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轄區青年路而得名。1954年建鎮;1958年改人民公社;1965年復置鎮;1988年高莊子、蘭高莊鄉并入;1996年5月設立城區街道辦事處;2004年7月唐山市人民政府批準設立豐南區胥各莊街道,駐城區青年路,為豐南區政府的派出機構,現轄15個社區居民委員會;2018年11月更名為青年路街道至今。 2020年6月24日上午,豐南區舉行豐南鎮、胥各莊街道更名揭牌儀式。豐南鎮更名為胥各莊鎮,胥各莊街道更名為青年路街道。 |
2020年6月24日,豐南鎮更名為胥各莊鎮。 豐南鎮是唐山市豐南區區委、區0所在地。全鎮國土面積9.26平方公里,轄48個行政村,12個居委會,人口9.2萬人,擁有耕地面積4.43萬畝。 豐南鎮地處環津京、環渤海雙重經濟圈腹地,具有顯著的區位優勢,通訊發達,交通便利。西距北京193公里,天津港68公里;東距秦皇島港150公里,京唐港70公里;南距曹妃甸港50公里。京哈鐵路、河澗公路、唐堿公路穿境通過。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優越的基礎條件。 豐南鎮,一片鐘靈毓秀、人杰地靈的沃土。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與現代文明,在這里交相輝映。這里是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早在清光緒年間,從這里修筑了中國第一條自建標準軌距鐵路——唐胥鐵路,誕生了中國第一臺機車——“龍號”機車。千帆競發的煤河航運,拉動了商貿的飛速發展,歷史悠久的“火炬”牌豬鬃飲譽海外,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豬鬃加工出口基地。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全鎮人民艱苦奮斗創大業,百折不撓鑄輝煌。已經形成了以鋼鐵、機電、建材、食品、機械加工等骨干行業為支撐的工業體系。走出了一條創業——攀登——跋涉——騰飛的發展之路。 2004年11月11日豐南鎮成立,全鎮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全新發展時期,鎮黨委、鎮0緊緊圍繞“確保全省第一,力爭全國領先”的工作目標,帶領全鎮人民拼搏進取、奮勇爭先。2006年,全鎮完成國民生產總值93.3億元,完成工農業總產值305億元,實現財政收入17.8億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043元。鎮屬企業唐山國豐鋼鐵有限公司在中國企業500強評選中名列第213位;在中國制造業500強評選中,唐山國豐鋼鐵有限公司、唐山貝氏體鋼有限公司分別為第100位和第476位。同年,我鎮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文明村鎮創建工作先進單位”,被河北省委、省0評為“文明生態村鎮建設先進單位”;2006年,在第二屆全國小城鎮綜合發展水平“千強鎮”評比中,名列第10位,成為我國北方地區惟一進入前20強的城鎮。在嶄新的史冊上,豐南鎮人民描繪了一幅壯麗的畫卷。 回顧過去,我們豪情滿懷;展望未來,我們信心百倍。面向“十一五”目標,我們又開始了二次創業的新征程。在未來的光輝歲月中,勤勞智慧的豐南鎮人民將引吭高歌,乘勝前進,把我們的家園建設更富裕、更文明、更和諧、更美好。 |
小集鎮隸屬唐山市豐南區下設的建制鎮,位于豐南區東南方向50華里,地處沙河兩岸,行政面積77.5平方公里(鎮區面積1.45平方公里),轄48個行政村,總人口35222人,耕地面積57118.42畝,為河北省百強鄉鎮,豐南區經濟四強鎮之一。小集鎮東距秦皇島160公里,西距天津118公里,北距唐山市區20公里,現有省級唐柏公路(唐山——柏各莊)自西向東穿越鎮區,小康路(小集——康各莊),小輝路(小集——輝坨)與軍墾柏油公路連通南北,靠近京哈鐵路及天津、秦皇島、京唐三大港口,交通便利。截止目前,全鎮擁有企業1531家,其中合資企業6家,私營企業61家,個體企業1470家,形成了以冶金、陶瓷、服裝加工、機械制造為主的工業格局。 