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設于1955年,命名為陰陽營街道。 1960年與沈舉人巷街道合并建鼓樓區人民公社五臺山分社。 1962年撤銷分社,分設為陰陽營、華僑路、五臺山3個街道。 “文化大革命”中改稱為向陽街道。 1981年末復稱陰陽營街道。 1982年更名為寧海路街道。 沿用至今。 |
1955年設沈舉人巷街道。 1960年與陰陽營街道合并建鼓樓區人民公社五臺山分社。 1962年撤銷五臺山分社建立華僑路街道。 1969年并入五臺山街道。 1975年復設華僑路街道。 沿用至今。 |
初設于1955年,名丁家橋街道。 1960年與鼓樓街道合并建鼓樓區人民公社丁家橋分社。 1962年分社撤銷,復稱丁家橋街道。 1969年冬撤銷丁家橋街道并入鼓樓街道。 1978年冬恢復丁家橋街道。 1998年10月丁家橋街道更名為湖南路街道。 沿用至今。 |
初設于1955年,名中央門街道。 1960年與三牌樓街道合并設立鼓樓區人民公社三牌樓分社。 1962年冬分社撤銷,恢復中央門街道。 1968年改名大慶路街道。 1982年復名中央門街道。 2001年冬與三牌樓街道合并,仍稱中央門街道,沿用至今。 |
1955年成立挹江門街道,因駐地靠近挹江門而得名。 1960年與水佐崗合并成立挹江門分社。 1962年分社撤銷,分設挹江門、水佐崗兩街道。 1968年挹江門街道辦事處更名為挹江門街道革委會。 1978年11月撤銷挹江門革委會改稱挹江門街道,沿用至今。 |
1958年設立江東人民公社。 1983年改置江東鄉。 1992年10月由江東鄉、上新河鎮合并建江東鎮。 1995年4月從雨花臺區劃入鼓樓區設立江東街道。 沿用至今。 |
自2009年3月由莫愁街道更名鳳凰街道以來,沿用至今。 |
1955年,始設寶善街、車站兩街道。 1957年,寶善街街道更名為中山橋街道。 2002年3月,將中山橋、車站兩街道合并,以境內名勝閱江樓命名。 2018年閱江樓街道更名為下關街道,沿用至今。 |
1987年二板橋街道和三汊河街道兩街道合并,成立熱河南路街道,屬下關區。 2013年3月,經國務院批準,合并原下關和原鼓樓區行政區劃,熱河南路街道隸屬鼓樓區,沿用至今。 |
2002年2月,設立幕府山街道,沿用至今。 |
1955年建,名四所村街道。 1960年入熱河路分社。 1962年復為四所村街道。 1988年更名為建寧路街道。 沿用至今。 |
1955年9月,成立下關區人民委員會寶塔橋街道。 1960年4月,寶塔橋街道與四所村、熱河路街道合并,成立下關人民公社熱河南路分社。 1962年10月,熱河南路分社撤銷,恢復寶塔橋街道。 2013年3月,經國務院批準,合并原下關和原鼓樓區行政區劃,寶塔橋街道隸屬鼓樓區,沿用至今。 |
1950年建小市鄉。 1957年更名小市鎮,1995年小市鎮由棲霞區劃歸下關區,并撤鎮改為街道。 2013年3月,經國務院批準,合并原下關和原鼓樓區行政區劃,小市街道隸屬鼓樓區,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