協會等組織齊全,我們村在鎮政府及村委會干部的帶領支持下,認真貫徹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帶領全村廣大群眾,努力實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積極開拓,勇于創新,2007……。 |
在2004年并村時,以原上馮,春山兩村中間的原桃源寺而命名。宋時形成聚落,至清末,均屬桃源鄉,1946年9月仍屬桃源鄉,1949年5月后建村,屬鳳岙鄉。1950年5月,屬隱仙鄉。1956年,建紅光、春山2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屬鳳岙鄉,1958年10月為紅色(鳳岙)公社橫街大隊(管理區)紅光、春山2個耕作隊,1961年,為紅光、春山2個生產大隊,屬鳳岙公社。1983年6月,為鳳岙上馮村、春山村。1……。 |
孫王村位于洞橋鎮政府北部1.5公里,由孫家、王家、邵家、元家、后田屋5個自然村組成。距鎮政府駐地約1.5公里,甬金高速公路穿村而過,離村1.5公里638、637、634路公交車可直達寧波市區,交通方便。全村現有耕地面積944畝,人均耕地約1.00畝。現有戶籍戶數277戶,人口669人,外來流動人口205人。現已為女55周歲,男60周歲以上村民辦理了失土農民養老保險和老年人保險。農業以大棚西瓜、大棚……。 |
村民多姓潘、羅,故名。2020年7月22日海曙區人民政府同意撤銷羅家漕村、潘家耷村,將羅家漕村、潘家耷村合并為潘羅村。管轄范圍為原羅家漕村、潘家耷村的范圍。潘羅村。……。 |
南宋形成聚落,至清末,均屬桃源鄉。1946年屬古林鄉,1949年5月建村。1956年建古林第一高級農業合作社,屬古林鎮。1958年為衛星公社古林大隊第一耕作隊。1961年為西洋港生產大隊,屬古林公社。1968年改為紅衛生產隊。1981年為紅衛大隊,屬古林公社。1983年政社分設,鄞縣公社改為鄉村,西洋港生產大隊隨之改為西洋港行政村。1986年1月屬古林鎮。村民不變,沿用至今。西洋港村。……。 |
陳橫樓村位于古林鎮東南部,距寧波市區5公里距縣中心區3公里,緊鄰寧波輕紡城,鄞州大道、機場路穿村而過,交通便捷,是寧波城市東擴的近郊重要區域。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日臻完善的基礎設施,已成為海內外有識之士競相投資的熱土。全村村域面積1平方公里,擁有耕田58畝,下轄5個自然村,438戶人家,1186人,有個私企業近90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0家。……。 |
藕池新村居委會位于寧波市南郊城鄉結合部,南臨杭甬高速公路,西靠機場路,北臨寧波市啟運路。于1995年10月成立,是一個由五個小區組成的混合型的老小區,居委會同時兼管通達、芳草苑、恒江和天地四個小區的物業管理工作,轄區內共有88幢住宅樓,61套別墅,有常住戶3273戶,總人口8937余人。其中到2015年12月止,戶籍總人數3160人,戶籍總戶數1220戶。……。 |
梅園村由7個自然村組成,全村共計戶數530戶,人口1290人,全村現有耕田1646畝,山林5501畝,全年工農業產值超億元,人均收入1.5萬元。主要特色產業有遠近聞名的梅園石、東魁楊梅等。梅園村由7個自然村組成,全村共計戶數530戶,人口1290人,全村現有耕田1646畝,山林5501畝,全年工農業產值超億元,人均收入1.5萬元。主要特色產業有遠近聞名的梅園石、東魁楊梅等。華興宕,最早的梅園石開采……。 |
章水鎮赤水村地處鄞西四明山區,平均海拔450米,轄三個自然村(翻身、年泥墩、天雷坑),四個村民小組,全村共有308戶,村民748人,有黨員36人,村民代表28人。全村有山林面積6200畝,其中茶園面積3200畝,耕地面積486畝,茶葉是本村的主導產業,其次有花卉、毛竹及貝母。06年人均收入2500元,有村辦集體茶廠一家,個人初制茶廠57家,是鄞州區茶葉專業村。百家園項目之一的赤水天緣生態休閑山莊,……。 |
杜岙村位于章水鎮政府西部,距章水鎮政府13公里,位于皎口水庫上游,在周公宅水庫下游,列入寧波市志的“抗幣印刷廠”位于杜岙村王家坪。杜岙村由下嚴、黃泥弄、年岙、里宅、外宅五個自然村組成。2004年5月行政村撤并,將下嚴、年岙、里宅、外宅合四個行政村合并成為杜岙村,村辦公地點設在原杜岙村學校內。全村常住人口1355人,總戶數600戶,外來流動人口約150人,土地面積493畝,山林面積8753畝,村辦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