2006年全鎮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5.8億元,同比增長38.2%;出口創匯255.3萬美元,實現財政收入2.3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780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6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9%、124.7%、13.8%、22.3%。 自1994年被列為京、津、唐、廊城鎮建設試點鎮以來,該鎮抓住機遇,依托區位優勢和經濟優勢,強力實施城建帶動戰略,堅持投資不斷檔,建設不停步。一個功能完備,基礎設施齊全,環境優雅的現代化小城建已經初具規模。 |
豐南市轄鎮。1954年建黃各莊鄉,1961年改公社,1884年復鄉,同年改鎮。1991年宣莊鎮、董各莊鄉、黃各莊鄉并入。位于市境中部偏北,距市府9公里。面積60.1平方公里,人口4.7萬。(天)津(京唐)港高速公路斜貫境北部,唐(山)南(堡)公路和老陡河縱貫鎮境。轄黃各莊一村、黃各莊二村、黃各莊三村、趙新莊、西發旺臺、東發旺臺、雙駝、頂戴莊、張家博樂、宋家坨、韓家博樂、董家博樂、五相莊、公莊子、李家博樂、范家崗、董各莊一村、董各莊二村、董各莊三村、董各莊四村、老莊子、張建莊、南新莊、新房子、宣莊一街、宣莊二街、宣莊三街、宣莊四街、宣莊五街、宣莊六街、太平莊、郝莊子、楊家莊、湯家莊、莊窠、忠信莊、西鴻鴨泊、東鴻鴨泊、李家莊、作城莊、樓莊子、王港莊、西老治、東老治、紅花園、曹莊子、王家盤子、東黃各莊、米廠、西城坨、東城坨、河西、西楊家泊、北楊家泊、南楊家泊55個村委會。工業有鑄鋼、陶瓷等廠。農業主產玉米、小麥、棉花、蔬菜。 |
西葛鎮地處豐南區中部,距豐南區中心15公里,北距唐山市區18公里,鎮域面積49.7平方公里,總人口2.3萬人,下轄18個行政村。境內草泊近4萬畝,現已開發成稻田,盛產水稻、玉米、小麥等作物,是素有“金麟紫蟹、唾手可得”美譽之稱的“魚米之鄉“。 2006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5.97億元,國民生產總值10.06億元,財政收入7110.1萬元,人均生活水平4800元。出口創匯1247.8萬美元.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通過實施節約型、特色型、循環型、基礎型、科技型等“五型”農業發展思路,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唐山強國農業有限公司和70多家機米加工企業的牽動引導下,形成了12個規模畜牧養殖園區、3個林果種植園和優質稻種植園區。依據基礎、資源、區位優勢,擴展了“以戶帶村、以村帶片、以片帶鎮”的發展思想,加快了專業村建設。 到2005年底,全鎮擁有各類工業企業284家,(其中規模企業42家),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9.3億元,實現利潤1.01億元,上交稅金3032萬元,擁有固定資產3.2億元,主要產品年生產能力為:生鐵50萬噸,鋼50萬噸,鋼材40萬噸,衛生陶瓷100萬件,鑄鋼件2萬噸,飼料2萬噸,日用陶瓷500萬件。重點行業為冶金、陶瓷、機械鑄造、飼料等四大行業。粵豐鋼鐵做為全鎮唯一的冶金企業,同時也是全鎮的支柱企業,2005年生產鋼41萬噸,鋼材15.1萬噸,完成工業總產值141447萬元,上交稅金1992.6萬元,擁有固定資產19261萬元,分別占全鎮工業的73.3%,65.7%和60.2%。夢牌瓷業目前擁有2條生產線,已形成年產100萬件生產能力,固定資產已達4735萬元,產品95%以上出口,2005年生產衛生陶瓷98萬件,實現產值6986萬元,出口創匯839萬美元,稅金522.8萬元。2006年依托工業開-區,不斷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新上企業8個,總投資1。11億元。 第三產業以及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迅猛,形勢喜人,已初步形成了唐柏路商業、餐飲、服務一條線,大堿路批發零售、物業流通、自由貿易一條龍,瑞翔路行政、金融、教育、信息服務、貨物配送、三草、木線加工一條街的格局。三產網點和從業人員累計達1176個、3015人。 |
