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安鎮地處德陽市東北部,南距德陽市區25公里,北離綿陽市市區28公里,幅員面積63平方公里,轄21個社區、4個行政村,296個村(居)民小組,轄區總人口約9萬人。 萬安鎮是“歷史古鎮”、“四川省200強鄉鎮”“國家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四川省歷史文化名城”、“省級先進文化鎮”,鎮域交通便利,歷史文化底蘊豐厚,有奎星閣、景樂宮、汶江書院、范家大院等歷史古跡。自西漢末設萬安縣至今已有1700余年,因唐設萬安驛而得名,2006年,萬安鄉并入羅江鎮,更名為萬安鎮,2019年,萬安鎮與御營鎮合并,保留萬安鎮原名。萬安鎮以打造高鐵新區經濟圈為契機,堅持依托“二產”,耕耘“三產”理念,以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為第一要務,著力提升以“天府花生”、“羅江豆雞”、“羅-椒”等為龍頭的本土旅游休閑食品品牌競爭力,近兩年著力打造糯米咸鵝蛋、倒灌菜本地特色食品。推進“1788商業街區”、“凱悅廣場”等城市綜合體建設,配套引入后樂園農業項目,發展集花卉種植和旅游觀光為一體的文旅融合綜合體經濟;建成“城-鎮-社區”全覆蓋的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優化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為就業創業、居家養老提供切實保障。以研學為紐帶,將教育科技、綜合配套、旅游服務、商業地產等多功能融合,打造成為德陽北部一個宜業、宜居、宜游、宜商的休閑文化小鎮。 |
鄢家鎮位于羅江縣城以東,鎮政府距縣城5km,全鎮幅員面積34.12km2,東與新盛、慧覺鎮連界,南與回龍、蟠龍鎮相鄰,西靠羅江縣城,北與御營鎮接壤,現轄13個行政村,109個合作社,1個場鎮居民委員會,總人口19,035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784人,集鎮規模1.2km2,1995年,又沿羅桂公路拓展了36m寬,1,500m長的新干道,集鎮多年來屬原德陽市中區農村區委駐地,建制設施完善配備,功能齊全,財政金融、科技教育、廣播電視、交通運輸、郵電通訊、醫療衛生、環境保護、文化娛樂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寬敞、平坦的1,500m新干道整齊劃一,既有山城古鎮的特色,又具有現代都市的風姿。1995年,被列為德陽市重點小集鎮建設,2000年被四川省委、省政府列為重點小集鎮。集鎮有供水600m3的水廠,35kv的變電站,日供天然氣3,000m3的配氣站,2400門電話裝機容量的郵電通訊設施,省道羅桂路橫貫集鎮,綠化園林配套,商貿活動購銷兩旺,熱鬧繁榮,是鄰近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鄢家鎮位于龍泉山脈中部,系典型的淺丘地帶,平均海拔525m,屬亞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氣溫17.5oC,年平均降水量936.8mm,無霜期270天左右。綠化全面達標,森林覆蓋率占32.7%。共有耕地面積24,924畝,其中田14,350畝,地10,579畝,人均占有耕地1.39畝。主產水稻、小麥、玉米、紅苕、花生、油菜、豆類、水果、蠶繭、生豬、禽蛋以及淡水養殖等。 鎮內溝渠縱橫,有中小型水庫6座,塘堰276口,總蓄水量200萬m3,共建電力提灌站87處,裝機117.47kw,大型人工渡槽3座,基本形成渠、堰、庫成龍配套,大部分地區靠實現自流灌溉。鎮內交通方便,距寶成鐵路5km,羅桂公路橫貫全鎮,鄉村道路形成網絡,儲量豐富的石料。腋巖和天然氣優待開發利用,雨量充沛,氣候溫和的自然優勢逐步轉化為商品優勢,大宗農業和多種經濟正按照一村一品、一社一優的格局向產業化、規模化發展,以金花梨、釉子、臍橙、桃子、蠶桑為主導項目,在三年內完成全鎮8,000畝成片經濟林和百萬株四邊搖錢樹栽植,依托羅桂路和鄢慧聯網路開發,力爭在2000年形成10公路特色產業帶和經濟長廊,逐步連動加工、服務、旅游等行業,形成產業聯大戶,大戶聯集團,鄉村聯城市的新農村。 |
