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順治時設里。 民國初,設鳳棲鎮。 民國十八年(1929年)后,改設為1區。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改設聯保。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屬和平鄉。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4月,屬舊縣區。 1956年,設立城關鎮。 1958年,成立城關公社。 1984年,改設城關鎮。 2001年12月,后子頭鄉并人城關鎮,改設鳳棲鎮。 2011年,鳳棲街道所轄雷云、馬王河2村合并為鳳園新村。 2015年6月28日,陜西省調整鄉鎮行政區劃,撤銷鳳棲鎮,設立鳳棲街道。 |
后秦姚萇建初八年(393),在開撫鎮設洛川縣,設縣治于開封,南北朝時太平真君年間(440)洛川縣治遷至高槐(今永鄉鎮安宮村附近),隋朝開皇二年(582),洛川縣治自高槐遷于舊縣,直到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遷至今鳳棲街道,舊縣為洛川縣址所在地歷時1182年。 該鎮在明、清時期屬大安鄉;民國時期分別設為區、聯保及和平鄉;建國初為洛川縣第三區;1956年將黃龍縣洪福梁鄉劃歸洛川舊縣區管轄;1958年成立舊縣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舊縣鎮。 2001年洪福梁鄉與舊縣鎮合并,合并后稱舊縣鎮。 |
1986年,延安煉油廠在此建廠。 1990年4月,劃楊舒鄉和京兆鄉部分轄區,分設交口河鎮。 2011年6月,撤銷京兆鄉并入交口河鎮。 |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后,曾先后設為青化鎮、青化區、青化聯保、青化鄉,后改設忠孝鄉。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4月,改青化區。 1956年,將黃陵縣的永東、北谷2個村劃歸青化區。 1958年,成立老廟公社。 1984年,改設鎮。 |
據《余志》沿《順治志》載,土基起始屬正節鄉所轄,古時又叫“蘭鳳鄉”。 民國十八年(1929年),設土基鎮。 1949年10月,為第八區,轄土基、蘭莊、東良谷莊、東頭、馬茹溝、黃連河6個分區。 1956年4月,改為土基區,轄土基、蘭莊、馬茹溝村、嚴家莊、秦關5個分區。 1958年8月,成立土基公社。 1984年6月,改設鎮。 2011年6月,撤銷秦關鄉并入土基鎮。 |
清順治時為樂歲鄉。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后,曾先后分屬二區土基、北益聯保和北益街所設的民治鄉。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4月,屬百益區。 1956年,設石頭區。 1958年,成立石頭公社。 1984年,改設鄉。 1989年,改設鎮。 2011年6月,撤銷百益鄉并入石頭鎮。 |
民國末槐柏屬仁愛鄉。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4月,設槐柏鄉。 1956年,改設槐柏區,轄石泉鄉、武石鄉等。 1958年,成立槐柏公社。 1984年,改設槐柏鄉。 2002年,槐柏鄉、武石鄉合并設槐柏鎮。 2011年6月,石泉鄉并入槐柏鎮。 |
民國十八年(1929年)前,沿用清制,之后分別為4區、進廂菩聯保及自治鄉所轄。 1949年初,設菩堤鄉,屬舊縣區。 1958年,屬舊縣公社。 1961年,成立菩堤公社。 1984年,改設菩堤鄉。 2020年,菩堤鄉撤鄉改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