豐南市轄鎮。1954年建大新莊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1986年改鎮。位于市境東部,距市府24.5公里。面積136.8平方公里,人口5.5萬。唐(山)(唐)海公路過境。轄大新莊一村、大新莊二村、大新莊三村、溝子嶺坨、李嶺坨、高莊、郭家嶺坨、王家嶺坨、杜林、瓦子莊、爽坨一村、爽坨二村、爽坨三村、爽坨四村、爽小莊、小盧莊、西崔坨、東嶺坨、雙港、黑坨、六各莊、菜園、大河各莊、孫沙坨、柳林一村、柳村二村、柳林三村、薄莊、小河各莊、棗園、西八戶、東八戶、薄港、李公道莊、渠坨、小嶺子、大嶺子、大趙莊、南董莊、沙溝莊、小雙坨、薄莊子、東李莊、閻魏莊、大裴莊、四間房、安子、養馬坨、小裴莊、寺坨、河沿莊、大佟莊一村、大佟莊二村、大佟莊三村、博樂坨、芝麻坨、孟莊子、西灘溝、東灘溝、佟莊子、水西村、黃米廒62個村委會。工業以冶金、機械、陶瓷為主。農業主產小麥、玉米、花生、水稻。為評戲創始人之一孫風鳴、已故中顧委委員-、已故北京市副市長李潤伍出生地。 |
錢營鎮位于唐山市豐南區東北部,全鎮轄61個行政村,13914戶,總人口45204人,總面積131.4平方公里,耕地109431畝。 錢營鎮交通便捷,資源豐富。西距唐山市市區10公里,東距京唐港75公里,距津唐高速、唐港高速出口3公里,省道唐樂公路貫穿全境,年產400萬噸的全國最大的豎井煤礦—開灤錢家營煤礦坐落在境內。 錢營鎮鎮域經濟持續增長,綜合實力不斷加強。2006年底,全鎮完成國民生產總值18億元,工農業總產值48.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3.5億元,財政收入1.43億元,農民人均生活水平達到4520元。鎮域經濟綜合實力在豐南區排名第四,鎮域經濟正以良好態勢加快發展。 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形成了以糧食、油料(花生)、林果、蔬菜、畜牧養殖為支撐的主導產業。花生、鮮果、鮮牛奶產量居全區第一。特別是奶牛養殖業作為新興產業在較短的時間里得到了快速發展,并成為全鎮農業經濟的重要支柱和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現有500頭以上的奶牛養殖場3個,50頭以上的19個,配套擠奶廳19個,年產鮮奶2.5萬噸。 以鋼鐵產業為支柱的鎮域工業不斷壯大,支柱企業清泉鋼鐵集團總資產12億元,下轄清泉鋼鐵有限公司、津豐鋼鐵有限公司、兆宇特鋼有限公司3家企業,年產生鐵160萬噸,鋼坯170萬噸、帶鋼120萬噸。2006年實現鋼鐵工業產值45.7億元。同時,依托開灤錢家營煤礦的資源優勢,建有年發電量3.5億度煤矸石發電廠,還有年產120萬件的東興陶瓷廠和年產水泥15萬噸的豐南第四水泥廠,現已形成占地1200畝的集鋼鐵、建材、陶瓷、發電為一體的錢營工業園區。 現代化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三產業迅猛發展。三年來共投入小城鎮建設資金1.2億元,用于居民住宅樓、商業樓、基礎設施等項建設,初步形成了政治、經濟、醫療、教育、文化基本功能齊備的小城鎮格局,被列為豐南區小城鎮建設的重點鎮、試點鎮。小城鎮建設帶動了繁商區建設,促進了三產業快速發展。2006年底三產增加值5.8億元。全鎮民營經濟單位達2772個,從業人員1.6萬人,占勞動力總量的60%,有效的解決了農民就業問題,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 |