羅江縣轄鎮。1952年置金山鄉,1953年分置金山、馬馳、譚家壩3個鄉,1986年3鄉合并建金山鎮。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城15公里。面積68平方公里,人口3萬。川陜公路、成綿高速公路、寶成鐵路過境。轄金山、土橋、五堰、新塘、羅家灣、營盤、吳家陵、燒坊、馬馳、連溝、安家、騎龍、獅子、百寶、譚家壩、劉家溝、大鑼、楊家灣18個村委會和第一居委會。鄉鎮企業有化肥、建材、糧油加工等廠。農業主產水稻、小麥、油菜子、水果。養殖生豬、肉兔、淡水魚。 2019年,撤銷慧覺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金山鎮管轄,金山鎮人民政府駐團結路1號。 |
略坪鎮地處羅江縣西南部,距縣城13公里,是安縣、羅江縣、綿竹縣、旌陽區三縣一區的交匯地,距德陽市區25公里,距綿陽市區35公里,緊臨成綿高速公路、108國道、寶成鐵路,交通便利。全鎮幅員面積55.77平方公里,全鎮轄14個行政村1個社區,14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9383人,耕地面積32264畝。 略坪鎮無公害蔬菜基地位于羅江縣西南部,距縣城12公里,羅綿公路(羅江縣—綿竹市)、黃塔路(旌陽區黃許鎮—安縣塔水鎮)穿越而過,緊鄰成綿高速復線,交通便利;綿遠河、靁水河、人民渠4、5、6、7干渠貫穿全境,水資源豐富。種植和養殖業為當地主要經濟收入來源,經濟上大力發展蔬菜,食用菌,水果,豬,牛,羊,雞,鴨,兔等種植業和養殖業,第三產業主要以飲食,商貿,運輸等服務業為主。全鎮林地面積240公頃,林地植被以鎧木樹為主,柏樹次之;新造林多為柏樹和鎧木樹,無林荒地多生山草;經濟樹木有桑樹,梨樹,麻竹,桃樹等。 |
調元鎮,因世居云龍山下,“叔侄一門四進士,弟兄兩院三翰林”,川菜、川劇之父的清代文豪李調元而得名。 調元鎮位于羅江區北部,距城區10公里,與本區金山鎮、略坪鎮、萬安鎮及綿陽市安州區的寶林鎮、清泉鄉接壤。距成綿高速出口、寶成鐵路、108國道僅10公里,成綿高速公路復線、羅(江)安(州)公路穿境而過。全鎮屬淺丘地貌,幅員面積36.38平方公里,轄9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總人口約1.4萬人。 目前,調元鎮以形成九葉青花淑6000畝,大耳羊基地1450頭,黑珍珠基地1000畝。 - 工業農業
農業 2007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完成15878.2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6.56%。推廣優質稻13179畝,推調元鎮油菜廣拋秧、旱育秧10200畝,推廣優質油菜12101畝,組織農業技術培訓會12次,培訓農戶11000余人次,發放技術資料8500份;建立百花拋秧示范片1550畝、優質稻示范片100畝、果樹地間種矮桿經濟作物示范片200畝,花園村多經示范片150畝;2007年春季完成植樹造林98760株,血防植樹2300畝,完成退耕還林補植200畝,秋季植樹22600株,封山育林完成66.8公頃,完成幼林撫育4000畝,完成退耕還林政策兌現補助39.10萬元;扎實抓好了農民工培訓,全鎮共舉辦技術引導性和農民工培訓18期,共培訓3035人,其中職業技能培訓1010人,經培訓轉移輸出省外務工998人,發證80人;全鎮養萬只雞農戶3戶,千只鴨農戶15戶,百頭豬農戶10戶;加強了對全鎮現有36萬余株果樹的規范化管理,培育農民增收新的增長點。