唐坊鎮位于豐南區西部,轄18個行政村,人口1.7萬,耕地面積2.5萬畝,國土面積48平方公里。唐津、京沈高速公路縱橫南北,京哈鐵路貫通東西,205國道穿過境內,鎮內全部實現村村通公路,交通十分便利。醫院、學校、電力、電信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唐坊鎮黨委、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努力開創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的發展勢頭。 2006年全鎮完成地區生產總值61651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520萬元,財政收入完成1808.13萬元,人均生活水平達4300元。 區域經濟: 唐坊鎮農業主要以棉花、辣椒、蔬菜種植、畜牧養殖為主。今年該鎮又引進了高抗病性的邯98-1等三個新品系,建立棉花示范基地,以此為帶動,發展優質棉11000畝。針對部分地塊長期種植棉花導致地力不足、病蟲害增加、產量減少、效益下降的實際,積極引導孫老莊等五個村發展豆角、玉米套作,面積達5000畝。同時,不斷鞏固傳統特色產業,推廣優質椒、露地果、大棚菜新品種8個,總種植面積16800畝(復種),占全鎮種植業總面積的38%,有力促進了全鎮農民增收。蔬菜加工企業共有24家,加工能力5萬噸,主要生產醬菜產品。其中富利達綠色食品加工廠,占地30畝。固定資產180萬元,腌制池98個,年加工能力5000噸,生產黃瓜、辣椒腌制半成品,出口日本。棉花加工企業興達紗廠一期工程,投資650萬元,紡紗規模一萬錠,年消化皮棉1200噸。畜牧養殖業龍頭豐南天鵬奶牛養殖場,總投資1500萬元、占地100畝,建筑面積14000平方米,高標準牛舍達9600平方米,養殖規模突破1000頭,年產鮮奶2500噸,成為帶動全鎮奶牛養殖的龍頭。 工業企業28家,規模企業共有8家,從業人員3350人,企業類型主要是鋼鐵、勞保用品、高頻焊管、冷軋帶鋼。今年以來,唐坊鎮黨委、政府審時度勢、統籌兼顧,制定了“新上一批、鞏固一批、提高一批、啟動一批、謀劃一批”的發展思路,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發展。新上京豐達冶金爐料公司、普惠原料廠、興達紗廠一期工程,總投資達1500萬元。鞏固了豐鋼鋼鐵有限公司及重點傳統非鋼企業。提高順興鋼鐵有限公司管理水平,使企業生產步入了正軌。全年實現產值21000萬元,利稅830萬元。積極啟動勝達陶瓷有限公司等企業。重點謀劃了興達建材、福鎮編制袋等項目,總投資4000多萬元。 |
王蘭莊鎮隸屬唐山市豐南區,鎮域面積86.6平方公里,轄30個行政村,人口3.8萬人,耕地面積5萬畝。境內津唐高速公路、112國道橫跨東西,邱柳公路縱貫南北,區位優越、交通便利。2006年全鎮完成生產總值79020萬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500萬元,實現財政收入1445.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860元。 農業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農業方面,圍繞建設農業強鎮,加快推進棉花、蔬菜、水產養殖三大產業基地建設,發展高效優質抗蟲棉3萬畝,無公害綠色蔬菜1萬畝,名優品種淡水養殖4000畝。積極培育園林苗木新產業,建成了王三、高家莊各占地100畝的苗木花卉示范園區。先后發展種養業示范園區20個,示范推廣新品種、新技術25項,建成了棉花種植、水產養殖、蔬菜生產等經濟合作組織和天和三草加工、興達棉油、白龍面粉等一批農業龍頭企業,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顯著提高。積極爭取國家支農資金,籌資1300萬元,完成農地整理1.5萬畝,形成了“溝溝相通、渠渠相連、閘橋涵配套完備”的排灌體系,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顯著增強。工業生產和項目建設,牢固樹立工業立鎮、興鎮、強鎮理念,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幾年來新上項目30個,固定資產投資額達到2.1億元,其中投資1000萬元以上項目7個。廣源爐料、新泰環保建材、永裕鋼廠、長江水泥廠等一批骨干企業相繼建成投產,初步形成了以冶金、環保建材、化工、鑄造等行業為基礎的產業格局。第三產業方面,依托“兩沿一街”(沿112國道、邱柳路,小城鎮商業街),制定相關優惠政策,吸引鎮內外能人興業經商,促進了第三產業和個體經濟的健康發展。2006年,實現三產增加值4.16億元,三產網點達到4980個,從業人員6310人。 社會事業明顯進步。累計投入1080萬元,完成了王蘭莊中學擴建,畢武莊、橫沽、岔道口3所高標準小學教學樓和4所幼兒園的建設,教學環境和質量顯著提高。籌資120萬元,完成了高標準鎮中心衛生院建設,30個村全部建有規范化衛生室。小城鎮建設累計投資470多萬元,新完成拆遷面積3200平方米,建筑面積5800平方米,投資4.5萬元對鎮政府、財政所、派出所、衛生院、農行營業所等9個單位實施了形象亮化工程,鎮容鎮貌得以改觀。籌資200萬元完成了高標準新敬老院建設,全鎮“五保”集中供養水平明顯提高。 |
柳樹酄鎮自然總面積105.30平方公里,共轄14個行政村,總人口26413人,7775戶,1009名黨員,19個基層黨組織,農村黨支部14個,耕地面積7.5萬畝,養殖水面1.1萬畝。素有“魚米之鄉,金鱗紫蟹隨手可得”的美稱。該鎮地處濱海平原,距城區24公里。境內豐堿公路、河澗公路、邱柳公路縱橫交錯,大陡河、沙河、東排干、西排干四條河流貫穿,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交通和資源優勢。 近年來,該鎮以富民強鎮為目標,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為重點,加大投入,招商引資,優化結構,培育特色,全鎮經濟社會保持了健康、持續、快速的發展態勢。2006年,全鎮實現鄉鎮地區生產總值(GDP)4.12億元,同比增長14.4%;完成工農業生產總值7.31億元,同比增長17.2%,其中,工業總產值4.65億元完成,農業總產值2.6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5.7%、4.9%;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360萬元,同比增長33.8%;實現財政收入1232.2萬元,同比增長117.3%;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500元,同比增長13.9%。 在農業上,該鎮以產業化經營為目標,扶持鵬程棉業投資2970萬元,新建集彩棉加工、軋花、織造為一體的彩棉織造項目。可生產彩棉環保內衣380萬件,加工籽棉4600噸,實現產值2.5億元,利稅4000萬元,可輻射帶動柳樹瞿阝及周邊鄉鎮5萬畝彩棉產銷,惠及訂單農戶7000多戶,使該鎮棉花種植業形成了“龍頭帶基地、基地帶農戶”大好局勢。 在工業上,豐南“沿海工業區”座落實于該鎮南部,占地6797畝,該緊緊抓住這一有力時機,把“沿海工業區”作為全鎮工業大發展的平臺,年內順利承接了2個入區項目。一是唐山豐南順捷冷彎鋼有限公司項目,總投資1.66億元,占地120畝,達產后年可產冷彎型鋼20萬噸,實現銷售收入8.6億元,利稅5000萬元,該項目已完成部分土建工程,預計2007年8月份達產;二是唐山東方華盛鑄造有限公司項目,總投資1.23億元,占地81畝,年可產精密鑄件5萬噸,實現銷售收入6億元,利稅6000萬元,目前,該項企業已進入了試生產階段。 |
豐南市轄鎮。1954年建黑沿子鄉,1961年改畢家酄公社,1965年更名黑沿子公社,1984年復建黑沿子鄉,1988年改鎮。位于市境東南部,距市府37.8公里。西與天津市寧河縣接壤。南臨渤海,海岸線長23.5公里。面積95平方公里,人口1.9萬。漢(南)南(堡)鐵路和環渤海公路過境。有陡河入海口和沙河入海口,設有黑沿子和澗河兩處漁港。轄黑沿子北村、黑沿子西村、黑沿子東村、畢家酄東村、畢家酄西村、畢家酄中村、澗河7個村委會。漁業以海洋捕撈、淡水養殖、冷凍加工為主。農業主產水稻。1994年被命名為河北省鄉鎮“百顆星”之一。 |