為改善全鎮農業基礎條件,籌措資金50余萬元分別進行堰塘防滲26口,堰塘掏淤15口;其中在中國成都成達工程公司的資助下,投資18萬元,在百花村新建15千瓦電力提灌站一處;全鎮共技改電力提灌站10處。2007年,全鎮第二次農業普查工作順利完成,水利普查前期準備工作就緒。 工業 2007年,全鎮工業總產值完成10206萬元,比上年增收33.86%;工業增加值完成2579萬元,比上年增收41.43%;工業銷售產值完成9844萬元,比上年增收42.97%;工業利潤完成194萬元,比上年增收73.58%;工業入庫稅金完成112萬元,比上年增長51.61%;文星糧油加工廠技改投入370萬元,購置安裝了成套治污設備。2007年完成招商引資任務4112萬元,流轉土地520畝。 |
新盛鎮位于羅江城區以東,是羅江的東大門,與綿陽、中江接壤,距城區15公里,羅中路穿鎮而過。全鎮轄15個行政村、2個社區(居委會)、182個村民小組,截止2017年年末,全鎮戶籍戶數11923戶,戶籍人口35831人;幅員面積61.1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7660畝,其中水田22575畝,旱地15085畝;林地面積4741畝。 【經濟發展】實現工業總產值4.56億元,實現農業總產值5.33億元,第三產業總產值實現2.53億元,農民可支配收入實現14536元,較去年增長1455元,超年度目標任務11.2%。 【鄉村旅游】采用市場招商模式引進自貢燈會公司,舉辦第二屆“清水荷塘·步步蓮花”荷花節暨荷塘燈會,開燈首日旅游人數就突破10000人次,改變了政府出錢買吆喝的情況,帶動了鄉村旅游蓬勃發展。四川日報、四川在線、四川新聞網、德陽電視臺等媒體進行了報道。成功舉辦羅漢寺“三月三”童兒民俗節,柑桔、葡萄、草莓等采摘節會,帶動了鄉村旅游蓬勃發展。全年共接待游客1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500余萬元。詩一草堂、清水荷塘、珍果園、戰備水庫采摘園基礎設施穩步推進,“一帶五園”鄉愁記憶農業公園格局初步形成。 |
白馬關鎮,位于四川省羅江縣城西五公里,橫亙于成都平原東北,自古為東西兩川分界,白馬關鎮幅員面積38.8平方公里,轄11個行政村,85個村民小組。人口1.4萬余人,因境內有三國古蜀遺跡而聞名于世。
白馬關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因三國時期劉備軍師龐統乘白馬攻打雒城于此中箭身亡而得名,后眾人為紀念他在這里修建了龐統祠。2008年來,隨著三星堆的發掘,三國文化在海外的傳播。以龐統祠為中心,由龐統祠、龐統血墳、落鳳坡、張飛點將臺、古驛道、換馬溝、龍洞仙蹤、八卦陣石林倒灣、大霍山萬佛寺、芙蓉溪、桃花溪等構成的集儒、釋、道等人文景觀并兼,融奇石溝壑、森林等自然景觀為一體,內涵豐富的白馬關古蜀文化遺跡吸引了國內及日本、港澳、臺灣、東南亞各國大量的旅游參觀者。 白馬關地處丘陵地帶,一年四季氣候濕潤溫和,野生植物品種繁多,有藥材、菌類、牧草等資源,天然植被是以柏樹為主的喬木和以野蘋果為主的灌木。境內勝產西瓜、花生和辣椒。尤其是白馬西瓜因其優質高產、味美汁甜而深受本地及周邊地區人民的喜愛。 白馬關處于川陜要道,國道108線、成綿高速公路寶成復線縱貫全境,距省會成都69公里,距科技城綿陽39公里。交通、通訊便利,以鑄造、化工、建材為主的民營、私營企業巳形成一定的規模,隨著境內天然氣溫泉、淺層天然氣被進一步開發、利用。相信將為白馬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后勁,增強活力。 2019年,撤銷蟠龍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白馬關鎮管轄,白馬關鎮人民政府駐順龍街44號。 |