大齊各莊鎮地處唐山市豐南區東北部,東鄰錢營鎮,南接小集鎮,西鄰稻地鎮,北與唐山市郊接壤,全鎮共有19個行政村,4021戶,總人口13748人,土地面積39.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6646.5畝,鎮境內有稻錢路貫穿東西,友誼路貫通南北,交通便利,全鎮擁有企業32家,其中集體企業2家,私營企業27家,港澳臺商投資企業3家,以陶瓷、塑料、水泥、鋼鐵、洗煤為龍頭的第二產業已成為主要經濟支柱。2006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2億元,工農業總產值15.63億元,財政收入316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720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入10020萬元,實際利用外資222萬美元,出口創匯380萬美元。 鎮黨委、政府圍繞做大、做強、做高農業產業,按照“穩糧興菜,擴大林果,突出發展奶牛養殖業”的調整思路,以基礎優勢、資源優勢、區位優勢為依托,以專業村建設為載體,因地制宜確定支柱產業,合理布局規模連片發展,重點發展瓜菜、畜牧、林果三大主導產業,逐步形成規模優勢和區域特色明顯的農業經濟新格局。重點發展裸地菜、小拱棚菜和日光節能溫室建設,以生產無公害農產品為重點,加強了基地認證工作,統一無公害標識,加強新品種、新技術引進,主要是訂單農業的發展和畜牧草種植。依托產業優勢,加快農業龍頭企業建設,總投資350萬元的小王莊千頭奶牛養殖園區-----鑫源奶牛園區于2005年8月份開始投入使用,不僅解決了傳統的奶牛散養,改善了群眾的生活環境,而且拉動了全鎮奶牛業發展,目前全鎮存欄奶牛5015頭。同時,擴大了擠奶廳的規模,向機械化、規模化發展。果樹以大長春百畝愛宕梨和李坨“桃王九九”為示范,不斷擴大規模,形成產業,目前全鎮果樹種植面積達到550畝。 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大齊各莊鎮工業經濟也以迅猛的勢頭發展壯大,并成為主導。認真貫徹落實區委會議精神,優化投資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抓好了各種項目建設,工業經濟主要是以陶瓷、塑料、水泥、鋼鐵、洗煤為先鋒。豐華陶瓷被評為“河北省科技企業”,該企業在保證企業規模的同時,瞄準國際市場,打造自己的名牌產品,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大力開拓國際市場,產品遠銷美國、韓國等30多個國家,產品被評為“河北省優質產品”、“消費者信的過產品”。 |
岔河鎮位于豐南區西北部,鎮域面積43.38平方公里,轄26個行政村,總戶數8131戶,人口27997人,耕地面積48111畝,鎮域內共有金翔化纖、金翔紡織等重點企業。
岔河鎮以岔胥路為中心,發展城鎮建設。按照區領導來我鎮調研時提出的“適度規模、量力而行”的小城鎮開發要求,現已完成岔河鎮總體規劃、控規,制定特色小鎮修建詳規,產業功能定位更加準確,工業園區融入豐南經濟開發區的步伐進一步加快,為特色小鎮的建設奠定基礎。
岔河鎮黨委、政府將進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機遇、同心同德、在低起點下負重奮進,為建設幸福岔河而努力奮斗。 |
豐南市轄鄉。1954年建南孫莊鄉,1961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府9公里。西與天津市寧河縣接壤。面積84.2平方公里,人口2.1萬。南(孫莊)新(河莊)公路過境。轄南孫莊、小何莊、小李莊、楊英莊、黃河莊、何倉莊、西張穩、東張穩、劉家堼、王玉石、趙四年、張千莊、馬新莊、張六莊、韓家場、東街、劉胡莊、北孫莊、教軍場、小張莊、深井、新王莊、薛家堼、新趙莊、無名泊、北袁莊、李新莊、董莊子28個村委會。鄉辦企業以冶金、造紙、骨膠為主。農業主產小麥、棉花、玉米。是全市重點產棉區之一。 |
東田莊鄉隸屬唐山市豐南區,位于豐南區西南部。全鄉下轄27個行政村,總人口16000人,土地面積67平方公里,是全區典型的農業大鄉。全鄉交通便利,津唐高速公路、205國道、京哈鐵路橫穿境內,為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2006年,全鄉共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6890萬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216萬元,完成財政收入661.3萬元,農民人均生活水平達到4500元。 近年來,該鄉以培植棉花特色主導產業為重點,不斷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通過發展“基地+農戶+園區+協會+龍頭”的生產經營模式,形成了組織化程度較高、鏈條較長、結構較為合理的區域優勢產業。2006年,全鄉共種植特色棉花近7.2萬畝(包括在外承包土地),年生產籽棉16000噸,實現產值9600萬元。同時,以奶牛、生豬養殖為主的畜牧業逐步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果品、蔬菜種植初具規模。 工業發展突飛猛進。該鄉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以抓項目建設和技術改造為重點,現已形成鋼鐵、水泥、造紙、耐火材料、鑄造、機電等行業。目前,全鄉共有工業企業125家,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3家。 第三產業發展方興未艾。該鄉注重發揮重點區域優勢,進一步延伸東田莊商貿一條街,加快北側二層商居樓建設,重點發展餐飲、農資、農機、商品批發零售業。同時,充分發揮205國道兩側13華里范圍內餐飲服務業的優勢,大力發展沿路經濟。2006年,全鄉完成三產增加值19990萬元。 此外,該鄉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古老的文化底蘊。境內大吳莊、劉大官等村地下儲有豐富的牡蠣礦資源,儲量在500萬噸以上,廣泛用于制藥、生產飼料等,產品遠銷浙江、山東等地;付莊子村傳統的“簍子秧歌”還被河北省政府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
尖字沽鄉位于豐南城區南20公里處。西鄰王蘭莊鎮,東、北與黃各莊鎮接壤,南與柳樹0鎮毗連。總面積44.25平方公里。全鄉轄9個行政村,人口1.6萬,耕地面積2.38萬畝,豐南主干線豐堿路和唐澗公路穿鄉而過,交通便利。 尖字沽鄉地域開闊,土質肥沃,地勢較低,有良好的種植和淡水養殖條件,農漁業發達,素有"魚米之鄉"之稱。主要農作物有小麥、水稻、玉米、棉花等。魚類主要有鰱魚、草魚、鯽魚、黑魚、鲇魚等,可常年供應新鮮活魚。 按照“富民、強鄉、發展、穩定”的總體思路,加快農業結構調整,狠抓工業項目建設,推進社會事業發展。2006年,全鄉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1135萬元,同比增長32.4%。完成工農業總產值39125萬元,同比增長19.8%;完成財政收入656.8萬元,同比增長51.95%。 農業以“穩糧、增菜、擴棉、促養”為思路。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實施旱改水工程、進行生產橋建設;以調整產業布局為手段,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大力發展蔬菜種植、畜牧養殖,加快園區建設,培育形成了貉子養殖專業村的雛形;以實施“良種工程”為突破,積極推廣瓜棉套和蒜棉套作,全方位促進農民增收。 積極發展工業經濟,加快工業強鄉步伐。立足實際,轉變理念,培植強鄉富民的經濟增長點。一是積極盤活閑置資產,為發展工業經濟拓展空間。對原敬老院閑置土地進行轉包,投資50多萬元建設利源飲料廠;利用原廢棄的蔬菜批發市場,建成投資60萬元正元機械廠和投資55萬元的硅鈣鎂化肥廠;利用原修配廠閑置廠址,投資510萬元建成龍強面粉廠,該企業日加工精面粉150噸,成為全鄉農業龍頭企業。二是解決土地、電力“瓶頸”制約,奠定項目發展基礎。成功引進了總投資3000萬元高頻精密焊管廠項目。合理規劃原造紙廠、東河沽村草泊、雁翎莊村未利用的土地共計800余畝。同時積極與電力局協作,增上投資近1000萬元的變電站,為今后新項目的發展奠定了土地和電力基礎。三是大力扶持民營企業,活躍工業經濟發展全局。落實優惠政策,優化發展環境,加強協調指導,組織鄉內各企業內挖潛力、外拓銷路,長城機械設備制造有限公司、升華機械廠、正元機械廠、合盛機械廠、占勝機械廠等企業保持了健康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